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岛弧火山活动的数值热模拟研究是俯冲带构造热演化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验证地表观测结果的重要方法。选取台湾-吕宋岛弧巴士段内东火山链(EVC)的甘米银活火山和西火山链(WVC)的加拉鄢死火山,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进行了有限元热模拟计算。在计算模拟甘米银活火山和加拉鄢死火山现今的热流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差异。模拟结果表明,甘米银活火山顶部至周边30km热流值有明显升高,越靠近火山热流值越高且增加速率越快,岩浆房正上方的热流高达310mW.m-2。加拉鄢死火山顶部及周边热流略有升高,热流增量从周边40km处的小于3mW.m-2缓慢增加到火山顶部的15mW.m-2。  相似文献   
102.
分析了南海西北部198个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沉积物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和粒度效应。结果显示,沉积物的常量元素以SiO2、Al2O3、CaO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9%、8.53%、16.7%,其中SiO2、Al2O3代表了陆源碎屑组分,CaO代表了生物碎屑组分。陆架区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陆坡区具有较高的Al2O3、CaO含量,但是,Al2O3的高含量在深水下陆坡区,而CaO的高含量在上陆坡岛礁区。总体上,常量元素Fe2O3、K2O、MgO、Na2O、TiO2与Al2O3具有相似的含量分布特征,指示细粒组分的吸附作用;而SiO2、CaO与Al2O3呈相反的分布特征以及负相关关系,反映了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受到石英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稀释作用。大部分元素的富集因子介于1~2之间,富集特征不明显,表明碎屑物质主要为地壳来源,仅CaO、MnO出现较高的富集因子,指示陆坡区生物富集作用和深水陆坡区化学沉积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南海北部陆坡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海洋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对研究区ZSQD196PC柱状样有孔虫、硅藻及有孔虫氧同位素资料开展了分析。依据沉积有孔虫、硅藻主要属种的百分含量、丰度及组合特征,将有孔虫划分为3个组合,分别对应于氧同位素MIS1、2、3~4期;将硅藻划分为4个组合,大致对应于MIS1~4期。MIS1期有孔虫以暖水种占优势,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硅藻丰度低且以热性种占优势,其中冷期出现大量沿岸种,反映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MIS2~4期有孔虫以冷水种占优势,温跃层种含量相对较高;硅藻丰度高且以广布种占优势,出现沿岸种含量的升高,反映较冷的气候条件。通过对比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讨论了末次盛冰期、Blling—Allerd暖期和新仙女木事件在ZSQD196PC柱状样的沉积响应,揭示了末次冰期中的气候波动。  相似文献   
104.
????IGS???????GIM???????????????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2007-2011???????й??????????17???M??≥6.0????????????????????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EC??????????????????????????б???????????PCA??????????????????????????????????????????£???????????????TEC????????????????????????????0~5??  相似文献   
105.
以频率为2.4 GHz和5.8 GHz设备为例,对扩频微波网桥在新疆测震网络中的应用范围进行阐述;根据实际工作中无线网桥的安装架设经验,对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6.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生长发育的环境。东沙隆起在中新世时期属于浅海环境,远离物源区,温度、盐度和水深适宜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认为东沙隆起发育大量规模不等的生物礁,且其发育演化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对应起来。相对海平面的旋回性变化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结合,使得研究区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孔渗性,可以成为有潜力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07.
The effect of ocean acidification,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pCO2 in seawater, on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and on related organic nitrogen production was experimentally examined by use of a natural coastal microbial population. pCO2 and pH were controlled by aeration with air in which pCO2 was at the current level (control), for which ambient air was used, and with air in which pCO2 was ??800?? and ??1200?? ppm, in 500-L culture vessels. The experiment was continued for 15?days after addition of the inorganic nutrients such as nitrate, phosphate, and silicate. During most of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a minor increase in phytoplankton biomass was noted, probably because of low irradiance, an increase in phytoplankton biomass was observe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Flow cytometric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this increase was because of Chrysochromulina sp. (Haptophyceae). The growth of Chrysochromulina sp. was most obvious in the control vessel, and tended to be obscured by increasing pCO2 (decrease in pH), indicat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ocean acidification inhibits the growth of specific phytoplankton groups, for example Chrysochromulina sp. Productio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 (PON), determined by the 15N tracer method, also diminished under acidified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at at the current level.  相似文献   
108.
以大海马幼体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突变组(温度从23℃突变至15℃、28℃和33℃)的方法,对其生长、生化组分以及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束后,28℃温度组的大海马幼体生长指标、蛋白含量、能值显著高于23℃对照组(P<0.05),而15℃、33℃温度组的各项指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温度突变组的大海马幼体的酶活力均有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d后出现峰值,4—6d各个温度组趋于稳定,到实验第15天时,28℃温度组的SOD、ACP活力和MDA的含量已处于23℃对照组水平(P>0.05),CAT、AKP活力显著高于23℃对照组(P<0.05)。而15℃、33℃温度组的SOD、CAT活力降至低于23℃对照组水平(P<0.05),15℃温度组的ACP、AKP活力则低于23℃对照组水平(P<0.05),MDA的含量在15℃、33℃温度组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9.
辽宁滨海河谷地下水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辽宁滨海河谷区进行地下储水空间分类的基础上,从地下储水空间的结构特征、边界条件、库容确定及补给源方面论证了重点滨海河谷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可行性.通过对构建地下水库的重点要素的分析,认为六股河、兴城河、复州河、登沙河滨海河谷区初步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0.
陕北地区延长组发育低(特)渗储层,除发育通常的高阻油层外,还极易形成低阻油层;因此,低阻油层的发现,极大拓宽了该区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领域。根据志丹油田樊川油区长61的石油地质特征,结合大量实验和生产数据资料的分析对比,对该区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及宏观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61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高,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泥质含量及放射性砂岩的存在,是低阻油层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实际试油和测井资料的对比可见,应用计算自然电位与自然电位曲线重叠法可以快速直观显示其含油性,声波时差-深电阻率的交会图与自然伽马-深电阻率交会图相结合可有效识别低阻油层。对区内85口探井进行了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在长6发现了初次解释所遗漏的45个低阻油层,油层数由原来的117个增加到162个,净增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