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3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楚雄盆地为中生代形成的典型前陆盆地。三叠纪是其形成的主体阶段和盆山转换的重要时期,也是由海相向陆相沉积环境的转折期,同时上三叠统是楚雄盆地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层系。通过对楚雄盆地上三叠统进行系统的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波动地质学分析,在上三叠统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和高频波动曲线。对层序地层格架内的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楚雄盆地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沉积具有海相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指出楚雄盆地该时期为一与海域相接的近海湖盆,并受到间歇性海侵的影响。而海相烃源岩与陆相烃源岩在生烃能力、分布规律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这一认识对于重新评价楚雄盆地晚三叠世烃源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Lacustrine turbidite of Chang-7 Member in the studied area consists of sihstone and fine sandstone with respect to grain size, which is feldspathic lithie sandstone, syrosem arkose and arkose with respect to mineral constitution affected by provenance. There are such apparent signatures as lithology, sedimentary structure, 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well logs, to recognize turbidite. During the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Chang-7 Member, lake basin and deep lake are both at their maximum extent during Chang-73 stage, resulting in the deposition of Zhangjiatan shale with widespread extent and of turbidite with fragmental-like. Deep lake line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 lake center and turbidite sand bodies are gradually turning better with better lateral continuity, connectivity and more thickness, from stages of Chang-73, Chang-72 and Chang-7t, which can be favorable reservoir in deep-water.  相似文献   
23.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层划分方案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晚三叠世盆地演化阶段划分和物源方向分析出发,认为晚三叠世处于巴颜喀拉海控大陆边缘盆地向受控于龙门山推覆抬升的川西前陆盆地的转化时期,其间重要的盆地转换界面就是须三、须四段之间的安县运动界面。在对南北向和东西向钻井、露头剖面的区域地层进行详细划分对比基础上,认为须下盆的须二、须三段地层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中北段,并以鸭子河地区最为发育,往南因受安县运动影响,须三段地层遭受剥蚀,从北往南逐渐减薄缺失,在大邑构造减薄,在平落坝缺失须三段,造成须二段与须四段不整合接触。从川西地区往东须二段、须三段也逐渐变薄,在川中地区缺失。川中、川南和川东地区的须家河组与川西地区须上盆即须四段、须五段地层相当。  相似文献   
24.
中伊朗盆地卡尚地区库姆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岩相、沉积旋回以及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建立中伊朗盆地库姆组的层序地层系统、框架模式及沉积体系,岩性地层单元与沉积层序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库姆组沉积于一个受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区域构造活动影响而与波斯湾间歇性相通的弧后大陆边缘海盆地,是一顶底面以不整合界面为界的构造层序(超层序组),其内部发育3个3级层序。依据库姆组沉积时的盆地形态和沉积环境分析将盆地分为岛弧、台地、斜坡、盆地4个次级构造一沉积单元。盆地南缘为障壁岛,由于陆源碎屑少,南带及中带沉积碳酸盐岩为主;而北东缘为陆地,陆源(火山)碎屑供应充分,发育扇、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南岛弧带则沉积碳酸盐岩夹火山碎屑岩为主。  相似文献   
25.
黑龙江省虎林市幅重磁场特征及其地质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泽付  薛进  杨恕  吴东国 《世界地质》2004,23(4):397-401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性资料为依据,对黑龙江省虎林市幅重磁场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航磁△T异常以及布格异常平面等值线展布特点,对该区的杂乱磁场区、线性磁场区和平稳磁场区进行了相关的地质解释,描述了30条断裂构造带及其重力场特征;结合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等综合资料,按结晶基底起伏形态,将虎林盆地划分为4个隆起、3个凹陷共7个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26.
石柱古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晚喜马拉雅等五个阶段。海西期—早印支期、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是石柱古隆起形成并继承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发育了石炭系黄龙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地层序列 ,厚度大于 5 - 0 0 0 -m ,形成了多套生、储、盖成藏组合。三叠纪末的挤压 (晚印支运动 )对石柱古隆起的叠加导致了古圈闭的最终形成 ,圈闭高度达 10 0 -m左右 ,隆起幅度达 4 0 0~ 5 0 0 -m左右。此时 ,下志留统、下二叠统烃源岩埋深均大于 2 - 6 0 0 -m ,已进入生气、生油高峰阶段。三叠纪及侏罗纪石柱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及聚集区 ,侏罗纪末—白垩纪 (燕山晚期 )则是石柱古隆起圈闭的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重要时期。石柱古隆起及周缘地区成藏条件优越 ,区内现今的圈闭群可认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27.
赋存于皖南—浙西的固体碳沥青分为古油藏裂解碳沥青和古油藏破坏次生充填碳沥青两种类型 ,阐明了两类碳沥青的不同成因机制。重新认定了浙西“康山沥青脉”为碳沥青而不是泥岩。论证了皖南、浙西碳沥青的烃源为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中—上寒武统等。认为加里东运动—广西事件期间是下扬子盆地相区以下寒武统黑页岩为烃源的油藏形成和部分破坏的主要时期。针对南方的油气勘探 ,提出了只有在晚期成藏中作出贡献的源岩才是“有效烃源岩”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8.
山东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纹层年龄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渤海湾盆地位于北纬35°—42°之间,中始新世沙河街组四段上部和三段沉积期间,在气候上属于中亚热带,湖泊水体较为稳定,并出现季节性分层,因此沉积常显示出暗灰和浅灰色的年纹层(或称偶层)。根据不少国内外湖泊纹泥统计和14C测定和频谱分析的对比,认为纹层可以作为地层定年工具。纹层年龄计算方法研究对含油盆地成烃成藏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东营凹陷年纹层计算方法有两种,或选定含纹层岩芯样品进行岩石薄片和电子探针观察和测定,取得年纹层间隔与元素峰值统计;或选取一段含纹层的测井数据作天文400ka、40ka或20ka周期地层年龄计算。通过两种方法求出东营凹陷通29井等沙三段—沙四上亚段堆积速率的比较,前者薄片和探针方法得到的平均速率为0.1078mm/a,后者天文的方法得到的是0.1280mm/a,两者计算差只有0.0172mm/a。因此应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地层年龄和对比是可行的。前者求纹层方法更为直观,但岩芯和电子探针的测定费用较大,而相比而言,用油田测井数据作天文地层堆积速率和年龄的计算,在经济上、时间上可能胜于前者。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奥陶纪油气成藏体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刘克奇  金之钧 《地球科学》2004,29(4):489-494
国外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在国内的含油气盆地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着局限, 应用油气成藏体系的理论方法对塔中低凸起奥陶系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塔中低凸起奥陶纪油气成藏体系的源岩为寒武系及下奥陶统烃源岩; 满加尔坳陷中的砂体和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的输导体, 同时深部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输导体; 圈闭类型主要为古隆起背景上的地层型圈闭和构造型圈闭.塔中Ⅰ号断裂构造带是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塔中北坡次之, 中央断垒带最差.塔中Ⅰ号断裂带依然是下一步勘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0.
To understand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Sulu(苏鲁) terrane,we analyzed the resis-tivity logs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main hole(CCSD-MH) and obtained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stivity log of ultrahigh-pressure(UHP) metamorphic rocks.To check the logs' quality,we compared the resistivity log data with the core test data.The two datasets show a good coherence.On the whole,the resistivity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from the CCSD-MH is very high(mostly higher than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