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5篇
  免费   1171篇
  国内免费   1438篇
测绘学   471篇
大气科学   959篇
地球物理   1422篇
地质学   3543篇
海洋学   684篇
天文学   350篇
综合类   528篇
自然地理   81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冬季亚洲大陆年际热力差异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DB16小波对50 a来南亚—东北亚热力差异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其周期变化主要集中在3.5 a以下的高频振荡时域内,其次年代际变化也是相对明显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尺度分离方法,将亚洲大陆热力差异中的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进行分离,进一步研究了年际尺度上亚洲大陆热力差异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亚洲大陆热力差异与亚洲冬夏季风和中国夏季降水同样有一些联系:强(弱)热力差指数年对应的冬夏季风存在差异,中国夏季降水分布类似于第1(3)类雨带。另外,强(弱)指数年夏季东亚季风涌、对流活动分布等的变化均呈现出有利于中国北方降水偏多(偏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932.
2008年6月28日15时开始,山西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强对流回波,当天下午16时起,太原本场及周边开始有大风天气,17时到20时开始出现局地的暴雨,部分地方出现短时冰雹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21时之后,回波向东南方移出,过程结束。本文主要对此次短时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太原(本场)周围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及消失的回波演变特征,并结合当时的雷电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场未出现降水前,本场周围50km范围内非降水回波的辐合形势对天气过程的发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强对流回波中存在逆风区,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33.
大连地区辐射雾与平流雾边界层温度场及风场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相坤  蔡冬梅 《气象科技》2010,38(4):427-431
选取2008年3月和6月出现在大连及其沿海地区的辐射雾和平流雾过程,采用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探测资料、能见度仪自动观测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其边界层温度场及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性质不同的大雾(辐射雾和平流雾)具有共同特征:都产生于纬向环流背景,中层东南暖湿气流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力条件。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底层东北风平流降温是辐射雾生成的重要条件,却造成了平流雾的消亡,底层东南风是平流雾生成的条件,却对应于辐射雾的消亡;辐射雾逆温厚而强,平流雾则为弱的逆温或无逆温;辐射雾生消演变对应于大气层结由稳定发展为不稳定,平流雾则对应于由不稳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34.
程红兵  王木林 《气象科技》2010,38(6):668-672
在北京工业大学(城市点)和天津市宝邸县新安镇(乡村点)两个观测点进行了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的现场取样。从2006年4月16日至5月12日,分两批共获取约80个样本,检出55个组分,其中烷烃25个,烯烃19个,芳香烃10个。从非甲烷烃所含成分及其浓度的观测结果可见,城、乡两地大气中总烃(TNMHCs)平均浓度分别是438.1±173.1μg/m~3、193.8±184.4μg/m~3,城市是乡村的2.3倍,而TNMHCs的低值乡村只有城市的1/5。  相似文献   
935.
针对河南省乡镇雨量数据库服务器和雨量查询WEB服务器在有降水过程时经常会因访问压力过大而出现网站瘫痪的情况,根据乡镇雨量数据时效性高的特点,鉴于LDM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建立了基于LDM系统的乡镇雨量数据分中心.乡镇雨量数据分中心由雨量入库软件、乡镇雨量数据库和雨量查询网站构成.使用结果表明,雨量入库软件能及时将获取的雨量数据文件入库;查询(历史或实时)雨量时,访问乡镇雨量中心的速度要快于访问省局乡镇雨量网站的速度.  相似文献   
936.
广西巴马长寿之乡气候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巴马50a平均气温和降水、日照时数、气压等数值,分析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以揭示巴马地区气候环境与人类长寿的特征与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巴马平均气温接近于人类生活舒适温度;降水均匀,雨水丰富;湿度、太阳辐射量适中;大气压与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具有最适宜于人类健康生活和人类长寿的自然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37.
亚洲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WMO CAgM)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有关气象或农业气象网站信息,从资料获取、分析工具、专用业务服务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WMO第二区协(RA-Ⅱ,亚洲)几个主要国家的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的业务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给出了目前值得推广的几种服务支持系统及服务方法,对亚洲及全球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38.
This paper discusses patterns of annual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at seven weather stations in east central Europe (1851–2007). Precipitation patterns were compared to three simple regional indic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e., western circulation, southern circulation and the cyclonicity (C) index an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index was identified. Correlations of the monthly record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using 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helped determine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pendence of precipitation on the circulation indices. The Mann–Kendall test revealed no trend to change in any of the precipitation series, but a certain spatial regularity could be discerned in the phase of the annual periodic component. A common feature of the variability in central Europ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the dry period identified in the 1980s and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90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egion, above-average precipitation was noted from the 1960s through to the mid-1970s as a result of the frequent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s. South of the divide, the wettest period was recorded at the turn of 1930s/1940s. After a number of very wet years in the la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ecipitation began to fall at all of the region’s weather stations. The C index is the strongest circulation-linked factor influencing precipitation in central Europe and it accounts for more than 40% of the variance in spatially averaged wintertime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939.
城市热岛效应和迁址对赤峰站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玉琴  张少文  尤莉  徐玉强 《气象》2009,35(12):96-101
选取赤峰站和周围3个站1959-2007年年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热岛效应和迁址对赤峰站温度的影响.结果认为,迁址前赤峰站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岛效应使得赤峰站平均温度上升了0.7℃.热岛效应强度呈增强的趋势,增温率为0.29℃/10年.迁址后热岛效应消失,升温幅度减小,使得温度变化趋势出现了不连续现象,同时导致了气候变暖突变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0.
中国近54年来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1960~2013年中国6~8月无缺测的571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7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为增加趋势,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部分地区表现为减少趋势;时间分布表现出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明显转折。(2)M-K检验表现出极端降水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偏弱(强)。(3)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准15年周期振荡为主,其次是准7年周期,最强振动出现在1998年。(4)除持续干期指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