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3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821篇
测绘学   349篇
大气科学   643篇
地球物理   683篇
地质学   1466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38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起伏加剧是相态突变前的一种临界现象,本文应用这一观点探讨了强地震前小震活动频次和地下流体、气体、地应力等前兆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并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1.临近强地震前较大范围内超过平均日活动水平的小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有序性,即出现穿过未来大震区的小地震活动条带,条带的交汇区为未来大震区。2.强地震前的小震高频次活动日大多与外因出现时间同步,目前发现的外因有塑望、节气、中强以上磁暴以及大气压力下降等。这种小震的高频次活动一般出现在震前当天至一个月时间内。3.前兆的起伏时间和小震频次的起伏时间大致同步。它们在成因上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2.
区域应力场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尽管大陆地壳存在着不均匀性,存在着断裂带和破碎区,但在稳定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很难由地震活动显示出局部介质强弱区的差异。但是,在一次大地震发生之后,它的能量就会向邻近地区传递,在这种附加力源的作用下,周围不同地区就会显示出地震活动的差异。在介质强度低、岩石较破碎的地区就会发生较多的中、小地震,而在介质强度高、岩石较完整的地区就不容易发生中、小地震,这样就可能形成地震空区或空段。根据这些地震空区或空段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未来大震的危险区。地震危险区确定之后,我们还可以利用附近再次发生的中、强地震对空区或空段进行检验,以检查地震空区或空段存在的真实性,提高可信程度。本文总结了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中国发生的几次大地震资料,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确定地震危险区比较客观,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3.
滇西实验场两次中强地震前后尾波衰减的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嘉政  刘祖荫 《中国地震》1995,11(3):212-221
本文在地方震尾波散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1992年12月发生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永胜期纳地区的两次Ms5.4,5.1地震前后的序列地震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尾波Q^-1值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尾波衰减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小区域范围的非均匀性,在主震震中附近的近场区内,主震期间的β值是0.0076s^-1,相应的Qc^-1值是0.0056;余震期间的β值是0.0209s^-1,相  相似文献   
184.
全球旋回地层学是指在对全球沉积岩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之基础上,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源于物源区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条件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的一种过程一结果模型。其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地质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运动、全球古地理背景、全球沉积环境特征、全球古生物事件及全球矿产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强调古气候在地质记录中的意义,注重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研究;强调各种事件在沉积作用中的意  相似文献   
185.
热带太平洋地区SSTA和风应力场的海气耦合模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按国家气象局“八五”攻关力专家组提出的有关近海热带气候强度突变的标准,对1970-1991年在我国的近海发生强度突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分类统计,发现如下气候特征:平均每年有8-9个热带气旋移到我国近海时发生强度突变,其中突然减弱的居多,占总个数的79.6%,突然增强的只占总个数的20.4%,突然增强只发和天5-10月,而突然减弱到5-12月均可发生;突然增强主要出现在浙闽沿海、南海中部,珠江口外西侧  相似文献   
186.
辽宁五龙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龙金矿是产在辽河群地层中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矿床产出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包体学研究,探讨了金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87.
Based on the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study, organic compositional analysis and simulating experiments on core samples and cuttings in the Suqiao area, it is found that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bearing formations have substrata rich in spore, cuticle, resin and bark. These substrata have high potential for hydrocarbons, with S1 + S2 high up to about 200, high productivity of liquid hydrocarbons (73.5 mg / g or more) and natural gases (up to 194 ml / g). The substrata are thought to be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natural gases and condensates found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biomarker compounds and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e data from the Suqiao natural gas-condensate field, the coal and its simulating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of coal-generated gases and oils from a special kind of coal and their correl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In terms of the geochemical conditions of formation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paralic coal rich in hydrogen, the commercial prospects of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generated oils have been evaluat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88.
层状冷云数值模式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胡志晋  秦瑜  王玉彬 《气象学报》1983,41(2):194-203
为了研究层状冷云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机制建立了一维非定常的数值模式。考察了宏微观参数和冰的凝华、淞附和繁生等过程对云中要素分布和降水的影响。并作了不同条件下播云的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189.
贵州省矿业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矿业开发给贵州省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矿业荒漠化和环境地质灾害。虽然贵州省矿产开发的历史比较悠久,但解放前的生态破坏和矿业污染仅局限在个别地区,解放后出现的三次大规模资源环境破坏,给贵州省矿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矿山资源的无序开发对环境的危害最重。导致贵州省矿业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矿产资源价值的严重扭曲,乡镇企业的超常规发展,部分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以及资源导向型的脱贫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0.
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表热辐射方向性是基于多角度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组分温度的基本问题 ,论文分析了国内外近来从等效比辐射率和热辐射模型两个角度研究非同温热辐射方向性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今后应继续基本概念的探讨 ,加强遥感基础实验和热辐射理论模型简化和验证工作 ,进一步探讨基于热红外多角度遥感数据反演组分温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