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基于物理量参数的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澄  孙燕  魏晓奕  尹东屏 《气象》2016,42(5):557-566
本文利用2004—2013年6—8月江苏省三个常规探空站(徐州、射阳、南京)的逐日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51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短时强降水事件(观测时刻后0~6 h内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数在短时强降水样本和非短时强降水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最终选定了具有预报意义的16个物理量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物理量参数对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指示作用,根据各物理量参数在各月短时强降水事件中的阈值,确定了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江苏夏季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2.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now from Mt. Yulong,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now and ice in Mt. Yulong offer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climate and large 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over Asia. During February and April 2012, surface sn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Baishui Glacier No. 1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long the eastern slope of Mt. Yulong. Two snowpits were also excavated from Mt. Yulong at altitudes of 4780 and 4730 m a.s.l. in February 2012. The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ions were higher at an elevation of 4506 m a.s.l. in the glacier with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anthropogenic (mainly NH\(_{4}^{\mathrm {+}}\), SO\(_{4}^{\mathrm {2-}}\), NO\(_{3}^{\mathrm {-}})\) and crustal (mainly Ca 2+) constituents. Concentration of HCOO ? in surface snow exhibited large variability, ranging from 0.04 to 6.8 μeq L ?1, attributed to dominant contribution from 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Ion balance (ΔC) and Na +/Cl ? calculations indicated an excess of cations (particularly higher Ca 2+ concentrations) and Cl ? in snow, considering the sea-salt ratio, respectively. Monsoon season (June–September) ion concentrations in snowpit samples were generally two-fold lower than in other season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sources of ions. Three main factor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80% of the total variance, were related to different source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biomass burning, and crustal aerosols.  相似文献   
133.
胡跃文  杨小怡 《气象科学》2007,27(3):316-322
本文主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的低频变化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AO在1965年以前有准两年周期振荡,1975年后转为准8 a周期和准16 a周期;NAO也存在相似的周期转变,但其准8 a周期出现在60年代末到1976年前后,并且没有明显的准16 a周期;AO和NAO准8 a周期的交叉小波能谱在1975年前后达到极大值,这与北半球气候突变时间基本吻合。另外,AO和NAO模态的北大西洋中心在1975年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东移,AO中心移到地中海地区,且太平洋中心明显增强,使其纬向对称的环形模态较突变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4.
绝对地磁测量预报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称为地磁等变线预报法的地磁绝对测量预报地震的新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既可将全国分散的地磁台站联系起来,使原来不能发挥作用的台站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可避免校正长期变差异的麻烦,达到大台距台站之间可直接作差值图的目的。这样,可能为地磁绝对测量预报地震开辟一个新的途径,为该手段在预报地震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创造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5.
136.
滑体的运动速度、堆积形态、冲击力等因素决定了碎屑流的致灾程度。滑源区不同岩性特征和结构分布的差异导致了滑体粒序分布和颗粒粒径的差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碰撞、摩擦、跳跃,影响着滑坡碎屑流的致灾程度。在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三维离散元软件PFC3D,探究滑源区粒序分布及颗粒粒径对滑体运动速度、堆积形态、冲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碎屑流中各粒径颗粒的平均速度受颗粒粒径及滑源区初始粒序的共同影响,且初始粒序对各颗粒平均速度影响更大;在堆积形态方面,粒径大小对厚度方向上的粒序排布影响较大,而滑源区粒序分布对单种颗粒的堆积形态影响较大;在颗粒分选作用下,颗粒粒径成为控制峰值冲击力的主要因素,而滑源区粒序分布则通过决定滑体堆积形态控制了准静态堆积阶段碎屑流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37.
介绍了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的构建,以中尺度模式结果作为背景驱动场,5m分辨率建筑物资料作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区块处理、分区函数插值和质量守恒约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2~3 h)内获得可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10 m左右)的近地面风场。基于该模型对北京四环内主城区(20 km×19 km)在8个典型时刻的10 m分辨率风场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如下:(1)在风速方面,模拟值与观测值相比往往会偏大些,夏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90%以上,冬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60%以上;在风向方面,8个时刻的准确率均在40%以上。(2)基于该风场模型模拟得到的高分辨率风场能够反映出北京主城区风的山谷风日变化特征;明显的风速大值区往往对应着粗糙度较小的下垫面,而一些密集高层建筑区域始终是流场凌乱的风速小值区。(3)以东二环某一区块为例,该高分辨率风场模型还可对重点街区的精细化风场特征进行展示,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场因建筑物分布产生的分流、汇合、局部环流,以及尾流。综上所述,该城市风场模型为实现短时间内获得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近地面风场提供了有效途径。掌握城市尺度的精细化风环境特征,有助于识别亟需改善或限制开发的关键区域,辅助城市通风廊道的合理构建和实施,从而达到优化城市内部通风性能、缓解城市热岛、增加风环境舒适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of 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DNAPL) remediation design at Dover Air Force Base Area 5 using emulsified vegetable oil (EVO) injection. The Stochastic Cost Optimization Toolkit (SCOToolkit) is used for the study, which couples semianalytical DNAPL source depletion and transport models with parameter estimation, error propagation, and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modules that can consider multiple sources and remediation strategies. Model parameters are calibrated to field data conditions on prior estimates of parameters and their uncertainty.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re then performed to identify optimal remediation decisions that minimize the expected net present value (NPV) cleanup cost while maintaining concentrations at compliance wells under the 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 (MC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ual operating costs could be reduced by approximately 50% by implementing the identified optimal remediation strategy. We also show that recalibration and reoptimization after 50 years using additional monitoring data could lead to a further 60% reduction in annual operating cost increas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remediation actions.  相似文献   
139.
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消融期表面流速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16年7月15号在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表面布设了16根花杆(stakes),建立了冰川运动速率观测网;用TrimbleGeoXT型手持差分GPS对花杆位置坐标进行测量,获取了2016年7月-10月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花杆的观测数据,并分析其表面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冰川运动速度方面,横剖面上由主流线附近向两侧变小;纵剖面上由末端到冰川粒雪盆逐渐减小,与一般山岳冰川的运动规律不同;冰川运动方向上,速度矢量大多沿主流线向下运动或者稍微偏离主流线一定方向;冰川的运动速度与冰川的消融速度变化不同步,相比之下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强烈发育的冰裂隙分隔了两侧的冰体,影响了冰川的整体运动方式,使该冰川的运动方式较为特殊。冰川末端退缩速度不断加快且退缩趋势将持续。  相似文献   
140.
地震台站的数据共享和安全访问是基于IPv4的地震观测网络系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由于IPv4的地址局限,缺乏安全认证和数据加密措施,现有的地震观测网络系统建立在私有IP地址的行业局域网,只能实现基于台网级的数据共享访问。下一代互联网IPv6协议取代IPv4是必然趋势,本研究以实现台站级数据访问为目标,构建在IPv6网络环境下地震观测网络系统的安全组网模型,同时针对现有观测系统的特点,探讨IPv4地震观测系统过渡到IPv6的系统模型,为下一步IPv6技术在地震行业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