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469篇
测绘学   269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873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华南地区GPS—TEC监测产品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州GPS综合应用接收网观测数据,探讨华南地区区域级TEC监测产品的研制方法与结果。观测样本分析显示,广州GPS综合应用网单站在24h内瞬时捕获卫星数基本上稳定在10颗,反演获得的TEC样本在电离层薄层模型下经过投影基本上覆盖华南地区以及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和台湾海峡,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华南地区和中国南海海域TEC数值分布状况。基于广州GPS综合应用接收网观测数据,可以得到一个表征区域强度的平均TEC实时监测产品和一个表征区域子午线分布特性的纬向TEC实时监测产品。  相似文献   
992.
The mathematic theory for uncertainty model of line segment are summed up to achieve a general conception, and the line error band model of εp is a basic uncertainty model that can depict the line accuracy and quality efficiently while the model of εm and error entrop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upplement of it. The error band model will reflect and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line uncertainty on polygon uncertainty. Therefore,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ne error is studied deeply by analyzing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line error falls into a certain range. Moreover, the theory accordance is achieved in the selecting the error buffer for line feature and the error indicato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ccuracy of area for a polygon with the error loop for a polygon boundary is deduced and computed.  相似文献   
993.
细脉带型锡矿是云南个旧矿田老厂矿区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文章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老厂细脉带型锡矿床白云母-电气石-石英脉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显示,该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827±07)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进一步结合区域资料,指出包括个旧锡多金属矿床在内的右江褶皱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华南晚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4.
根据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研究,总结了碎屑岩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砂岩埋藏前组成中长石的类型及相对含量、含膨胀层的粘土矿物(如同期火山物质)的数量、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以及流体中额外钾离子的存在与否直接控制了长石的溶解方式和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2)在热力学上最不稳定且低温条件下更易溶解的偏基性斜长石在同生到埋藏成岩作用初期已大量溶解,并伴随高岭石的沉淀,在热力学上相对稳定的钾长石是保存时间最长的长石类型,也是以后埋藏成岩过程中对次生孔隙贡献最多的长石类型;(3)在埋藏成岩作用初期到120—140℃古地温以前的成岩阶段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是克服埋藏成岩过程中钾长石溶解动力学屏障的重要机制,如果骨架颗粒中存在较多的钾长石和较多的含膨胀层的粘土矿物,则次生孔隙主要由钾长石溶解提供,并有斜长石的钠长石化或自生钠长石沉淀,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三叠系延长组次生孔隙的主要形成机制;(4)在120~140℃古地温以后的深埋藏成岩阶段中,高岭石的伊利石化是克服埋藏成岩过程中钾长石溶解动力学屏障的另一重要机制,而钾长石的溶解又是封闭条件下高岭石的伊利石化的必要伴随反应,地层中钾长石和高岭石的相对数量控制了长石的溶解以及溶解产物中钾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三种矿物间的数量关系,只要地层中钾长石(或高岭石)没有消耗完,钾长石的溶解和高岭石伊利石化反应就会持续发生并在深埋藏条件下形成次生孔隙,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砂岩?  相似文献   
995.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已成为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具有观测系统适应性强,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资料成像清晰等特点。在充分认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原理和处理流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参数选择和速度分析等关键处理技术。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较叠后偏移剖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精度有显著提高,各种地质现象反射特征清楚,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6.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与新生代盆地卤水活动有关铅锌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随有  祝新友  王京彬 《矿产与地质》2009,23(3):210-213,246
青藏高原周边已发现大量的铅锌矿床,规模巨大,具有一些相似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属于后生的、低温热液型矿床,具强烈层控性质,受控于特定的含矿地层(岩石)组合,下部为相对透水的砂岩、砂砾岩,上部为碳酸盐岩,发生广泛的蚀变作用,包括退色、白云石化等。这类矿床大体可与MVT矿床类比。矿床的形成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盆地卤水的活动有关,圈闭在不整合面下的含贱金属元素与油气的卤水沿透水层运移,在适当位置沉淀成矿。由此决定了这些地区的主要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入及勘查的进展,将会有更多更大规模的(MVT)铅锌矿床被发现。  相似文献   
997.
半硬半软岩隧道塌方的力学特性及处理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蛟岭隧道出口横断面一半为硬岩,结构完整,而另一半为软岩,为风化岩层,且较为破碎,所以在隧道开挖时,硬岩一侧刚度较大,变形较小,自稳能力大;软岩一侧与之相反,遇水软化,流变性明显,所以在软硬岩交界面处,产生滑移,导致塌方,从而在软岩一侧采取了地表加固和掌子面管棚注浆的处理,形成了与硬岩接近的强度,使隧道周围形成一个承载环,并对处理段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处理后迅速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998.
泥河湾古湖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早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泥河湾盆地位于汾渭裂谷系的东北端,是裂谷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近纪初恒山-大同一带发育软流圈上涌柱,导致岩浆喷发和地壳变薄,距今25~24Ma,阳原-石匣一带开始沉陷形成盆地,北侧出现伸展造山带。受到挤压作用使盆地内地壳缩短并在盆地南侧形成台地。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为盆地沉陷最盛时期,泥河湾古湖形成。距今2.0~0.8Ma,该地区为温和的温带气候环境,有的时段为亚热带气候,同时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风成沉积为盆地土壤提供了丰富矿物质养分,湖泊周边地区动植物繁盛,为早期古人类在此栖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裂谷型盆地是适于早期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泥河湾盆地将是我国最有可能发现早期古人类化石的地点。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对反应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增量的计算,探讨了长石的3种端元组成(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溶解生成高岭石、伊利石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在成岩过程中均可以自发地向高岭石、伊利石转化。在长石的这3种类型中,钙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最低,并明显具有正的温度效应,说明钙长石最不稳定且在低温条件下更易溶解;钾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最高,并具有较大的负的温度效应,说明钾长石稳定性较高且在埋藏成岩条件下更易溶解;钠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中等,受温度影响不大,但温度升高时其稳定性仍有所下降。与温度相比,压力对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几乎没有影响。因此,砂岩中的次生孔隙,尤其是埋藏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应与钾长石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钠长石,但其可能受到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反应的缓冲,在埋藏成岩条件下溶解较为困难,并可能造成斜长石的钠长石化或自生钠长石的沉淀。  相似文献   
1000.
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质岩系,以前多被当着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块.本文通过对该杂岩中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发现,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多为岩浆锆石,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06±7Ma,指示它们的原岩主要是由近同期(略早些)的岩浆岩风化后就近沉积的产物,该年龄应代表源区(岛弧型?)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同时也是副片麻岩原岩沉积的下限年龄.正片麻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82±2Ma,代表花岗片麻岩原岩的侵位年龄.岩石中锆石的变质增生边的形成年龄为337±6Ma,代表锡林郭勒杂岩发生变质和变形的时间,该变质事件可能与贺根山缝合带内所发生的一次主要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这些年龄资料充分说明,锡林郭勒杂岩并非古老地块,而是华力西早期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事件的产物.整个事件是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70Ma)完成的,推测该杂岩发育在碰撞造山带的弧前环境.中亚-蒙古造山带东南部(内蒙古的中、东部)碰撞前的构造格局可能不是典型的多岛洋体制,由于缺少古老的陆块,造山过程更多的表现为大洋的大陆化过程,即洋内俯冲形成岛弧,岛弧在被动大陆边缘拼贴聚合转化为新的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