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537篇
测绘学   387篇
大气科学   305篇
地球物理   294篇
地质学   932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LA-ICP-MS锆石U-Pb年龄表明,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35±1Ma、133±1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碱性流纹岩具富SiO_2、K_2O和高TFeO/MgO值,低Al_2O_3、CaO和MgO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右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负Eu异常明显,相对富集Rb、U、Zr、Hf,亏损Sr、Ti、Nb、Ta等元素,花岗岩判别图解上,样品分布在A型花岗岩区;在Nb-Y-3Ga图解上,显示拉张构造环境的A_2型花岗岩的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指出,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可能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上分布的同时代火山岩及A型花岗岩类,可以限定碱性流纹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北部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白垩世流纹岩ε_(Hf)(t)值为+4.2~+10.7,其二阶模式年龄平均为0.74~0.76Ga,结合松嫩地块、兴安地块Hf同位素资料,表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具有相似的地壳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94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属"仓库",然而,关于矿体密集分布成因的深部背景研究仍存较多争议,前人相继提出了碰撞变形、俯冲变形、构造机制转换等多种解释模型.本文基于成矿系统概念和前人对成矿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宁芜、庐枞、南陵-宣城和安庆-贵池矿集区的深部电性结构,并发现成矿带地壳深部普...  相似文献   
943.
抗滑桩与周围岩土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岩土工程有限单元法研究了抗滑桩与周围岩土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与围岩间相互作用力呈非线性分布.侧向膨胀力是由抗滑桩抑制围岩在重力作用下的侧向应变而产生,弹性模量对侧向膨胀力的非线性分布有重要影响.将抗滑桩锚固段某侧压应力对锚固段顶点的弯矩等效变成均匀分布力产生的弯矩,此均匀分布力为等效锚固力.等效锚固力与均布推力呈正比,比例系数随锚固比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44.
高原降雨天气过程中总体输送系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国平  陶红专 《高原气象》2005,24(4):577-584
以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设在西藏的4个自动气象站(AWS)获得的近6年(1995年7月-1999年6月)观测连续、时次密集的近地层大气梯度观测资料为基础,选取了高原中、东部夏季雨季的一些典型降雨过程,应用廓线-通量法计算了这些站降雨过程中每隔20min一次的总体输送系数,分析了其随层结稳定度、地表粗糙度以及在降雨天气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输送系数的变化与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度、地表粗糙度具有确定的、密切的关系;总体输送系数对降雨天气过程有明显的响应,但在与降雨过程的雨量峰值、降雨时段的对应上,各站的规律性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45.
郯庐断裂带热年代学信息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折返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大别山东缘早期郯庐韧性剪切带内的 T28- 12和 T28- 13白云母的 (181.4± 0.5) Ma和 (181.6± 0.8) Ma的 40Ar/39Ar坪年龄指示了郯庐早期左旋剪切的冷却时间为 181 Ma,这些年代学数据指示了郯庐同造山期左旋走滑热事件的存在.起源于华北、华南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的这期断裂平移活动,发生在高压-超高压带主体部分折返至中地壳后的早侏罗世,推测其活动形式表现为造山带折返过程中高压-超高压带向 SE的斜向折返中形成的转换断层.郯庐晚期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中白云母、黑云母的 40Ar/39Ar年龄,指示了 139 Ma前(早白垩世)发生的又一次左旋走滑冷却事件.在这期断裂带左行平移的同时,大别造山带东段出现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及穹状隆升.剪切带糜棱岩中斜长石 40Ar/39Ar年龄指示剪切带在晚白垩世存在一期快速冷却事件,此次快速冷却事件的时间为 97~ 92 Ma.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成果揭示了 45~ 58 Ma前郯庐断裂带的一次快速冷却事件.这两次快速冷却事件分别对应于断裂带晚白垩世、古近纪两次伸展活动,并控制发育了断裂带东侧的潜山断陷盆地.而钾长石和磷灰石所在地记录的冷却时间显示,造山带内部的抬升都相应早于东缘的郯庐断裂带,反映造山带晚白垩世-古近纪的隆升并不受该断裂带伸展控制,而应是岩石圈拆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6.
δ15N在贵阳地下水氮污染来源和转化过程中的辨识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随着城市的发展,贵阳地下水氮污染日趋严重,为评估地下水中氮的分布、来源和迁移转化,我们采集了 72个水样,并测定了三氮 (、和 )浓度、主离子、δ 15N- 和 δ 15N-等.结果显示,在贵阳地下水大多数样品中,- N是最主要的无机氮形态,城区地下水大部分含较高的- N; 然而在城市污水和有些被明显污染的地下水中,却是最主要的无机氮形态,尤其是枯水期.丰水期地下水样有较低的δ 15N值,受农业化肥等影响明显.丰水期地下水- N浓度随着 Cl-浓度升高而升高,表明丰水期地下水硝酸盐可能主要受混合作用等控制.而枯水期地下水中溶解氧与硝酸盐的δ 15N值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对于丰水期地下水具有较高的δ 15N值、较低的硝酸盐浓度和较低的 DIN/Cl值,说明地下水环境中主要受土壤有机氮等影响 , 同时可能存在反硝化.  相似文献   
947.
文章通过对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矿床的形成是多种成矿作用过程叠加的结果,具有多来源,多期次成矿特点,经历了中三叠世的海底热水沉积作用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应为同生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948.
电缆地层测试器在渗透率各向异性地层中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正确地设计仪器和解释电缆地层测试器的测量结果,文中建立了渗透率各向异性地层中电缆地层测试器响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得到其数值,解得到了压力场随时间、距离变化及等压面等的各种结果。  相似文献   
949.
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辨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因子分析法及离散点曲面张力样条函数插值法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大多以混合源(包括燃煤与原油渗漏)为主,其中污灌农田、普通农田、荒地和城市绿地中混合源所占比重依次为61.26%、69.35%、52.86%、64.45%。而各污染源在空间分布上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及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性都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950.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在于技术的深化.更在于新技术元素的创立。SVG作为网络图形的新家族成员,一改过去网络图形只重形式,忽略内容的缺点,渐渐显示其独特且强大之处,也为GIS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本文探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在SVG中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