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测绘学   252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959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渤海一次强阵性雷雨大风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数值模式、粗网格再分析资料、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8月31日渤海地区一次强阵性雷雨大风天气过程中的大气资料进行了重建.根据该资料,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水汽输送、假相当位温和湿位涡等物理量在这次强对流过程中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修正的对流有效位能可以提前对强对流不稳定天气做出指示,与850 hPa假相当位温θse=340 K高能暖湿气团所在的位置以及处于△θse<0的位势不稳定区有明显对应关系.另外,水汽通量的辐合中心与雷雨大风天气发生的区域基本一致.而700hPa等压面上的湿位涡最大负值区的叠加位置也是雷暴发展的另一有利形势,MPV正负交界处带状区域出现了南压和东移,表明湿位涡的发展趋势对冷锋锋面移动的路径、速度有较为明确的指示意义,移动过程中,由于出现降水,同时还伴随了湿位涡负区减弱的特征.上述物理量为雷雨大风预报提供了部分客观判断依据,可作为预报员得出预报结论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在范式气枪模型中,范德瓦尔斯修正量通常被作为常量,但实际上却是随着温度的不同而改变的。基于范德瓦尔斯非理想气体理论,将气枪内的气体看作范德瓦尔斯非理想气体,在准静态开放式热力学系统和气泡振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范氏气体子波模型,重点剖析了范德瓦尔斯修正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将拟合函数引入范氏气体子波模型以进行改进。经模拟实例分析对比表明,所得的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对于范氏气体模型与实测子波波形非常接近,从而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可靠性,为气枪子波模拟的进一步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尽管影响气体在海气界面间交换的因素很多,但迄今却仅仅用风速来估算气体在海气界面的传输速度。另一方面,直接实验测量气体在海气界面的传输也十分困难。因此,气体穿过海气界面的传输速度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以及惰性气体氩、氪在海表扩散层内部的扩散过程,求得不同温度下这些气体的扩散系数,与现有的实验值平均相差约19.4%,并重点讨论了二氧化碳在扩散层内部的行为,为进一步研究气体在海气界面的传输速度提供了新的理论手段。  相似文献   
994.
热带太平洋是影响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区域,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长期变化趋势模拟是国际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基于12个参加第六期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模式结果,本研究对1950年至1999年间多模式模拟得到的热带太平洋SST增暖现象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对热带太平洋SST增暖的模拟能力差别较大,特别在赤道东太平洋区域,部分模式模拟得到了偏强的SST降温趋势,与实际观测中的SST增温趋势相反,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给出了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增温趋势。通过引入SST增暖变率分析方法,本研究对多模式模拟的热带太平洋SST在过去50 a中的增暖内在变化进行了进一步评估,结果表明目前各模式对热带太平洋SST增暖变率模拟偏弱,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壁冠状动脉(MCA)于舒张中、晚期的显示规律,并分析壁冠状动脉于舒张中、晚期的狭窄程度与载心肌桥厚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等的相关关系。方法:对75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 CT 成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包括 CPR),观察冠状动脉与心肌的空间关系,确认完全性心肌桥。按照 MB 近、远端血管形态可分为两组:平滑弧形组和迂曲成角组。并按 MB 的厚度是否大于2 mm 进行分组,在重组成像中测量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并进行两组间 t 检验。按 MCA 近端有无斑块形成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 MCA狭窄程度分别作两组间独立样本 t 检验。对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成角迂曲的发生概率作χ2检验。分析81 MCA 患者静态心电图、心绞痛以及迂曲成角发生率与心肌桥厚度以及 MCA 近端有无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总计754例受检者中发现完全性心肌桥81例。心肌桥较厚(>2 mm)时,舒张期 MCA 狭窄程度较走行正常者严重,两组间 t 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斑块组舒张期 MCA 狭窄程度较无斑块组重,两组间 t 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成角迂曲的发生概率作四格表χ2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对81例受检者分析其静态心电图,迂曲成角组静态心电图 ST-T 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结论:心肌桥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相关。舒张期 MCA 狭窄程度与 MB 厚度以及近端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有关,>2 mm 组舒张期狭窄程度大于≤2 mm 组,近端有斑块组舒张期狭窄程度大于无斑块组。MCA 近端有斑块时,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发生成角迂曲,且迂曲成角组受检者静态心电图 ST-T 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率均高于平滑弧形组。  相似文献   
996.
在遥感图像分类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特征优选操作,将有助于提高分类器的分类效率及精度。本文以淮南地区资源三号卫星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为例,采用二值离散化、直方图法及F统计法3种计算方法实现mRMR(minimal-Redundancy-Maximal-Relevance)算法特征优选过程。根据3种方法所得到的特征优选结果及全部特征信息,分别采用C5.0决策树和K近邻2种分类器进行图像分类实验,并利用目视解译方法对不同方法组合的影像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3种计算方法实现mRMR特征优选算法对不同分类器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分类效率方面,C5.0决策树分类器可提高36.84%,而K近邻分类器可提高72.05%;在分类精度方面,C5.0决策树分类器能保证分类精度大致不变,总体分类精度可提高0.60%,Kappa系数可提高0.80%,而K近邻分类器总体分类精度可提高4.34%,Kappa系数可提高7.90%。  相似文献   
997.
邢丽萍 《地质与资源》2014,23(3):280-283
西准噶尔是中国晚古生代花岗岩发育的主要地区之一,沿著名的达尔布特断裂带发育的后造山花岗岩带一直是西准噶尔花岗岩研究的焦点,其中夏尔莆岩体又是该花岗岩带中极其重要的岩体之一.通过对夏尔莆岩体的研究,从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构造、岩浆岩等其他成矿因素得出该岩体总体特征与成矿关系.夏尔莆岩体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寄主岩石富Al2O3、CaO和MgO,岩石化学图解和岩石化学参数证明其属于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8.
基于SD模型的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 Model,简称SD)对湖南省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模式下的土地需求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发展模式下建设用地需求均呈增长态势,其他各类土地需求变化幅度差异较大,其中以水域与耕地差异最大。2)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稳定发展情景模式较为理想,在此模式下,各类土地利用需求与现有土地利用状况较为接近,对各类土地需求均不会造成太大压力。3)土地利用现状完全能满足低速发展模式对各类土地的需求,但其前提是降低消费水平与市场自给率;而高速发展型对耕地、水域需求大大超出现有水平。4)在现有粮食消费结构下,若不能有效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将对耕地造成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999.
应用随机过程的正交展开方法,将地震动加速度过程展开为标准正交基函数与标准正交随机变量的线性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函数的思想,将正交展开式中的标准正交随机变量表达为基本随机变量的函数形式,从而实现用一个基本随机变量来表达原地震动过程的目的。结合地震动过程的正交展开 随机函数模型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对某大型渡槽结构进行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可靠度计算;重点研究空槽和三槽有水等四种工况下渡槽结构控制点位移以及控制截面内力的随机地震反应与可靠度,进而获得渡槽结构控制点和控制截面的地震反应概率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钻孔耦合因素对引潮力标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韬  杨军  郝永亮  王维 《内陆地震》2014,(4):312-318
利用多层厚壁筒组合的力学模型,分析介质力学性质变化对钻孔面应变耦合系数的影响。利用引潮力标定方法对观测资料的研究表明,"地层、水泥环和钢筒"模型不能完全反映观测条件,考虑原地应力卸载影响的四层介质耦合模型,与观测环境基本相符,可以对观测结果进行较合理解释,同时发现钻孔面应变耦合系数的大小与台站的背景应力场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