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6篇
  免费   2041篇
  国内免费   2629篇
测绘学   701篇
大气科学   2489篇
地球物理   2865篇
地质学   5511篇
海洋学   1397篇
天文学   685篇
综合类   1089篇
自然地理   123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508篇
  2017年   493篇
  2016年   637篇
  2015年   519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639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569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439篇
  1996年   449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255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5篇
  195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对GPS基线向量网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为相关观测值的单个基线向量的可靠性指标和粗差检验方法,并通过对实测网和模拟网的计算与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关GPS基线向量网可靠性设计的建议和结论。  相似文献   
992.
On moisture flux across the sea surfa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vailable data on the water-vapor flux across the air-sea interface are processed to determine its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clearly divided into two regions; as the wind velocity increases the neutral transfer coefficient decreases at low winds, and increases at intermediate wi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rodynamically smooth flows are demonstrated at low winds; the neutral transfer coefficient at intermediate winds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wind velocity, at nearly the same rate as the wind-stress coefficient. For various atmospheric conditions,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 varies systematically with the product between the wind velocity and the difference in humidities at the sea surface and at 10-m elevation. Readily applicable formulae are proposed for both low and intermediate winds.  相似文献   
993.
多剩磁成分的主成分法分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的多剩磁成分的分离是古地磁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Kirschvink(1980)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法(PCA)能有效地进行多剩磁成分的方向分离.作者认为,最大角偏差(MAD)值的选择应视各磁成分的剩磁谱组合特征而定,剩磁相似度的提出,可以帮助确定MAD值选取的最佳值.在主成分法分离的剩磁方向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多剩磁成分的强度分离方法,籍此可以进一步研究各分离磁组分的剩磁谱特征及其成因,并将以上方法应用于新疆柯坪地区晚古生代地层的剩磁分离.  相似文献   
994.
湖州台的近震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湖州地震台DD-1地震仪记录的1980—1990年期间Δ<500km的近震资料和仪器放大倍率,利用理论计算Δ—Mmin曲线,b值检验3种方法,对湖州台的近震监测能力进行了估算和评价,得出了该台对目标监测区域内的有效监测震级。最后对区域地震台站的近震监测能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吴勇  欧阳首承 《气象学报》1992,50(3):373-377
Guckenheimer和Holmes针对弱受迫系统或如下的小参数受迫方程组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使用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GMS1地球同步卫星云图资料、河流水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有关的资料,详细分析了1979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高原西部地区的水汽状况、水汽输入的通道,讨论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在1979年盛夏青藏高原西部也是一个高水汽区域,有利于大量的湿对流系统活动,但西部比东南部的水汽含量要略低些;潜热加热是夏季高原西部重要的热源之一;除了过去已知的在高原东南和仲巴、定日一带的两条水汽通道外,水汽还可从高原西侧边界进入高原西部.在讨论夏季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时发现,相对于高原东部,只需要较少的水汽输入就足以维持高原西部大气的高湿状态;高原西部的降水、蒸发和向土壤中渗透是接近于平衡的,水分循环主要是局地的内循环.  相似文献   
997.
PNA流型的年际变化及温、热带太平洋海温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仁广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92,16(5):583-591
本文分析了PNA型环流的年际变化和影响因子,发现它存在两种优势周期振荡:一种是3—5年的振荡,另一种是10年左右的振荡.研究表明,前者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相对应(同相关系),后者与北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一致(反相关系).揭示了PNA型环流的变化与北太平洋海温比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具有更密切的联系.并且由于北太平洋海温影响的频带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不同,它的作用有时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同相,有时则反相,使得ENSO与太平洋-北美地区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关系变得复杂化.指出当考虑北太平洋海温的共同作用后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晋陕豫交界区临汾、渭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认为自1800年以来,运城地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且有向韩城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9.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the creep experiments with complete samples of Gabbro and Marble rocks are mad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It is found that at the instantaneous creeping stage, AE activities increase with loading; at the steady creeping stage, large AE signals may appear at lower background of AE action, andm—value which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keeps stable on the low value or decreases; at the accelerate creeping stage, AE activities increase andm—value decreases quickly or decreases again after recovery.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samples. In this paper, AE activities during three stages of creeping proces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eismic patterns (for exampleb—value, foreshocks).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foreshock—mainshock—aftershock earthquake sequence has been formed by the mechanism of creep fracture of crustal rock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104–112, 1991. This subject is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000.
油气运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油气运移研究的新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初次运移研究;2)运移量和运移时间;3)流体三势分析;4)油气形成运移的数学模拟;5)流体封存箱和油气运移
聚集;6)成岩作用体来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