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羌塘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权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建华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8,26(2):159-162
根据羌塘盆地勘探现状,综合使用定量和定性数据,利用"权重"方法对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分析和评价.选择影响储层性质的8种参数,包括定性参数(岩石类型、成岩相、储集空间),定量参数(厚度、孔隙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首先对单因素进行评价,再根据对储层贡献的大小,确定各单因素加权系数,计算各剖面"权重"指数,对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该区是适用的,分析结果对下一步勘探具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2.
侵入砂体对深水油气勘探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入砂体是指深水沉积砂体在超压流体作用下侵入至上覆泥质沉积物中形成的砂体,它是深水盆地松散沉积物变形构造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侵入砂体由于其特殊的形成特点,可以明显改变原生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和深水沉积物的物性参数,进而使储层复杂化,影响深水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主要表现在:①侵入砂体改变了深水储层的性质及分布;②侵入砂体可能形成油气运移或散失的通道,并且改变了深水油气储层的垂向连通性;③大规模的侵入砂体本身也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④侵入砂体的研究可以揭示未固结砂的流动机理,对于研究深水环境中广泛出现的浅水流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现行的<大学语文>大纲及教材的教学要求对古典诗、词、文都偏重于字、词、句的理解,游离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只有将古典诗、词、文中充沛的情感、深邃的义理、多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贯穿到教学中,才能达到<大学语文>的学习目的.也才能解决古典诗、词、文的教学瓶颈.  相似文献   
24.
惠民凹陷盘河地区孔店组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盘深3井地质录井资料的解释入手,利用孢粉、微体化石等古生物分析资料,对盘河地区深层孔店组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有机碳、饱和烃相色谱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资料,对孔二段烃源岩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对孔店组储集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盘河深层构造条件较好,储集层发育,但孔二段暗色泥岩不具备生烃能力;同时,临南洼孢沙三段生成的油气不易运移至该区,缺乏油源是该区深层构造落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塔东南隆起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震剖面、岩心、测井和露头剖面等资料分析,运用平衡剖面复原技术,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南隆起带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6个地层不整合界面,划分了5个主要地层构造层序.指出塔东南隆起形成于晚奥陶世加里东运动,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多次构造运动,在中生代以陆内变形为主,受到南北两条主边界断裂的控制,于中生代早期发生伸展断陷,并遭受晚新生代喜山运动的强烈挤压改造,形成了现今两凹两凸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6.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M_S7.0级地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Ⅱ级响应。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了漳扎镇房屋结构类型: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占比、破坏比、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建议在灾后恢复重建时注重民族特色、设计要求、材料选择及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27.
地震短临跟踪黑龙江地磁台阵的架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黑龙江省地震局短临跟踪项目中的地磁台阵及运行情况,在该地区选定大庆,富裕,泰来,望奎和肇源5个观测点形成地磁台阵,利用GM4-LDG型流动磁通门磁力仪对地磁场三分量进行测量,并利用GPRS和CDMA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数据远程无线传输与仪器监控。  相似文献   
28.
利用1980 2010年西藏高原的逐日降水和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到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高原大到暴雪发生日数最多的区域为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南部边缘地区和那曲中东部与昌都西部的藏北地区;全年都可发生大到暴雪天气,在季节分布上呈双峰特征,峰值出现在3 5月,次峰值出现在10月;近31年西藏高原年降雪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约为每10年3.8站次。利用同期NCEP/NCAR的500 hPa高度场和风场再分析资料对48个西藏高原区域性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得到高原区域性强降雪主要环流形势分为5类,即:印度低压型、南北支槽型、巴尔喀什湖低压型、伊朗高压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前冬(10 12月)大到暴雪过程主要以印度低压环流型为主,1月以巴尔喀什湖低压型为主,2月以南北支槽型为主,3月以伊朗高压型和南北支槽型为主,4月以高原低涡—切变型为主;在每类环流型中,南支槽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关规定,针对近些年我国发生的汶川、玉树、芦山及鲁甸等特别重大地震,均启动了地震应急Ⅰ级响应。但几次地震的伤亡人数及震害影响等都有明显的量级差别,应急救援行动中队伍派遣数量、灾情获取手段、救援装备配备等都不尽相同。本文对这4次地震开展的专业救援性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对比分析,更准确地了解政府应对大震巨灾时的需求,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救援决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新建社区的地震应急避难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员密集、用地集约、功能混合是近年来新建社区的共同特点,一旦地震大灾在没有任何应急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社区居民的震时疏散和震后安置将面临很大困难。本文分析了新建社区的开发模式特点、脆弱性和应急避难需求,提出了新建社区地震应急避难规划设计的五点原则:安全第一、因地制宜、优化分区、有机整合和家喻户晓。通过大连市万科海港城一期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应急避难规划设计方案"实例,说明依据上述原则开展空间布局等"硬"规划和实施机制等"软"规划的具体方法,验证了规划原则的可操作性和对于管理、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城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