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1篇
  免费   3832篇
  国内免费   5482篇
测绘学   2690篇
大气科学   2487篇
地球物理   2637篇
地质学   9429篇
海洋学   3385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1372篇
自然地理   2201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902篇
  2021年   1113篇
  2020年   954篇
  2019年   1031篇
  2018年   1068篇
  2017年   931篇
  2016年   969篇
  2015年   1129篇
  2014年   1106篇
  2013年   1361篇
  2012年   1411篇
  2011年   1386篇
  2010年   1375篇
  2009年   1284篇
  2008年   1340篇
  2007年   1241篇
  2006年   1073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710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534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33年   3篇
  1928年   2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相似文献   
992.
地景模型的简化与快速绘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地景模型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景模型简化的判决准则,并根据该则提出了基于视点的区域数据抽取与简化方法以及基于法矢量的细节模型简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数据压缩量大,绘制速度快,且逼真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3.
郁青 《气象》2001,27(12):23-25
对聚苯乙烯测雹板性能的检定试验以及1988-1998年野外观测取样结果表明:(1)聚苯乙烯测雹板性能稳定,吸湿性差,能经受风吹、雨打、日晒,不变形、不变质,适合在野外雹暴天气中使用。(2)聚苯乙烯材料弹性小,测量误差小,模拟风、雨等天气条件时,平均误差为4.3%-12.2%。因此,可以较准确地测出野外实际冰雹大小及数密度。  相似文献   
994.
海潮负荷对自由核章动参数拟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武汉基准台超导重力仪重力潮汐观测资料 ,利用根据不同海潮模型获得的负荷重力改正值对观测数据作海潮改正 ,拟合了地球自由核章动 ( FCN)共振参数。结果表明 FCN的本征周期为 435 .2恒星日 ,品质因子为 4730 ,复共振强度为 ( - 6.34× 1 0 - 4,- 0 .0 9× 1 0 - 4)°/h。不同的海潮模型对 FCN本征周期和共振强度实部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 ,差异分别不超过± 1 .6%和± 7.7% ,对品质因子 Q值和共振强度虚部拟合结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基于 Ori96全球海潮模型得到的重力改正值可以很好地解释武汉基准台周日重力潮汐观测残差。  相似文献   
995.
西北地区一次斜压槽引发的强沙尘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10 6数值预报及常规气象资料 ,对 1998年 4月 15日西北地区强沙尘暴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由斜压槽及冷锋锋生触发的沙尘暴 ,高空急流及其下部的Ferrel环流对沙尘暴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强沙尘暴发生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5 0 0hPa正涡度中心下风方和次级反环流的上升运动区内。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 1999年秋季一次突发性降水过程高空急流的分析 ,发现急流入口区南侧辐散 ,其低层辐合上升 ,当低层有印缅槽活动的时候 ,对流加强 ,印缅槽发展 ;急流入口区北侧辐合 ,其低层辐散下沉 ,有向南的非地转风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冬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其预报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22  
对青藏高原东部牧区 ( 1967— 1996年 )冬季发生的成灾性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北冰洋低压槽、贝加尔湖低压、东亚大槽和南支槽等欧亚大型天气系统活动对高原冬季降雪天气形势形成的作用。归纳出两种高原冬季成灾性降雪天气形成的模型。重点讨论了高原气流波动不稳定对高原波槽形成的量化指标 ,找出了若干高原低温—降雪过程预报的统计关系 ,并对高原冬季的雪灾预报提出了着眼点  相似文献   
998.
根据丘陵浅山地区8个测点低空风速实测资料进行风速廓线拟合,求得风速幂指数,将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中的风速模式化,用来预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西北大陆碰撞带的深部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大陆西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大陆块体内部岩石层和软流层的深部形态,提出西部造山带与相邻块体之间几种可能的碰撞类型:天山与塔里木之间存在地块的嵌入拼合、俯冲、岩石层拆离下沉以及层间插入等多种构造样式;青藏高原与北部地质单元之间存在十分清晰的深部边界,反映出上地幔物质向北扩展的痕迹;推测青藏高原的岩石层在向北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塔里木刚性块体的阻滞发生弯曲甚至折断,但是祁连山以北较浅的软流层相当于一个开放边界,使高原的上地幔物质得以进一步向北迁移.大陆碰撞不仅造成中国西部造山带岩石层结构的变动,而且导致软流层中一部分熔融的岩浆体沿着碰撞边界上涌到岩石层底部,它们对青藏高原以及西部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高温高压下橄榄石含水实验和软流圈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压橄榄石含水实验表明,水进入橄榄石能加速其塑性形变,促进了地幔塑性流动,为上部软流圈成因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