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61.
洪友崇  吴坚等 《地质论评》2001,47(4):345-349
1989年,张俊峰发表了山东山旺盆地中新世(N2)2个蚂蚁新属新种:Heteromyrmex atopogaster Zhang,1989和Tolylasius inflatus Zhang,1989。经检验,前一个属是基于不实的观察结果,新属、种应予废除,作为未定属种归人蚁亚科(Formicinae);后一个属的建属根据都非建属的根据,其他的特征系毛蚁属(Lasius)的属征范围,没有建属条件,属应予废,保留其种,转移到毛蚁属。  相似文献   
62.
天然气的无机元素的土壤化探元素预测指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德阳新场气田化探成果与气田上有机元素异常,物探异常和钻孔实际见气的对比,以及对成都地区,宜宾地区化探成果的综合研究,认为As,Sb,Hb,Ba,Mn五元素及Cu,Pb,Zn,Mo,Cd,Ni,V,P等是预测天然气的指标,用该指标对新场气田和成都地区实际勘察结果对照,证实预测指标是正确的,从而探索出一条利用化探无机元素异常寻找天然气的新路。  相似文献   
63.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9,他引:34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其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96士4 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0.705)和正εNd(t)(+1.7~+2.2)值的特点,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且这种地壳生长是在垂向构造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64.
莱州湾地区10万年以来沉积环境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子成  韩有松 《地质论评》1992,38(4):360-367
本文用热释光测年和地球化学标志法研究了莱州湾地区沉积环境的变化。石英的375℃热释光峰作为测年基础。岩芯样品的测定结果、反映了自全新世(1.2万年)至晚更新世(11万年)地层的年代特点。实验中来用了Sr/Ba、Rb、Mn/Fe和CaO作为地球化学标志,所得数据经Sheppard方程和Fisher判别处理。在得到的沉积环境变化曲线和大洋δ~(18)O曲线对比中可以看出,本区在十万年以来出现过三次海陆相地层变化序列,其中在距今11—7万年和深度为43.5—60m处,在距今4.6—2.1万年和深度为23—35m处,以及在距今1.1—0.6万年和深度为8—11m处出现过三次海相地层,分别与沧州、献县和黄骅海侵事件相应,并同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65.
赣东北元古代蛇绿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南古陆东南缘赣东北弋阳—德兴—婺源一线有一条蛇绿岩带,普遍认为它是二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形成于元古代。推断蛇绿混杂岩是元古代古洋壳俯冲时被挤上来的碎片;也有人认为它是中生代二大古陆之间的缝合线。Sm-Nd矿物等时线给出1034±16Ma(MSWD=1.0)的同位素年龄,它符合元古代缝合带的观点,而不利于中生代缝合带。  相似文献   
66.
工程地质类比分析的扩展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小平 《地质论评》1993,39(5):412-417
本文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工程地质类比方法作了扩展,称之为工程地质类比系统。根据地质体复杂多样的特点,提出了不追求概括出一般知识和它的应用,而是从每个个体的特征类比入手,把成功的经验、失利的教训应用到研究对象中去的模型及实现方法,它的应用能避免其它评价方法对条件的过于简化而产生的偏差,还能有助于发掘出隐含在地质体内还不被认识的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初步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7.
Alfvén waves are generated easily in many cosmic plasmas, but they possess no linear damping mechanism since they are not compressive. The most prominent nonlinear damping occurs when one Alfvén wave decays into another plus a slow magnetosonic wave, or two Alfvén waves combine into one fast magnetosonic wave; the resulting magnetosonic waves can then be dissipated. The nonlinear coupling rates are presented,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astrophysically important case of sound speed Alfvén speed. Streaming cosmic rays generate Alfvén waves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streaming, but they reabsorb the backward moving waves then produced by wave decay. The possible steady states for this system of cosmic rays and Alfvén waves turn out to be highly restricted.Supported by NSF grant GP-15218.  相似文献   
68.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1966, 1968, and 1969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of solar type III radio noise bursts made by recording the output of two orthogonally polarized receiving channels and subsequent digital processing of selected data. The processed data yield total intensity, degree of polarization, ellipticity, and polarization ellipse orientation at 1 second intervals. The measurements are made in a 100 Hz bandwith to minimize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pagating medium on the measurements. The mean degree of polarization was found to be about 65%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which indicated that type III events were more weakly polarized. By assuming that type III bursts are flare related we study 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III bursts as a function of the solar longitude of the related flar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ype III event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lare importance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in studies of solar radio events is pointed out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research are given.  相似文献   
69.
绵竹三箭水S1井温泉补给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绵竹三箭水S1井相关地质区域内各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放射性同位素氚浓度,结合该区的地质背景,利用同位素示踪手段,基本确定该井温泉地下水的成因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主体含水层补给源在西北部1700m左右的“彭灌杂岩”高山区一带、补给量相对稳定,水温不会有大波动,有远期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0.
喀喇沁玻基橄辉岩中的磷酸盐质熔体及磷灰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济安  王志海 《岩石学报》2000,16(3):449-453
磷酸盐在本文讨论的坡基橄辉岩中以多种形式产生,有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斑晶;有熔离的磷酸盐质熔浆液滴;也有晚期穿入橄榄石斑晶的磷酸盐质细脉,表明元素磷活跃在岩浆演化的每一个阶段。磷酸盐质熔浆液滴的存在,说明磷酸盐质熔体可能是由于岩浆的熔离作用而形成的。沿着橄榄石晶格生长石出现的磷酸盐质玻璃细脉则进一步证实地幔中含磷流体不但存在,而且具有很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