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0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667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494篇
地球物理   632篇
地质学   1202篇
海洋学   427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301篇
自然地理   36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彭灌杂岩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是龙门山区域地质构造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一条穿过彭灌杂岩中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分析解释,描述该区域彭灌杂岩深部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地震反射剖面分析表明彭灌杂岩在纵深上存在分层结构,且彭灌杂岩存在底界面,在该区域表现出无根特征,参考岩体层倾向推断原岩应来自现位置西北方向更深部;同时剖面能量图上映秀-北川深部断裂位置发育在彭灌杂岩体不同分层间隙,未破坏彭灌杂岩主岩体深部结构,彭灌杂岩体浅部的断层发育与龙门山地表断裂系统一致,表明彭灌杂岩成岩时间早于龙门山构造运动;综合岩性及成岩时间推断彭灌杂岩源于现有位置的西北方向大陆基底,由印支期板块运动中松潘陆块基底物质多期次上涌形成,并在喜山运动期受到西北方向应力推覆隆起到达目前位置.   相似文献   
132.
在南岭高海拔山脉、植被茂密等地区开展地质调查难度大,人员和物资难以进入,因此需提前根据该区域的地形线性特征合理设计野外调查路线;此外地形线性特征可为区域构造运动信息的认知提供辅助知识.遥感技术以其宏观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的重要手段,然而在高植被覆盖区,常见的光学影像难以穿透植被,而微波雷达遥感则因为较好的植被穿透性,使得其应用成为可能.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卫星Sentinel-1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的地形线性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似然比边缘检测算法提取Sentinel-1影像中的边缘特征,然后对DEM进行线性特征增强以生成山体阴影影像,再利用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DEM数据中的山脊线与山谷线等主要线性特征,以DEM提取出的特征线为中心建立缓冲区并与雷达影像的提取结果做相交处理,将得到的线性特征利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进行局部直线拟合,最后得到研究区的地形线性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雷达影像的微观细节信息和DEM数据的宏观趋势信息,在保留主要线性地形特征的同时剔除了伪边缘和噪声点,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3.
当深海固井遇到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时,由于水泥浆水化放热,导致水合物的相变平衡条件发生改变,诱发水合物分解,引起二界面胶结质量下降等问题。为提高水合物地层固井质量,可向水泥浆中添加具有吸热控温作用的相变微胶囊,可有效降低固井水泥浆的水化升温。基于此,以配比石蜡为控温芯材、碳酸钙为壁材,利用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使用于深水水合物地层固井水泥浆控温微胶囊。由于固井水泥浆在达到水合物地层的过程中,外界温度环境复杂,单一相变温度的控温芯材极易失效。为扩展控温区间,选用切片石蜡与白油作为混合芯材,控温区间达到14.8~39.8 ℃。研究表明,该微胶囊表观形态良好、彼此无团聚,在热循环过程中,不易发生泄漏。与水泥浆复配后,对水泥浆流变性能无明显影响。在低掺加量时,微胶囊主要起降低水泥浆峰值温度的效果,并提升水泥石整体力学强度;高掺加量时,微胶囊既可以有效降低水泥浆峰值温度,也可以明显地延缓水泥浆放热速率。  相似文献   
134.
Dong  Guiming  Wang  Ying  Tian  Juan  Fan  Zhihong 《Hydrogeology Journal》2021,29(5):1871-1883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uncertainties often affect the precision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tochastic and statistical approaches such as the Monte Carlo method, the Neumann expansion method and the Taylor series expansion, are commonly employed to estimate uncertainty in the final output. Based on the first-order interval perturbation method, a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val and perturbation methods is proposed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and compared to the well-known equal interval continuous sampling method (EICSM). The approach was realized using the GFModel (an unsaturated-saturated groundwater flow simulation model) program. This study exemplifies scenarios of three distinct interval parameters, namely,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of six equal parts of the aquifer, their boundary head conditions, and several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e.g. specific storativity and extraction rate of we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s of devi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head extremums (RDGE) in the late stage of simulation are controlled within approximately ±5% when the changing rate of the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 is no more than 0.2.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groundwater head extremums, the relative errors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1.5%. The relative errors of the groundwater head variation are within approximately ±5% when the changing rate is no more than 0.2. The proposed method of this study is applicable to unsteady-state confined water flow systems.

  相似文献   
135.
2018年12月底,在四川盆地二叠系火山岩发育地区部署的风险探井永探1井测试获得22.5万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二叠系火山碎屑岩的重大勘探突破,展现了火山碎屑岩气藏的巨大勘探潜力。本文根据该钻井成果资料,应用分析化验数据,采用不同地区气-气对比方法,开展了成都—简阳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源-储接触关系解剖及气源综合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二叠系火山碎屑岩气藏天然气成因进行了鉴别,对天然气来源进行了判识。结果表明:永探1井火山岩气藏天然气均为典型的干气,干燥系数达0.997,CH4质量分数高,平均为99.03%,C2H6质量分数低,平均为0.35%,C3H8几乎没有,不含H2S;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均较轻,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为-32.17‰,乙烷碳同位素平均值为-34.27‰,且岩心及镜下可见大量残余沥青,天然气成因鉴别分析表明永探1井火山岩气藏天然气为原油二次裂解气;通过源-储接触关系解剖以及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对比分析,表明永探1井火山碎屑岩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德阳—安岳台内裂陷内发育的巨厚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部分来源于中二叠统。  相似文献   
136.
菁角地处于兴义市雄武背斜核部南东翼南西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结合部.前人主要对该地区的金矿进行了矿点地质特征、构造特征、矿体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但对岩石学特征、铀的赋存形式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少.本次研究利用TIMA扫面、显微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矿石、围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风化作用和分选、源区岩石类型、铀的赋存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究.TIMA扫面以及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表明铀的赋存形式是以弥散状充填进黏土化(高岭石)裂隙中.菁脚地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龙潭组砂岩中w(SiO2)为51.30%~91.55%,围岩主要类型为亚岩屑砂岩,矿石以及矿化岩石为岩屑砂屑岩,CIA(73.83~82.53)以及ICV指数表明矿石及矿化岩石较围岩成熟度高、风化程度强.测试样品均有较强的U正异常,含量为4.78~772.00×10-6,且U与∑REE,Sb元素呈现明显正相关,Zr与∑REE呈强的正相关(R=1).菁角地区铀的来源是热液在上升过程中萃取围岩中的铀,沿着层间构造破碎带充填进成熟度较高的黑色砂岩中富集而成,结合菁角地区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铀的赋存形式,推测菁脚金(铀)矿床为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7.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研究焙烧温度对白云母晶体结构特征、物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母在25~1 200℃温度范围的加热过程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5~500℃,该焙烧温度段对白云母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质、表面形貌影响甚小;600~1 000℃,白云母虽保持片层状晶体结构,但羟基脱出使得其片层内结构进行微调,d002晶面间距由1.010 nm增加至1.021 nm,此温度段内白云母由透明态转为不透明态,色泽由无色变为淡黄色,表面形貌凹凸不平,层面出现皱褶;1 100℃以上,白云母晶体结构完全被破环,形成由少量莫来石、三氧化二铝以及大量非晶态硅氧化合物组成的熔融物,该熔融物不透明,层面疏松,极易脆裂,内含大量微孔隙,白云母物性产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8.
研究采用NorESM1-M模式输出的气候情景资料驱动农业生态区模型,分析了21世纪中期在RCP 2.6和RCP8.5典型浓度路径下的东北区域气候资源变化。研究表明:在RCP2.6、RCP8.5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呈现升高趋势,≥10℃积温所反映的热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以黑龙江省和辽中南积温的增加最为明显;受气温升高影响,2050s参考作物蒸散普遍增加。区域内降水总量略有增加,东北西部干旱地区状况略有改善,东部地区更加湿润;趋于暖湿的气候促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到21世纪中期,全区最长增加12.4天。  相似文献   
139.
本文研究了我国历史与现今中强以上地震的发震时刻与倾斜固体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发震时刻位于震中区当天倾斜固体潮的峰值时段上。孤立型地震的发震时刻往往与震中区倾斜固体潮极大值对应;原地重复发生的地震,其发震时刻所处的倾斜固体潮背景相同;逼近地震与主震发震时刻的倾斜固体潮背景相同的占70%;大震后有60%的强余震与主震发震时刻的倾斜固体潮背景相同。据此,成功地预报了门源6.4级地震后的较大余震。  相似文献   
140.
On the basis of Navier-Stokes equation, a digital analogue of crossing flow i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finiteelement analysis performed through penalty function formul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digital analogue are in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of the previous hydraulic physical simulation. They both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deflection flow" occurring at the fracture intersection that the fracture-water crossing flow deflects △q intothe wide fra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