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篇
  免费   735篇
  国内免费   959篇
测绘学   538篇
大气科学   371篇
地球物理   592篇
地质学   1854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30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离散型人口发展模型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预测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离散型人口发展模型,应用在广西田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得出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2.
陇南伏期旱涝指数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志强  尚学军  樊明  张燕  冯军  白建国 《气象》2001,27(1):35-38
从陇南气候规律及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制定出客观定量衡量陇南伏期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并利用1967-1996年旱涝指数,用EOF对陇南伏期旱涝进行分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建立各片伏期旱涝均生函数预测模型,通过应用,预报准确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3.
中层大气中重力波饱和机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在中层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中层大气中重力波的饱和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的扰动振幅在接近波包的本征水平相速度之前随高度单调增长,而当波振幅接近本征水平相速度时,在对流不稳定区域出现等位温面的翻转,同时波振幅的增长达到饱和(波振幅随高度不发生变化).小尺度对流在等位温面的翻转和波饱和发生后产生,随后波包开始破碎,这些非线性过程的最终结果产生湍流.表明导致重力波饱和的关键因素是等位温面的翻转而不是诸如波破碎、湍流、波-流相互作用等其他的一些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4.
塔里木盆地南缘沉积物磁化率变化与历史时期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磁化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指标,在恢复气候环境演变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沉积物的低频磁化率对于本地区环境的演变反映较为敏感,因此本文以低频磁化率为主导指标,结合其它地质记录,对尼雅地区的古气候环境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近4000年来尼雅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干旱化为主,但期间仍有几次相对干湿的波动,共经历了3次相对湿润期和3次相对干旱期。据此恢复出的古气候环境与其它环境指标恢复出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不仅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同时也具全球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5.
对中国大陆壳体的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大地热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据《中国大陆壳体的区域元素丰度》一文给出的壳体放射性生热元素铀、钍、钾的丰度,计算出中国大陆三个主要壳体的平均热流值,将其与实测大地热流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不满足实测大地热流值的约束,这意味着该文给出的铀、钍、钾的丰度值偏高。我们认为,根据区域地震剖面地震波速推断岩性,再利用出露地表的相应岩石的成分估计地壳或地幔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方法,缺乏十分可靠的理论或实验基础。同时该文给出的中国大陆壳体的其他强不相容元素的丰度值是否可靠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6.
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系统研究了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并从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入手,分析其形成条件,认为是本区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对矿区增储和区域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7.
云南个旧南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元素因子平面图,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按象限进行分类,探讨其样品-元素分类规律。其次,按象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各因子轴所代表的元素共生组成规律和成矿期次。根据上述研究认为第一因子轴(F1)所代表的Sn、Cu、Pb、Cu、Zn、Au、Ag等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组合和主成矿期次,而其它因子轴所代表的Mo、W、Bi、Be等元素为次成矿元素组合和次成矿期次。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力的作用下,与花岗岩侵入有关。成矿溶液除来自深源以外,还与周围基性岩体(脉)和围岩密切相关,矿液实质是一种混合矿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充填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有利 的地层层位中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178.
-,The well-known Suichang silvengold field is located inZhejiang Province of SOutheast China. It is the largest silver-gold deposit associated with copper and zinc in the Cathaysianmetallogenic province.There are a series of silver-gold dePOsits in the shear zonesof Proterozoic gneiss terrene, Suichang region. The volcanicapparatus at Mesozoic has complicated rpineralization. Respectively, there are two pieces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origin ofore-formigg nuid: (l ) metamorphic fluid (Lia…  相似文献   
179.
Conventionally, the Fresnel zone and the geometrical spreading factor are investigated separately, because they belong to different theories of wave propagation. However, if the paraxial ray method is used for establishing the Fresnel–Kirchhoff diffraction formula for a laterally inhomogeneous multilayered medium, it can be shown that the normalized geometrical spreading factor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area of the first Fresnel zone associated with the reflection point. Therefore, if no diffracting edge cuts the first Fresnel zone, the geometrical optics approximation represents the principal part of the wavefield obtained by Fresnel–Kirchhoff diffraction theory. Otherwise, the geometrical optics approximation has to be corrected by adding edge diffractions. It is also shown that Kirchhoff-type migration and geometrical spreading factor correction both reduce the first Fresnel zone to a zone with unit area.  相似文献   
180.
小尺度地形引起的切变重力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建国  李启泰 《气象学报》1992,50(2):227-231
在大气边界层中,特别是山区的边界层中,经常可以观测到重力波的活动。例如Bull和Neisser分析了1974年4月至7月的2300时的微气压计记录。他们发现约38%的观测时间里都存在振幅至少为10—20 dPa的重力波活动,其中大多数重力波的振幅为25—70 dPa。由于风速切变和温度层结的不同,重力波引起的垂直位移的大小可能为百米,也可能达到整个夜间边界层厚度的量级。 很多大气活动都可能引起重力波,例如锋面、低空急流、局地风切变、逆温及强对流等等。地形特别是在夜间也是产生重力波的重要来源。当稳定度随高度急剧减少或风速随高度急剧增加时,在山脊的背风坡经常可以发现一系列的波动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