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8篇
  免费   5080篇
  国内免费   7990篇
测绘学   3516篇
大气科学   2736篇
地球物理   4200篇
地质学   14678篇
海洋学   3564篇
天文学   436篇
综合类   1877篇
自然地理   2621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960篇
  2021年   1252篇
  2020年   986篇
  2019年   1009篇
  2018年   998篇
  2017年   972篇
  2016年   958篇
  2015年   1186篇
  2014年   1086篇
  2013年   1424篇
  2012年   1523篇
  2011年   1951篇
  2010年   1690篇
  2009年   1753篇
  2008年   1605篇
  2007年   1595篇
  2006年   1848篇
  2005年   1633篇
  2004年   1933篇
  2003年   1268篇
  2002年   1034篇
  2001年   923篇
  2000年   663篇
  1999年   465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320篇
  1992年   310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1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2.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l℃,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C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平均大地热流比西北部高出11mW/m^2,东北部年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2~3℃,其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4~6℃。西北部的大地热流平均值已经低于维持地表生态系统延续所需大地热流的临界值(57mW/m^2),其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上已经处于脆弱境地;东北部和南部的大地热流均大于57mW/m^2,自然生态系统均尚较稳健。东北部的沙漠化可能是风沙侵入的结果,其生态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整个西北部作为一个整体看,72万年以前大地热流就已衰减到临界值以下,区域生态系统渐趋脆弱,开始整体上向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953.
碳酸岩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其中Sr与Nd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统计了世界上主要碳酸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碳酸岩源区主要是洋岛玄武岩高U/Pb的HIMU端员和富集端员(EM1或EM2)的混合作用;此外大部分碳酸岩的锶、钕同位素落在大洋玄武岩范围内;这些均表明其成因与地慢柱有密切联系。碳酸岩及与之共生的硅酸岩的同源或独立源区模式部很难充分解释两者同位素组成特征,逭反映碳酸岩的演化模式涉及更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俯冲作用使碳酸岩源区经历不同时间和程度的富集、亏损过程导致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  相似文献   
954.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以及与褶皱变形密切相关的韧性剪切变形。野外调查表明,该地层中至少发育3期褶皱变形,其中F1为北西向韧性剪切褶皱;F2为向南南西倾伏的纵弯褶皱;F3为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F1与F:联合制约了西冷岩组岩层展布的总体格局。显微构造,特别是岩石的磁性组构特征证明了区内曾发生过多期构造变形,且有两期最为显著,即早期的水平剪切和随后发生的侧向挤压。本文重点阐述上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55.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ka 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ka 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在古大湖阶段,包括纳木错、色林错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一大批现代大、中、小型湖泊,都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古大湖,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怒江)水系的分水岭。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南部和西部的其他古湖相连,成为统一的藏北高原“古大湖”。通过对纳木错湖相沉积形成时代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易溶盐、pH值、地球化学、介形类和孢粉分析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湖相沉积记录了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信息。资料显示古大湖期湖面最高,气候温和清爽;外流湖期湖面急剧下降,气温和湿度较现今略高;纳木错期以来气候经历了全新世最宜期的暖湿后日益干旱化,气温波动,湖面持续下降。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气候在逐渐变干的总趋势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956.
昆明白泥井3号隧道围岩稳定性FLAC3D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昆明白泥井3号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隧道支护后围岩的最大变形出现在隧道右侧拱顶,为1.00cm;隧道支护后左侧拱和右侧拱脚处剪应变明显增大,为应力集中区;围岩可以通过自身应力、应变和能量的调整,使整个隧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同时也表明FLAC^3D用于隧道围岩变形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7.
基于共反射点叠加的观测参数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通常采用的共中心点(CMP)叠加技术对于复杂的地质构造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若通过从道间距、覆盖次数等观测参数与目标层地层倾角、共反射点离散度的关系出发,并结合模型正演,对复杂构造地层的观测参数选取进行优化,使之能对目标层尤其是逆断层下降盘的阴影层段进行较充分的“照明”,即可得到共反射点叠加剖面,这对共反射点叠加是一项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8.
基于MapGIS构建上海及邻近海域地震和新构造活动数据库。该数据库由空间和属性两大数据库组成。其中,空间数据库包括地理底图库及地震、活动断裂、新生代盆地、岩浆岩分布多个专题图库;属性数据库主要针对专题图库而建立,有地震属性库、活动断裂属性库及新生代盆地属性库。通过图形数据结构和属性数据结构共有的标识码实现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为方便查询检索,对重要的属性数据如断裂走向、地震震级等以编码方式表示。该数据库的建立为定量研究和评价本区地震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防震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9.
活性炭法测定室内外环境中氡的吸附饱和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套实验装置,可通过该装置了解吸附了氡气的活性炭的放射性计数与活性炭所在环境的氡浓度的关系。活性炭中氡或其衰变子体放出的γ射线的总计数与氡浓度成线性关系;γ射线的总计数经过校正后,可以换算成活性炭所在环境的氡浓度。  相似文献   
960.
通过研究探地雷达信号的小波变换的模特征点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揭示了探地雷达信号奇异点和其小波变换模极值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研究,对小波各级分解的模特征点进行变频域处理。最后对处理后的地质雷达信号,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求解李氏指数,从而进行地质体边界的检测。无论从理论模型的论证还是实际资料的处理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