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将国际标准与国内电子海图技术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各类数据源集成研究,建立了多元空间数据通用调显引擎,实现了CDC海图数据、地形图数据、S-57标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DNC数据、MapInfo数据等陆海空统一的数字图源调用与显示,为融合各类数据源提供了一个基础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强震记录的积累,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研究成为必然。使用滇西南地区2007—2011年间强震台网记录到的强震动记录数据,研究使用水平/垂直谱比法(H/V)处理强震数据时的几个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在使用H/V谱比法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研究时,强震记录和地脉动记录存在较大的不同;使用强震记录可以获得更多的震源和台站场地参数信息,但这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强震数据使用时的难度。比较国内外学者使用强震数据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在使用强震数据时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使用强震记录研究场地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红光  刘波 《地质通报》2017,36(9):1635-1644
显生宙以来,碳酸盐岩地层中有燧石结核产出的现象十分普遍。现有研究认为,硅质生物壳体是燧石结核最主要的硅质来源,随着地质历史上主要硅质生物类型的演变,燧石结核的产出环境逐渐从浅水变为深水。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燧石结核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包括呈孤立分散的结核状产出、硅质选择性交代方解石颗粒而保留晶形完好的白云石、硅质矿物具有隐晶硅质-微晶石英-粗晶石英的规律性变化等。基于上述主要特征及不同研究实例的特点,前人总结出了有机质氧化模式、半透膜模式、混合水硅化模式、重结晶应力控制交代模式等燧石结核成因模式,从不同角度对燧石结核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解释。然而由于燧石结核成因的复杂性及其可形成于沉积-成岩的不同阶段,各个成因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可用于解释部分地质特征。鉴于燧石结核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成岩历史等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对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上述模式的提出时间较早,但针对特定问题的研究非常深入,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分类中。在专题应用中,用户只对某一类地物感兴趣,例如耕地提取,即单类别分类问题。随着影像分辨率的提高,基于像元的分类算法难以满足高分辨率影像高精度信息提取的需求。本文采用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思想和基于正样本、未标记样本遥感单值(PUL)分类方法从多源高分辨率影像中提取耕地信息,并与基于像素的分类实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缺少部分地类的不完全训练集下,基于面向对象的单值分类较传统神经网络分类有更较稳定的表现,并且远优于基于像素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6.
总结归纳了海图要素数据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阐述了评测采用的方法和依据,建立了基于质量评测算子库的海图数据要素检测引擎,初步检测出了海图数据成果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量、位置,通过对成果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最终给出了海图数据成果质量分析检测报告。  相似文献   
17.
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深入剖析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考虑到同业影响因子,重新构建引力模型,并引入空间滞后因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建立了估算区域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统计模型,并在中国30 个省区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以省区间农业、化工、通信电子3 个产业贸易流量的估算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① 空间统计模型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区域间贸易流量的估算可靠性;② 随着空间权函数中带宽的缩小,贸易流量显得更加集中。因此,带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活动的空间集聚程度,不同行业应选取不同带宽;③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同业影响机制和贸易特征,农业输出地以中部地区为主,目的地以沿海地区为主,具有一定的同业竞争关系,而化工、通信行业的产业流动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内部,具有很强的同业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气候季节划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进行分区讨论,研究了各区域的气候季节及其变化特征。我国西南地区5个区域夏季和秋季的分配基本一致,而冬春两季差异明显;而降水场和温度场四季划分也有一定相关和相异性,均按照云南区-川西高原区-贵州区-四川盆地区-川东区的顺序逐级递减。   相似文献   
19.
用大理、理塘和林芝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3站气温、相对湿度、本站气压、瞬时风速、地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理、理塘和林芝气温最低值和相对湿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分别为7时、7时左右和8时左右,气温最高值和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均在16时左右。3站气压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2个高峰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0时左右和凌晨0~1时,2个低谷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7时左右和5时左右。风速在凌晨至7时左右较低,之后至傍晚不断增大并出现极大值,日落后逐渐减小。3站地面温度7时左右出现最低值,14时左右出现最高值。从季节变化情况看,气温和地面温度出现最高值、最低值的月份及变化幅度最大的月份基本相同。地面温度增、降幅度最大的季节分别是春季、秋季。气压随季节变化幅度较气温、相对湿度小。初春风速较大,秋季风速较小,风速对相对湿度有一定影响,大理和林芝相对湿度出现最小值的月份与风速出现最大值的月份相同。各要素值基本是大理最大,林芝次之,理塘最小,这与3站的纬度、海拔高度和下垫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成都地区T639数值预报产品本地化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影响成都地区的关键气象要素, 从海压场、高空流场和温度场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检验, 了解T639的预报性能, 找出它在本地化应用中的特征。通过分析一次重要天气过程中T639数值预报产品的数据, 同ECMWF进行各个时效的对比, 找出它与目前成熟数值预报模式之间的差距和优势, 为预报员在本地化应用中更好的发挥其预报性能做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