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庙垭稀土矿床位于北大巴山东北缘和武当隆起西部边缘接触处的过渡带中,是一个与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特大型铌稀土矿床。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体的武当隆起,其时代属性和构造属性也是该区的重要基础问题,与庙垭稀土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庙垭杂岩体沿着耀岭河群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之间的断裂构造脆弱带分布,矿区北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和褶皱均较发育,为碳酸岩岩浆从地幔向地壳浅部侵入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和定位空间,并对铌、稀土矿的分布起一定的控制作用。杂岩体由北向南由边缘相、过渡相及中心相3个相带组成,表现有碳酸岩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萤石化等围岩蚀变。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在正长岩之后形成的碳酸岩,与正长质岩浆有着密切关系。认为矿化物质来源应为正长岩浆侵入带来,后经岩浆期后气水热液交代作用,即各种碳酸岩化促使铌、稀土元素富集沉淀。杂岩体形成前后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先期形成的岩石冷缩裂缝和构造破碎为后期气热交代创造了良好条件,矿化多侵位于耀岭河群的糜棱岩中。庙垭稀土矿床就是在火山岩喷发时所产生的正长岩碳酸岩与震旦系-古生界岩石地层逆冲推覆过程中相互耦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千枚岩,进行了不同片理角度的压缩试验以及相关的SEM测试,分析了片理面和含水量对其力学性质和破坏模式的影响以及千枚岩的软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片理角度千枚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大体一致,都经历了压密段、弹性段、屈服段和破坏段;饱水岩样的屈服段更加明显,峰值应变增加,应力-应变曲线跌落变缓。(2)千枚岩的各向异性显著,片理角度从0°到90°,弹性模量呈倒S型变化规律,变形模量和抗压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化规律;饱水千枚岩的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分别下降了41.63%~47.38%,37.44%~43.02%,强度软化系数为0.49~0.70,其中β=30°时软化系数最小。(3)千枚岩的破坏模式可分为3种类型:张拉劈裂破坏,剪切滑移破坏和张拉-剪切复合破坏。饱水试样的破碎程度低,脆性减弱,剪切破坏增强。(4)黏土矿物颗粒吸水膨胀、颗粒间胶结物溶解,使得黏土矿物软化、剥落,岩体结构变得松散,这些微结构的改变导致了千枚岩力学性质的劣化。  相似文献   
123.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分类及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发育的黄土洞穴既是一种典型的水土流失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地质灾害。黄土洞穴具有多种类别,其分布的地域规律具有由黄土高原的西北向东南发育密度呈递减趋势;陇西地区黄土洞穴最发育,陇东地区较发育,陕北局部地区较发育。黄土洞穴在深度上具有表、浅、中、深、超深5个层次;其空间发育明显受地层厚度、土性、地质构造、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24.
Ten sediment core samples with lengths ranging from 35 to 100 cm were collected in the Baixada Santista region and analyzed to determine As, Br, Co, Cr, Cs, Fe, Rb, Sb, Ta, Th, U, Zn and rare earths (Sc, Ce, Eu, La, Lu, Nd, Sm, Tb and Yb) level concentrations using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AA). The studied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São Paulo State and is comprised of a densely urbanized area, the largest industrial complex of the country, with a predominance of petrochemical and fertilizer plants. It is also home to Brazil’s most important and busiest port. The conclusions found that the As, La, Sm, Ne, Ce, Eu, Hf, Ta, Th, and U elements have a high background level in the region and that Fe and Zn were the main indicators of anthropogenic contribution in th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25.
针对影响山区高速铁路方案评选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各个因素相互关联的问题,为了得到优化的最佳方案,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在铁路选线领域及多属性决策领域的研究现状,采用集对分析法进行山区高速铁路选线研究.首先以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大巴山区段6条铁路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资料的收集、野外实地调查、室内数据分析,提...  相似文献   
126.
云南思小高速公路白花山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白花山隧道中导洞开挖过程的实际情况,在隧道开挖期间,采用地质素描法对隧道进行详细的地质描述,同时对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围岩和边坡的变形破坏现象进行分析,对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有了更为详尽和准确地认识,然后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7.
李松  苏生瑞 《甘肃地质》2016,25(4):89-93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使位于破裂带上盘的汶川县水磨镇硅业公司主楼发生严重破坏。为了研究地震作用时间对断层附近建筑物的灾害效应,本文是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采用MIDAS/GT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动力数值模拟,得出了一些具有理论研究意义的规律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8.
The HIV/AIDS epidemic remains a major public health issue across the globe, and it is of particular concern in sub-Saharan Africa. Utilization of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SRH) services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HIV prevention, transmission, and treatment. SRH service utilization may be determined by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ducation and economic status, but also by the locat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 Using population-based survey data, this study applies exploratory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to examine spatial patterns of SRH service utilization among rural married women in southern Mozambique. Clustering among those using services is found as are spatial associations, indicating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util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The finding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current and future health care program planning and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129.
苏生瑞  李松  程强 《山地学报》2012,(3):321-327
震后崩塌是强烈地震造成的震裂山体在后期余震、降雨及重力作用下变形不断发展并再次发生的崩塌。基于对四川省省道S303线映秀-卧龙段震后公路边坡崩塌灾害的调查,通过空间分布、崩塌与物质组成、岩性、失稳斜坡坡度、坡高、坡形、坡向和崩塌形成机理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得到了震后崩塌灾害的发育规律:1.震后崩塌分布规律与地震时引发的崩塌的规律一致,即地震时易发生崩塌的地段地震后仍然易发生崩塌。2.按照边坡物质组成,以岩质边坡崩塌占绝大多数,岩土组合体边坡次之;较坚硬岩石中发生的崩塌多而较弱岩石中发生崩塌少,沿线发生崩塌最多的是岩性为闪长岩、辉长岩和变质砂岩等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3.失稳斜坡坡度在36°~85°之间,主要分布在41°~60°之间,即震后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40°以上的斜坡。映秀-耿达段和耿达-卧龙段发生崩塌的边坡坡度有明显的差别,映秀-耿达段集中在坡度为46°~60°的斜坡,而耿达-卧龙段集中在在坡度为41°~55°的斜坡。4.绝大多数崩塌发生在坡高150 m以内的斜坡上,映秀-耿达段和耿达-卧龙段发生崩塌的边坡高度有明显的差别,映秀-耿达段集中在高度为51~350 m的斜坡,而耿达-卧龙段集中在在高度<200 m的斜坡,尤以高度<100 m的最多。5.阳坡和阴坡的崩塌数量有明显的差异,阳坡发生崩塌的数量远远大于阴坡崩塌发生的数量。6.震后边坡崩塌的形成机理以滑移式崩塌和倾倒式为主。映秀-耿达段和耿达-卧龙段地处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由于岩性的差异,发生崩塌的斜坡的坡度、高度和主要形成机理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