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7篇
  免费   2506篇
  国内免费   1553篇
测绘学   701篇
大气科学   1328篇
地球物理   3793篇
地质学   4653篇
海洋学   1015篇
天文学   733篇
综合类   752篇
自然地理   115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584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748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780篇
  2013年   865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In the Négron River catchment area (162 km2), surface‐sediment stores are composed of periglacial calcareous ‘grèze’ (5 × 106 t) and loess (21 × 106 t), and Holocene alluvium (12·6 × 106 t), peat (0·6 × 106 t) and colluvium (18·5 × 106 t). Seventy‐five per cent of the Holocene sediments is stored along the thalwegs. Present net sediment yield, calculated from solid discharge at the Négron outlet, is low (0·6 t km?2 a?1) due to the dominance of carbonate rocks in the catchment. Mean sediment yield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is 7·0 t km?2 a?1 from alluvium stores and 7·6 t km?2 a?1 from colluvium stores. Thus, the gross sediment yield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is about 18·7 t km?2 a?1 and the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3 per cent. The yield considerably varies from one sub‐basin to another (3·9 to 24·5 t km?2 a?1) according to lithology: about 25 per cent and 50 per cent of initial stores of periglacial grèze and loess respectively were reworked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Sediment yield has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6 in the last 1000 year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very high rate of sediment storage on the slope during that period (88 per cent of the yield)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formation of cultivation steps (‘rideaux’).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current destruction of these steps will result in a sediment wave reaching the valley floors in the coming decades. Subboreal and Subatlantic sediments and pollen assemblages in the Taligny marsh, where one‐third of the alluvium is stored, show the predominant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y during these periods in the Négron catchment.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2.
朱守彪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2):162-168
应力释放模型过去主要用于研究大范围历史大地震活动规律.本文对应力释放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其能否运用于区域更小、时段更短、震级更低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以台湾地区近百年6级以上地震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释放模型仍然适用.在回溯性的地震预测检验中,用改进的应力释放模型计算出台湾地区地震发生的条件概率强度,并用其预测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刻.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优于泊松模型.   相似文献   
183.
拱坝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一致粘弹性模型的概念,引入应变率的影响,将混凝土静态William-Warnke三参数模型改造成一致粘塑性William-Warnke三参数本构模型,并用这个模型对某高拱坝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与线弹性模型和应变率无关的William-Warnke三参数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应变率对拱坝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4.
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巨震后中国大陆、云南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石绍先  曹刻 《地震研究》2002,25(3):220-226
分析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8.1级巨震对中国大陆云南未来几年地震趋势的影响,指出巨震后6年大陆可能仍然处于地震活跃期,其间大陆西部发生7.0级以上大震可能性较大;受2000-2001年欧亚带东南段大震活动过程及巨震调整影响,未来1-3年云南省可能进入新的活跃期,6.5级以上强震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5.
An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annual earthquake prediction abi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There have been nearly 40 year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since the research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plan by some advanced countries since 1960s. For the hard long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len, American famous scientist and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evaluation commission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California, USA, said that the difficulty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more than the expected and the practical progres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more sl…  相似文献   
186.
大姚地热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大姚高精度水温观测井水地质、井孔条件的分析,震例观测资料、实验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井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大姚水温周期性变化的突出位置是井深75m左右,根本原因是该地层石膏脉稳定释热,含水层热水与井内冷水混合过程中,在通道内形成钙盐类沉淀物(如CaSO4CaCO3),堵塞对流通道,含水层内外压差突破被阻塞通道,热水反复侵入井内,便形成水温周期性变化。地震的孕育、发生和调整过程,由于应力场作用,产生附加地热场,水温基值发生变化,周期畸变或消失,这种附加地热动态是可以恢复的。所以认为大姚地热动态是井区特殊地层地热信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完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思路,土地储备作为政府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使政府在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实现资源与资产并重的目标。在阐述土地储备的涵义、起源及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与最终目标,归纳了我国土地储备的基本做法,首次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直接储备模式和间接土地储备模式概念,并提出了地方政府构建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8.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9.
GIS与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壤溶质模型研究而言,使用者的要求与GIS所能提供的功能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出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土壤中水分及溶质运移的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研究的深入,一方面由于田间土壤特性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溶质运移的宏观特征而非微观特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将溶质运移模型与GIS技术结合,定量研究空间尺度的溶质运移,成为溶质运移研究的必然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GIS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将GIS与溶质运移模型相结合,或者进一步,以GIS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建立基于GIS的溶质运移模型,将对溶质运移的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做出更深入和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0.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逆向演替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29  
通过对塔里木河中下游沿河植物群落的调查分析及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表植被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探讨塔里木河下游近几十年来植被的逆向演替过程,并划分出不同的演替阶段。根据草、灌、乔植被对地下水位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退化顺序也不相同,首先是草本退化,其次是灌木退化,再者是乔木退化。经调查分析表明,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的逆向演替顺序为:矫灌草群落阶段→乔灌群落阶段→乔木或灌木少阶段,在逆向演替过程中,各阶段有规律地进行,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