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星湖的湖泊特征和水污染特点 ,建立了包括NH+4- N、NO-2 - N、NO-3- N、CBOD、DO的多元耦合氧平衡模型、P平衡模型以及Chl a -P关系统计模型。模型中的参数采用实验法、经验公式法以及利用实测资料率定等方法进行估值。经实测资料验证 ,模型精度达到基本要求 ,可应用于星湖水质管理的实际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22.
夏季珠江口COD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洋监测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探讨了珠江口COD的浓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珠江口的有机物来自八大口门的淡水径流,人类活动、径流、潮流和气候是影响COD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机物进入珠江口后,首先在口门和陆源排放口附近形成高浓度区,然后由北向南偏西迁移扩散,西四口门对伶仃洋COD增量的影响很小。夏季珠江口层型水体稳定存在,伶仃洋COD出现表高底低的垂向浓度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23.
在一维与三维耦合水动力、悬沙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珠江三角洲一维与三维耦合水质模型。模型中包括浮游植物-氮-磷-碳-溶解氧循环,并考虑颗粒物在底泥与水体界面的再悬浮过程。选择了三个代表性时段(1999年1月、1999年7月与2000年)进行水质模拟,并采用相应水期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耦合水质模型计算效果良好,较好地再现了整个研究区域内各水质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功描述了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区的动力与生物化学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4.
全极化探地雷达正演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极化探地雷达不但能获取当前探地雷达使用的共极化信息,而且能使用交叉极化信息,进而更好地分析目标属性.本文在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极化探地雷达的正演模拟方法,通过水平正交双方向同时接收获取全极化信息.标准目标体金属板和角反射器的正演模拟与实验室物理模型测试一致的共极化和交叉极化响应信息,证实了该正演模拟方法的...  相似文献   
25.
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部的中新生代盆地群(海拉尔、根河、漠河),其构造受到大兴安岭断裂、德尔布干断裂的控制,西北方向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部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甚至更远的西太平洋板块运动、印度板块运动以及黑龙江中西部微板块间拼合等区域构造应力场叠加作用在该盆地群基底产生了复杂的深部构造特征.本文利用沿盆地群实施的4条(...  相似文献   
26.
适应性观测与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方法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适应性观测理论和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方法及其研究现状的综述。重点介绍了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方法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在数值预报领域,一种新的途径是利用数值预报系统信息在预报时效内确定出某些区域,如果在这些区域进行补充观测,可以最有效地改进预报技能。这种方法被称为适应性或目标观测,所确定的观测区域称为敏感区,敏感区内增加观测后分析质量将得到改善,对后续的预报技能可产生最大的预期影响。目前适应性观测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WMO)组织的THORPEX计划的一个子计划。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The Ensemble Transform Kalman Filer,简称ETKF)是一种次优的卡尔曼滤波方案,最早是作为一种适应性观测算法提出的,现在还被用于集合预报初始扰动的生成。ETKF方法不仅可以同化观测资料,而且可以估计出观测对预报误差的影响。它与其它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案不同之处在于:ETKF利用集合变换和无量纲化的思想求解与观测有关的误差协方差矩阵,可以快速估计出不同附加观测造成的预报误差协方差的减少量,预报误差减少最多的一组观测所对应的区域就是所寻找的敏感区。  相似文献   
27.
采用微孔板培养法,研究了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胞外多聚物的分泌过程及除草剂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胞外多聚物的分泌过程分为4期即单细胞形成及重新定位期、球状体形成期、领形成和柄延伸期及细胞分裂增殖期。除草剂对胞外多聚物分泌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当除草剂浓度为10×10-6时,除草剂对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单细胞的形成和运动没有影响,但胞外多聚物柄的生产受到抑制,柄的长度也明显缩短;随着除草剂浓度的进一步增加,群体细胞不能散开形成单细胞,胞外多聚物的分泌受到完全抑制。本研究结果表明,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胞外多聚物的分泌与细胞运动有关,除草剂可能影响了细胞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某些细胞器(如囊泡)的功能,从而抑制了胞外多聚物的分泌。  相似文献   
28.
为提高大西洋热带海域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场预报的准确率,对K最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逻辑斯蒂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决策与分类树(class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梯度提升决策树(gr...  相似文献   
29.
Acta Geotechnica - In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of the article, the left-hand side of Eq. (8) had been mistakenly changed.  相似文献   
30.
HRT地震前兆波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S-100仪器是我们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新一代高精密度地电测量系统.设在川滇地区的一个PS100台网于苏门答腊海啸大地震前记录到HRT前兆波动.本文将主要分析报道来自震源区的这种前兆波,特别是其传播特性.潮汐力驱动的谐和振荡波(HT波)具有与潮汐力相同的周期(如MSf,K1,M2等),但其振幅却仅在震前(约3个月)才出现异常增大;潮汐力驱动的共振振荡波(RT波),出现主震前2天(北京时2004-12-24的10时),RT波分为纵波与横波.初步确定其纵波波速Vl约为307 km/h,横波波速Vs约为126 km/h.它们可能是在地壳多孔岩石孔隙流体中以声模式传播的一类波.对RT波,苏门答腊主震断层系统的固有周期T0约为5~6 h,其幅度可达2.9%(超出观测标准偏差17倍),成为极其显著的异常.RT波通常以突然急剧变化的方式达到其峰值.震源区多孔介质的固体基质骨架与其间孔隙流体的耦合振动满足共振条件时,即从震中区同时发射出(纵、横)RT波.苏门答腊Mw9.0级地震前首次记录到RT波,此后已在20余次强震前记录到HRT波.诸强震前所记的HRT波彼此可以很好地对比,表现出一定的重复性、一致性和规律性.汶川Ms8.0级地震前,当时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距震中465 km),也记录到HRT波.我们还在震前发现红格台于2008年5月12日凌晨(0~5时)记录到与汶川地震有成因联系的、显著临震信息.(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PS100台网捕捉地方强震的短临前兆开始,到汶川地震前发现红格台记录到临震信息的)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HRT前兆波是客观存在的;地震,特别是强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不太远的将来,实现强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如果有一布设合理的PS-100台网,根据震前所记RT波,提前1~3天定量地预测强震的三要素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