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5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1722篇
测绘学   743篇
大气科学   667篇
地球物理   614篇
地质学   3111篇
海洋学   71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03篇
自然地理   62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在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进行了多条剖面的声波探测,初步查明了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基本活动特征.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次级断层组成,主体在长岛至大竹岛之间的海域,多数断层以正断兼有走滑运动为主,部分断层具有逆冲运动性质.断裂带在第四纪活动明显,以北东向桃村-东陡山断裂在海域的延伸段为界,蓬莱-威海断裂带可分为两段:长岛-烟台段和烟台-威海段.西段长岛-烟台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多数次级断层上断点埋深位于海底以下30m,明显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部分断层明显错断了晚更新世早期地层,有些断层达到晚更新世地层中部,但没有发现全新世地层错动现象.东段烟台-威海段为中更新世活动段,没有发现晚更新世地层错断现象.蓬莱-威海断裂带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小震活动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1548年7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西段,1948年6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东段.蓬莱-威海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区是中强地震发生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32.
一种新的实时电磁逆散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介质圆柱体逆散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在线逆散射方法,通过支持向量机将逆散射问题转化成一个回归估计问题. 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逆散射方面, 尤其是目标的几何与电磁参数重构和埋地目标探测. 文中首次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到该领域,设置多个散射场的观测点,通过提取散射场的不同信息作为样本信息训练支持向量机, 建立了介质圆柱体的逆散射模型, 利用该模型重构了介质圆柱体的电磁参数,同时探测了埋地位置. 数值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目标的实时逆散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3.
位场小波变换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波变换的具有多尺度分析的特点,在位场资料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位场小波变换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现状,介绍了位场小波基函数的概念.小波分析可以应用于位场分离、去噪、反演及综合地质解释等分析.文中从小波的数学性质和物理意义等角度讨论了位场资料处理中小波基函数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234.
电缆地层测试最小测试时间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缆地层测试器是重要的地层评价仪器,可以测量地层压力和渗透率、识别流体类型、确定油水界面.然而在低孔低渗地层中,由于泥饼的封闭性差而造成的地层增压现象,致使无法测量到地层真实压力.同时由于长时间的测试,容易将仪器卡在地层中而造成事故.本文提出一种确定电缆地层测试最小测试时间的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泥饼和原状地层中的压力分布情况,求取泥浆柱静压力的影响半径,继而确定储层的最小测试时间,并且针对渗透性不同的储层给出了最小测试时间的范围.电缆地层测试最小测试时间的确定,可以确保电缆地层测试器在低孔低渗储层中测量到地层的真实信息,减小由于测量时间过长而引起工程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5.
基于Web服务的省级林业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应用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在原有的建设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本文以福建省数字林业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为例,在尽可能利用和保护原有投资存量的前提下,针对分布式异构环境中的林业数据和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要求,提出了基于.NET平台,运用先进的XML&Web Services/MS BizTalk Server2004核心技术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整体解决方案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36.
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对该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记录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下零星发育一套碎屑岩系,其主要分布在穹状隆起的边缘。在隆起西缘盐源平川一带,为一岩性以砾岩、砂岩为主的低位水下扇;在隆起的东北缘普格、巧家、武定一带,峨眉山玄武岩之下发育一层砾石,主要为茅口组灰岩的灰岩质砾岩;昆明西山地区的灰岩质砾岩中灰岩砾石的磨圆较好,可能代表古河谷沉积。在茅口组顶部古剥蚀面上还零星可见一层厚几米至十几米残积相碎屑岩或底砾岩。上述碎屑岩系的厘定及对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发生快速穹状抬升,碎屑岩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沉积响应;地幔柱的上升还造成上扬子中、晚二叠世区域岩相古地理的突变和隆起区古喀斯特的形成。这些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形成机制提供了进一步佐证,同时深化了对晚古生代上扬子西缘构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7.
白云鄂博矿田碳酸岩墙年代学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云鄂博地区发育侵入于白云鄂博群的碳酸岩墙。碳酸岩墙(00BYC19)中锆石的SHRIMPU-Pb下交点年龄为1984±180Ma,其ID-TIMS上交点年龄为2085±330Ma。碳酸岩墙(02BY80)中锆石SHRIMP的上交点年龄为2035±51Ma;02BY81中锆石的ID-TIMS上交点年龄为1934±64Ma。主矿北碳酸岩墙(00BYC21)的全岩Pb-Pb等时线年龄为1236±300Ma。本文及前人对白云鄂博地区的碳酸岩墙的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碳酸岩墙至少有两个阶段的侵入事件,第一阶段在2.0Ga左右,第二阶段在1.2Ga左右。前者是白云鄂博地区以至阴山地块北缘的一次主要的构造—岩浆事件,标志白云鄂博裂谷和白云鄂博群地层的形成。第二阶段的碳酸岩墙,代表白云鄂博裂谷在中元古代的活化,且与成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38.
焦作市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焦作市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现有采空区149 km2,煤矸石堆存量1 180.77×104t,占地41.81×104m2,尾矿坝4座,方量已达2 660×104m3,矿坑突水700余次,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矿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为Ⅳ类、Ⅴ类水。每年投入治理与赔偿地面变形、塌陷损失金额达数百万元。本文分析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矿区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不畅,技术投入不足是造成矿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影响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实用技术,从源头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相关制度,实施矿业权资产化管理,是有效预防因矿产资源开发诱发生态环境恶化及进行恢复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9.
马奎  肖南  蒲钰龙  钟佳倚 《中国地质》2021,48(1):309-321
为探讨华北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黑色泥页岩物源和沉积环境,采集了燕辽地区清河剖面洪水庄组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庄组沉积物来源不仅有陆源碎屑物质,还有海水沉积物贡献.Y/Ho和ΣREE交会图版分析认为海水沉积物来源占比为10%~20%.此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以及Ce和Eu异常表明沉积物来源有火山热...  相似文献   
24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已于2020年7月正式建成并开通, 北斗三号(BDS-3)在旧信号B1I和B3I的基础上, 增加了B1C、B2a新信号. 为了全面评估BDS-3的新信号B1C、B2a的定位性能, 试验了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BDS-3、BDS-2/BDS-3新旧信号的定位性能和BDS系统不同频点与GPS组合定位性能, 对BDS (B1I+B3I、B1C/B2a)+GPS (L1+L2)组合静态PPP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定位性能进行分析, 并与单卫星系统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BDS-3 (B1C/B2a)在East (E)、\lk North (N)、Up (U)方向的定位精度优于1.25cm、0.89cm、1.67cm, BDS-3新旧频点在E、N方向上定位精度与GPS L1/L2在同一水平上, U方向上新频点定位精度高于GPS L1/L2和BDS-3旧频点, 较旧频点定位精度提升了34.2%, 新频点收敛时间25.9min比旧频点提升了12.7%; 相较于BDS、GPS单系统, 组合系统BDS/GPS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有了明显的提高, BDS-3 (B1C/B2a)+GPS在E、N方向上与BDS-3 (B1I/B3I)+GPS定位精度相当, 在U方向上定位精度前者较后者有了明显的提升, 提升了17.2%, 组合系统新频点收敛时间20.1min比旧频点提升了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