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肖南  董治宝  刘铮瑶  拓宇  石寰宇 《地理研究》2021,40(7):1887-1901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国际古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巴丹吉林沙漠是亚洲内陆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最高大的风积地貌——沙山,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的重要载体。沙山的形成演化与其所在沙漠的环境变迁有关,且真实地记录了区域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沙山形成过程研究应从区域地质和环境演化入手。本文从地质演化、环境演化、沙漠沉积、沙漠水文、沙山地貌和沙山形成发育等6个方面阐述了有关巴丹吉林沙漠的高大沙山、沙漠湖泊和沙漠自身的形成演化。认为构造-气候事件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的一级控制,地球运行轨道变化是二级控制。自新构造运动始至其趋缓,构造-气候事件始终是巴丹吉林沙漠环境气候的主控因素,地球运行轨道变化也起很大的作用。此时西风环流是中国北方沙漠带环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新构造运动趋缓后,地球运行轨道变化是中国北方沙漠带环境气候的主控因素,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逐渐显现,东亚季风环流是该地区环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古水说可以很好地解释沙漠湖泊水的来源问题,沙漠湖泊是通过浅层的地下水路依靠保存在地下的古水来相互补给的。宏观上沙漠湖泊是风蚀湖,高大沙山的维持与沙漠湖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风成说可以较好地解释沙山的成因。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将沙山、沙漠及其演化一同进行研究,重建沙山和沙漠的演化历史,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M估计的权函数选取及其抗差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估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参数估计的稳健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一般遵循大误差以小权,小误差以大权,等价权公式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经验地确定的原则。对几种不同的估计方法的权函数选取进行了详述,并将参数稳健估计的思想应用到半参数模型估计中,提出了半参数模型抗差广义补偿最小二乘估计;通过算例对其稳健性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治理项目个数与投入资金不断增多。本文通过对乌拉特后旗巴音镇东砂坑地质环境现状进行因地制宜的综合性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环境治理规划方案与工程实践措施。即充分利用东砂坑有限的土地资源,营造一处供居民休闲、娱乐的综合性城市公园,从而提升新旗府城市品位,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南海北部中更新世0.78~1.0 Ma期间的陆源碎屑粒度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北部陆坡大洋钻探计划(ODP)1144站的高速堆积体为高分辨率的古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通过分析1144站陆源碎屑的粒径分布,高分辨率地(200a)研究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0.78~1.0Ma)东亚夏季风演变在南海北部的记录。结果显示,陆源碎屑的粒径比值(3.5~8.2μm)/(9~23μm)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演化的替代指标,高值代表强盛的夏季风。这个比值指示了夏季风在920ka时突然增强,表明中更新世转型以夏季风突然增强为起点,此后夏季风处于不断加强和减弱的循环状态,说明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东亚夏季风演化的强弱与北半球夏季日射量基本呈线性关系,显示东亚季风演化的天文驱动机制。频谱分析发现,夏季风演化存在3.3ka和1.2ka左右的千年尺度周期,且在转型前后千年尺度周期也发生变化,说明中更新世的气候转型不仅表现在轨道尺度的气候周期变化上,也体现在千年尺度气候波动的特征变化上。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水电开发对大渡河水温过程的影响,采用原型观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瀑布沟电站开发前后下游河道的水温时空变化特性。研究成果表明,与天然情况相比,现阶段瀑布沟下游沿程水温出现了明显的均化效应和延迟效应以及春夏季低温水、秋冬季高温水现象,最大降温2.4℃出现在4月的龚嘴尾水断面,最大升温3.3℃出现在12月的瀑布沟尾水断面;瀑布沟下游小型水库均未出现水温分层现象,但形成的蓄水体对沿程升温有一定的弱化,沿程增温率由天然状态的0.8℃/100 km降至现阶段的0.5℃/100 km;采用考虑了机械能转化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瀑布沟下游河道的水温过程,率定得到的"机械能-内能"转化率为55%。  相似文献   
106.
For detection of gross errors in processing triangulation network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designing robust estimators with high breakdown points based on the median approach. Three example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show how to form the combinations of observations while considering geometrical constraints necessary for computing the median estimate, and how to calculate the breakdown points as a measure of global reliability of the estimate.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用差分算子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数字化过程随机误差估计模型中的粗差探测方法和抗差估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8.
在骨龄评定方面,国内外普遍采用图谱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专家的经验,对照标准图谱,定性测定人体的骨龄。此法的缺点是骨龄评定精度受专家的经验、摄影方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正在发育的青少年,现行的骨龄评定方法会带来较大的差异。本文介绍的方法是用X光摄影测量精确测定手腕骨的三维空间位置和大小,据根专家提出的各种骨块在骨龄评定中所占的权重比,利用回归拟合的方法确定这些骨块的空间位置和大小与骨龄之间的关系,综合评判骨龄。根据对82人(分男女两组)采样试验,该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最小二乘估计作为一种最优估计被广泛地应用于测量数据处理之中,因为它是建立在观测值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这个假设前提下的,所以其统计数学模型缺乏抗拒粗差的能力。为了克服这个缺点。Robust估计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本文在坐标变换中采用了重复中值估计(Robust估计中的一种方法),并将其与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作了比较,从而阐明了中值估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0.
放射性核素在不同介质中的迁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从受关注的放射性核素、不同介质及实验模拟等方面,对当前放射性核素在不同介质中的迁移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今后放射性核素迁移的重点研究方向:①核素在多介质之间的迁移研究;②核素在三维空间的迁移模式研究;③核素在非均匀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特别是对其滞留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