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51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548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4篇
  1937年   5篇
  1935年   5篇
  1934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最近五六年,对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主要归功于高质量的地震数据资料.利用地球体波、面波和自由振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弄清了不同深度上的三维空间构造.然而,任何构造研究手段,其分辨率都因探测构造所利用的波的波长而受到限制.在这方面,比如,通过体波获得的模式,其尺度同由面波或自由振动得到的平均尺度不同,其结果应该更为精细.然而,常常发现各种结果的解释,好象对地球三维空间的地震速率给了点值估计.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评述了每种类型资料如何向我们提供地球构造的信息,对其分辨率和误差又应作何种解释.  相似文献   
73.
74.
75.
Anabat地盾是西伯利亚地台结晶基底的北部外露,由两种主要变质杂岩构成。2.7Ga的太古宙Anabar麻粒岩杂岩含有火山成因的紫苏斜长片麻岩和变基性岩,在某些地段含有石榴片麻岩(变杂砂岩)和变质碳酸盐岩。这些岩石遭受褶皱变形形成狭窄线型,有时呈龙骨状的褶皱,这些褶皱带宽1~5km,长10~25km,走向NW-N,倾向E-NE构成一组均匀褶皱组合,表明了由E-NE向W-NW向的区域挤压作用。 1.9Ga的元古宙Lamujka杂岩占据了地台区面积约五分之一,这是由10~30km宽的断层带对麻岩的转变而成的。最初阶段形成了角闪岩相变余麻粒岩;第二阶段形成混  相似文献   
76.
Dechr  A.  Mascle  G.  Lefort  P.  刘俊来 《世界地质》1991,(1)
沿喜马拉雅山带收集的野外资料促成对距今52m.y前后出现的碰撞作用其主要变形特点的确定,并容许作出应变与应力迹线图。碰撞之后立即出现的变形作用载于一系列印度特提斯边缘,出现在喜马拉雅较高地段的北端。在这里,早期F_1圆柱状褶皱的几何特点与运动线理解释了上三叠-上白垩Lamayuru复理石中NNE-SSW(N20E-N30(?))方向的主缩短作用。中新统擦痕断层面的分析表明至少在中新世以前这个带保持着同一挤压方向。但向南,在巨大的同变质剪切带(MCT-中部主逆冲带)中多数中新世汇聚现象多已消失,此处位于Higher Himalayan结晶岩与Lesser Himalaya之间。这里,运动  相似文献   
77.
变质核杂岩中伸展剪切带的特征是外来未变质盖层系或上部岩板叠覆在高级变质的中部地壳岩石或下部岩板之上。这与碰撞带的典型构造型式,即上老下新的外来体堆叠构造明显不同。伸展剪切带(沿着这些带中地壳岩石受到拉伸并同时抬升),其标志为由韧性晶质塑性经韧性流动与颗粒破裂作用至纯碎裂变形,这反映了抬升过程中流动机制对温度与围压的依赖关系。在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中,上部岩板与下部岩板的不同流动体制中有一条系统的分界沿伸展韧性剪切带或拆离断层出现。下部岩板角闪岩相韧性糜棱岩约550℃,由顺应(Compliance)全岩δ~(18)O值及糜棱岩与其母岩间矿物对δ~(18)O分馏显示出它是一个封闭体系。糜棱岩与其母岩的主元素与痕量元素丰度值也是等化学的。  相似文献   
78.
最近5-6年主要由于高质数字地震资料而使得对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进展。应用地球体波、面波及自由振荡的各种研究阐明了不同深度上的三维构造。然而,任何构造研究都受到对用于探测构造的波长分辨力问题的限制。在这方面,比如由体波得到的模式代表着由面波或自由振荡获得的那些不同尺度的平均值,它应包括了更详细的结果。不过我们经常发现对于各种结果的解释就象它们给出的是对三维地球中地震速度进行的点估计。本文中我们回顾每种类型资料是如何提供给我们有关地球构造的信息以及如何依据其分辨力与误差进行解释。三维构造研究中出现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即为与地表地质相对应的近地表速度的变  相似文献   
79.
80.
地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已引起了人们对CO_2对植物的影响,尤其是对世界粮食供应的未来展望的兴趣。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对CO_2浓度在水稻生理生长期和整个生育期方面的影响了解相对较少,而这是一个水稻品种对一特定地区环境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一个当代改良水稻品种(Oryza sativa,品种 IR-30)在两个对照的光周期下对不同CO_2浓度的响应。在整个生育期中,水稻植株生长在置于室外、采用自然光照并由计算机控制环境条件的人工气候室中。室内的CO_2浓度分别为160、250(低于环境浓度)、330(环境浓度)、500、660和900(高于环境浓度)μmol CO_2/mol 空气。在1987年,整个试验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即早稻试验在营养生长阶段内延长了光周期,而第二次即晚稻(LPR)试验只利用自然出现的光周期。在两个试验中,营养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均比生殖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快,同时在营养生长阶段,出叶速度随CO_2处理而加快。在晚稻试验中,与等于环境CO_2浓度和低于环境CO_2浓度的处理相比,高于环境CO_2浓度处理下的水稻幼穗分化和孕穗期出现较早,且整个生育期缩短。这种随CO_2浓度上升而产生的植物发育加速现象与CO_2引起的营养生长阶段内主茎叶片的减少有关。相对于晚稻试验,在早稻试验中水稻植株发育对CO_2的响应的减弱是由人为延长光周期迫使生殖生长发育阶段推迟引起的,在高于环境浓度处理中更是如此。鉴于全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持续增大,CO_2导致的发育加速和全生育期缩短可能会成为一个参与挑选水稻品种和安排特定地区农事活动的水稻学家和育种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