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496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392篇
地质学   1037篇
海洋学   221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8篇
  1937年   3篇
  192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西北地区主要国际河流水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奇成  李丽娟 《地理学报》1999,54(B06):21-28
西北地区国际河流众多,但主要有3个流域,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及阿克苏河。它们都位于新疆境内,水资源的共同特征是:水资源丰沛、河川径流补给多样化、径流年际变化Cv值小而年内变化太。根据3个流域的水资源情况及自然经济情况,额尔齐斯河应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伊犁河流域建成新疆乃至全国的畜产品基地、商品粮基地,形成以毛、麻纺织、皮草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阿克苏河流域要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棉花(特别是长绒棉)、粮食(特别是优质水稻)基地。此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重视生态环境,要从总水资源中划出生态环境用水,建立人工绿洲生态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992.
数字地球的体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通过对地学空间信息研究背景及其内容的分析,认为数字地球是人类空间信息革命的序幕。并结合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数字地球的全球层、区域层以及国家层的实现模式。文章还对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展开了讨论,认为数字地球是人类下个世纪经济增长的关键,并是人类适居社区等建设的决策信息支柱。  相似文献   
993.
994.
The form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since the 18th century and received a boost in 1995 with the discovery of the first exoplanet,51 Pegasi b.The investigation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onfirmed planets to about5400 to date.The possibl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se planets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et mass and radius,M-R.We have analyzed the M-R relation of a selected sample of iron-rock and ice-gas planets using a fractal approach to their d...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崇明某钢厂减量化地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构,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选取土壤有机质(SOM)、水溶性盐总量、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酶活性等指标分析,探讨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点(CK)的土壤SOM含量显著高于典型污染区监测点(CM1)和普通污染区监测点(CM2、CM3)(P <0.05),分别高出2.08倍、2.99倍、1.51倍;CM1土壤中的水溶性盐总量显著高于其他点位(P <0.05),高达8.33 g/kg,分别是CK、CM2、CM3的22.51、20.83、19.37倍。CK组脲酶(UE)、蔗糖酶(SC)、中性磷酸酶(NP)活性均高于其他三组,过氧化氢酶(CAT)四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CM1组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 <0.05),土壤质量较差。丰度最高的菌门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占比为16.62%~28.21%,主要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水溶性盐总量、铁(Fe)、AK、AP、SC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996.
应用生物标志物参数定量判识热水沉积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西成矿田泥盆系热水沉积岩和重庆城口震旦系正常沉积岩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对两种环境中的多种生物标志物参数进行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1)热水沉积岩和正常沉积岩中的有机质饱和烃/芳烃平均值分别为4.64和1.10,正构烷烃的碳优势指数CPI平均值分别为1.35和1.11,ΣnC22-/ΣnC22 为3.17和0.74,nC21 22/nC28 29平均值分别为4.29和1.61,Pr/Ph平均值分别为0.44和0.28,C29-/C30 平均值分别为7.41和0.98,C21/αβC30平均值分别为4.32和0.31。(2)热水沉积岩中的有机质具有高饱和烃、低芳烃,饱和烃馏分中低分子量生物标志物含量较高而高分子量生物标志物含量较低的特点。ΣnC22-/ΣnC22 和nC21 22/nC28 29可能反映西成矿田硅质岩形成时的特殊的热水沉积古环境,三环萜烷C21/αβC30藿烷值可能是热水沉积环境的一个较好的指标。(3)以ΣnC22-/ΣnC22 、nC21 22/nC28 29、Pr/Ph和C30αβ藿烷/ΣC29甾烷4个参数建立的两类判别函数可以定量判识热水沉积古环境。  相似文献   
997.
网络RTK中几种实用技术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网络RTK中采用的几种技术作出详尽的论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合理选取网络RTK中的实用技术能更好地发挥其可靠性高、覆盖地区广和定位精度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998.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是一种反映干旱状况的重 要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为研究区,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采用趋势分析、R/S 分析方 法,探究了锡林郭勒地区 2000—2018 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TVDI 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降水、气温气候 因子对 TVDI 变化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19 a 间,TVDI 的偏差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 19 a 平均 TVDI 值为 0.55,TVDI 值范围为 0.51 ~ 0.61,说明锡林郭勒地区整体处于轻旱状态。(2)19 a 间,锡林郭勒地区 TVDI 呈明显增加的面积占 9.48%、轻度增加的面积占 18.52%,增加的趋势主要 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地区;TVDI 呈明显减少的面积占 28.65%、轻度减少的面积占 9.03%,减 少趋势的主要体现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和镶黄旗地区。19 a 来锡林郭勒地区变化趋 势为:东部强于西部。Hurst 指数的平均值为 0.44,大于 0.44 的地区占总面积的 47.7%,整体干旱持 续性略弱于反持续性。(3)TVDI 与年平均气温相关关系较弱,而与月平均气温又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现状和建立有效土地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ComGIS技术和MapX功能特点及其组件模型,建立系统基础信息层、功能实现层和信息表达层三级体系结构,提出数据库技术和功能设计思路,举例阐述利用组件MapX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功能的实现,最后对本系统的特点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00.
试论地貌圈概念、属性及其与其它地表圈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圈作为地表圈层中的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直接发生关系的圈层。它具有三维形态、物质结构及其运动与演化的四大属性,并在全球充分连续的基本圈层。主要以亚洲与邻区海陆地貌为例,通过地貌圈大中地貌以内动力为主而微地貌以外动力为主的成因概念及其形态、物质、运动与演化四大属性的基本事实,论证地貌圈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在全球的连续性。论文在探讨地貌圈运动特征时,首次用岩石圈构造分层的现代概念,解析了现代板块边缘及其毗邻广大地区GPS所测试的地壳运动速度,普遍慢于以热点为参考架而确定的板块运动速度。最后,论文以地貌圈与其它地表圈层互相关系的简表,及其与内外环境圈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等示意图,来呼吁加强地貌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这对推动地球科学及其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