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基于朗格缪尔模型、菲克第二扩散定律和达西定律,综合考虑重力和气体压缩效应的影响,推导出描述煤层气和水渗流规律的基本偏微分方程组(并给出定解条件),且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煤层气水平井的生产动态。通过对比是否考虑非稳态扩散和气体压缩效应时不同裂隙渗透率下的产气动态可知,忽略非稳态扩散和压缩效应,将人为缩短达到气体峰值产量的时间,增大产气峰值;将降低气体膨胀能,低估气井后期产能。煤岩裂隙渗透率越高,气井产能受渗透率回归效应影响越大,峰值产量的持续时间越短且产量下降速度快。因此在煤层气藏开采过程中,应根据气井的产气动态调整井底流压,建立合理的储层压力系统,以降低渗透率回归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2.
根据宽频带地震计的反馈模型推导传递函数,简化为一个近似表达式,由此可以清楚看到地震计的机械电子参数是如何影响其幅度响应特性的.在EDAS-BS60一体化数字地震仪设计中,应用近似表达式来指导反馈系统参数的计算和反馈系统调试,可将EDAS-BS60内嵌反馈地震计的频率特性调整到与理论推导的传递函数相一致.  相似文献   
33.
介绍嵌入式Web服务器goAhead移植到IPv6网络的方法,并介绍基于goAhead Web Server,实现地震数据采集器参数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基于嵌入式IPv6 Web服务器设计开发的B/S结构的地震数据采集器参数管理系统,可实现仪器工作状态查询和系统参数管理.  相似文献   
34.
甘肃省天水地区上第三系含坡缕石白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地区新第三纪湖相白土除含少量碎屑矿物石英、长石外,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蒙皂石等粘土矿物及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北部地区含有坡缕石,最多约40%,南部含有方沸石。白土中的粘土和碳酸盐矿物颗粒细小,有序度差。坡缕石由胶体结晶,或由碎屑云母转变而成。白土的形成温度约20~50℃,介质是咸水-半咸水,具碱性。当B、Sr/Ca值及盐度较高,而Sr/Ba、Br/Cl、δ~(18)O值及温度较低时,有利於形成坡缕石。  相似文献   
35.
遥感时间序列影像变化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一区域、不同时期大量历史数据的积累,以及同一区域能够方便地获取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使遥感时间序列影像变化检测成为近年来遥感技术与应用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总结和评述了当前遥感时间序列影像变化检测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在阐明遥感时间序列分析的意义,以及时间序列影像在变化检测中的优势的基础上,从非遥感领域时间序列变化检测方法出发,针对遥感时间序列影像变化检测的需求,明确和归纳了遥感时间序列变化检测的问题与类型,并对当前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重点介绍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遥感时间序列影像异常信息检测方法和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检测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最后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支持向量分类机LIBSVM方法识别天然地震、爆破与塌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然地震、爆破及塌陷的波形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并用小波转换系数提取香农熵特征,采用支持向量分类机LIBSVM多类模式识别方法对香农熵特征进行分类识别,识别率在80%~95%之间。结果表明,采用LIBSVM对波形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天然地震、爆破与塌陷。  相似文献   
37.
激光SLAM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室内移动导航定位精度低和累积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雷达(LiDAR)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相融合的导航定位系统。首先,该方法是从LiDAR扫描测量中提取环境特征和构建地图,然后,由IMU采集的姿态信息通过卡尔曼滤波,补偿由于LiDAR扫描引起的位置和姿态输出的误差,以提高机器人移动的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室内移动机器人定位和构建地图的精度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38.
Recent urban studies have used human mobility data such as taxi trajectories and smartcard data as a complementary way to identify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land use. However, little work has been conducted to reveal how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data impact on this identification process. In our study, we propose a data‐driven approach that addres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vel behavior and urban structure: first,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data are aggregated to extract explicit statistical features; then, topic modeling methods are applied to transform these explicit statistical features into latent semantic features; and finally, a classification method is used to identify functional zones with similar latent topic distributions. Two 10‐day‐long “big” datasets from the 2,370 bicycle stations of the public bicycle‐sharing system, and up to 9,992 taxi cabs within the core urban area of Hangzhou City, China, as well as point‐of‐interest data are tested to reveal the extent to which different travel modes contribute to the dete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urban land func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1) using latent semantic features delineated from the topic modeling process as the classification input outperforms approaches using explicit statistical features; (2) combining multi‐modal data visib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and consistency of the identified functional zones; and (3) the proposed data‐driven approach is also capable of identifying mixed land use in the urban space. 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attempt to uncover the hidden linkages between urban transportation patterns with urban land use and its functions.  相似文献   
39.
二氧化碳(CO2)地质封存技术作为深度减排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全球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以及推进社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46个风险因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风险网络关系模型,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风险因素间的传递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风险网络整体与局部参数分析确定风险传递过程中的关键起始节点、关键致险节点、关键传递节点等关键因素,识别出三条潜在风险传递链:(1)地质灾害风险→CO2供应、注入或运输意外中断风险→预期外的建设或操作成本变化风险;(2)操作人员知识不足或无相应资质风险→人为泄漏风险→项目对环境的破坏风险→公众参与风险→预期外的建设或操作成本变化风险;(3)部门协调不当风险→人才招聘和管理风险→操作人员知识不足或无相应资质风险→预期外的建设或操作成本变化风险。研究旨在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风险研究提供理论创新与技术参考,进而促进CO2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0.
海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CO2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愿景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海沉积盆地封存潜力巨大,2022年中国首个CO2海底地质封存示范工程已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咸水层中正式启动。日本苫小牧咸水层封存项目作为迄今为止亚洲最成功的海底封存项目,其CO2封存监测工作为我国离岸封存项目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及技术指导。文章全面回顾了苫小牧CCS项目案例情况,对项目执行、场地监测内容及布点、监测设施及技术、监测结果等进行分析,总结苫小牧CCS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及陆—井—海结合一体化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体系,旨在助力中国海上CO2封存项目顺利运行,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