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44篇
  免费   3338篇
  国内免费   4898篇
测绘学   2324篇
大气科学   5515篇
地球物理   9233篇
地质学   19560篇
海洋学   3431篇
天文学   2367篇
综合类   3642篇
自然地理   320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735篇
  2021年   851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769篇
  2018年   5374篇
  2017年   4634篇
  2016年   3357篇
  2015年   1028篇
  2014年   1036篇
  2013年   1100篇
  2012年   1901篇
  2011年   3591篇
  2010年   2985篇
  2009年   3199篇
  2008年   2630篇
  2007年   3111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825篇
  2003年   884篇
  2002年   728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656篇
  1999年   915篇
  1998年   775篇
  1997年   754篇
  1996年   723篇
  1995年   643篇
  1994年   567篇
  1993年   486篇
  1992年   407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4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9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陈克樵  王毅民 《岩矿测试》1996,15(3):192-197
研究了XL01恐龙蛋化石蛋腔内壁和腔内絮状物质的无机组分。采用常规的双目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和X光衍射仪,对蛋腔内主要三种矿物物相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矿物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腔内的矿物形态、结构特点及有利于有机大分子DNA保存的条件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2.
The sediment-hosted copper deposit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study were formed from connate formation water during the post-sedimentary or diagenetic stage while the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are unanimously considered to be of post-sedimentary hydrothermal origin.Therefore,apart from their own individulities.These two types of deposits must share some characters in common.Comparisons are attempted,in this paper,between the sediment-hosted copper deposit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Triassic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Triangle in terms o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953.
介绍了所研制的DF-1型泡沫剂组分及性能;对泡沫泥浆钻进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得出的最优配方应用于现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对泡沫泥浆的护壁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54.
张旗  陈龙红 《地质科学》1997,32(1):88-95
用质子探针技术对双沟地幔交代熔融物的微区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地幔橄榄岩中的残留矿物橄榄石和斜方辉石仅含Ni和Zn,而Ga、Ge、Sr、Rb、Zr、Y、As、Pb等微量元素主要集中在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矿物(尤其是尖晶石和绿泥石)中。微区范围内微量元素的分布表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不均一性的尺度可达微米级,通常解释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开放系统下地幔交代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5.
地震CT及其地质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永贵  任汉章 《地质科学》1997,32(1):96-102
在金川公司龙首矿东采区1 280中段井下500m深的巷道中应用地震CT技术进行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实验。波速图像表明,研究区内中西部有一高速异常区,推断为花岗岩体和含矿的超基性侵入岩体。区内还有一个横贯测区中央近东西走向的低速断裂带。这些推断结果为后期的钻探和巷道开掘所证明。  相似文献   
956.
考虑入渗和蒸发影响的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7  
陈守义 《岩土力学》1997,18(2):8-12,22
本研究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假定斜坡非饱和土体的水分运动参数及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依赖关系均可根据实验或经验确定。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妥任意给定的入渗和蒸发边界条件下斜坡土体的瞬态含水率分布及与其相对应的瞬态抗剪强度参数分布。在此基础上瞬态斜坡安全因数即可通过常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求得。  相似文献   
957.
揭示一个基于代数拓扑理论的裂隙网络中物质弥散模型,还给出了应用于网络中的对流扩散的对应性原理的证明。应用拓扑理论给出的框架,使其起了一个数据结构的组织者的作用,由此得到网络中每一个分支上的浓度的解。这个解是在拉普拉斯空间上的解析解。网络中任意点在任何时刻的浓度可以很方便地用数值拉氏反变换求出。  相似文献   
958.
露天矿边坡的位移监测与滑坡预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炼  陈从新 《岩土力学》1997,18(4):69-74
对湖北大冶铁矿滑坡区域的长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依据位移-时间曲线预报滑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9.
武夷山高溪和富城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武夷火山铀成矿带中的主要铀矿床的共同点是都具有花岗岩基底岩石。选择富城和高溪两花岗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这两个岩体均为复式岩基,其主体岩石都形成于印支晚期(高溪:214.6Ma;富城:203~226Ma)。岩体中的长石为微斜长石;黑云母为铁云母和铁叶云母。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偏碱和铝过饱和的特征。微量元素Co、Ni、Cr、Sr、Ba含量和Sr/Ba比值较低,Rb、Nb、Pb、Zn的含量和Rb/Sr比值高。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的比值高,并有强烈的铕亏损。高溪和富城两岩体的初始锶同位素组成高(分别为0.71239和0.7198),钕同位素组成低(-6.62~-12.84),这些表明高溪岩体属改造型花岗岩。两岩体中活性铀的比例高,特别是在蚀变作用中活性铀的比例增加。铅同位素追踪研究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体中的铀发生了大量的丢失。矿石铅同位素和岩体铅同位素都位于造山带的演化线附近,且矿石铅、火山岩铅、花岗岩铅及基底变质岩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关系,据此认为高溪和富城花岗岩体分别是形成570和6722矿床主要铀源体之一  相似文献   
960.
Analyses of stream sediment and soil samples from the Bushveld Complex, South Africa have revealed enhanced precious metal concentrations, which can be related both to mining activities and the presence of hidden concentrations of platinum-group elements (PGEs) and gold. Th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GE deposits hosted by the Upper Critical Zone of the Rustenburg Layered Suite are revealed by a high PGE and Au content in the overlying soils. A second zone of elevated precious metal concentrations straddle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Main and Upper Zones and has to date been traced for more than 100 km. This zone follows the igneous layering of the Rustenburg Layered Suite and is offset by the Brits Graben. It is therefore thought to be the reflection of a magmatic PGE-Au mineralisation. Received: 31 May 1996 / Accepted: 7 January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