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1.前言根据已有的地震活动资料可以看出,地震的发生在空间上极不均匀,在时间上也极不平稳,并且其过程随时间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随机性很强的复杂过程,用一般较简单的函数来拟合这种过程不可能得到很好效果。本文应用灰色系统中的灾变预测理论,以甘肃东部地震为例来研究地震的中长期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392.
The process-facies types of the Devonian volcanic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in northern Xinjiang include explosive facies, effusive facies, pyroclastic-calcareous-terrigenous tempestite facies, and coarse~-, medium~- and fine-grained pyroclastic turbidite facies, volcanic eruption tsunamite facies, syndepositional and soft-deformed seismite facies, sandy and silt-muddy contourite faci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indicators, and discuss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structures of both the process-facies and the environment-facies of the Zhifang section, east Junggar, and the Mount Sarburti section, west Junggar, and their relation to plate tectonism.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facies analysis dominated by process-facies is the facies analysis' nucleus in an orogenic belt and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相似文献   
393.
古生代末形成的联合古陆于中生代早期在其东部沿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一线再次分裂,形成了古陆东端新的特提斯洋;而在古陆西端的中部,大约是在中侏罗世的阿连期或早巴柔期,介于南美和北美大陆之间的中央大西洋扩张脊变得活动起来,导致联合古陆南、北向的分裂,在其开裂初期的前裂谷阶段,始中央大西洋以陆表海形式出现,构成了连接东太平洋和西特提斯洋生物群相互交流的海路通道。其水体的深度以及生物群的交流明显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制约,这在中侏罗世东太平洋安第斯生物区特有的生物群沿这条海路向特提斯扩散的幅度和范围上得到体现。安第斯生物区特有的菊石属——内乌肯菊石(Neuqueniceras)在我国西藏南部的首次发现表明,在中卡洛期海平面上升达到高峰期时,安第斯生物群沿始大西洋走廊向东迁移和扩散远达特提斯东端的藏南聂拉木地区。  相似文献   
394.
甘肃东南部地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东南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该区历史上曾发生过M_s≥5.0级地震55次,其中包括M_s≥8.0级2次,7.0—7.9级6次,6.0—6.9级12次,5.0—5.9级35次。近年来该地区一直被定为重点监视区或需要注意监视的地区。因此,研究其地震活动特征对于该地区的地震监  相似文献   
395.
为了了解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格尔木河流域水体中痕量元素分布、水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风险,对格尔木河9个采样点水样21种痕量元素的分布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Cu、Zn、Hg、Cd、Cr和Pb为目标重金属,评估了格尔木河水质现状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Pb浓度在所有水样中均低于检出限,其它痕量元素浓度在0.001(Cd) ~ 6297.013(Sr) μg?L<sub><sup>-1</sup></sub>范围变化。根据相关性分析,推测格尔木河水体中Li、Sc、Ti、V、Cu、Ge、Rb、Sr、Mo、Cd来源可能相同。采样点水样6种重金属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的标准。采用5种方法评价了格尔木河水质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质处于无污染的理想状态。格尔木河重金属引发的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生态风险指数变化范围为0.35~0.68)。  相似文献   
396.
臭氧(O_3)是平流层大气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而随着人类活动增加的影响,平流层O_3不断减少。在O_3的衰减循环中,Cl化合物是最主要的介质,而氯化氢(HCl)是活性氯的储存库,因此同时探测O_3与HCl对进一步认清平流层O_3的源与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太赫兹临边探测辐射传输软件包ARTS(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Simulator),模拟研究太赫兹临边探测O_3与HCl的敏感因子量化大气辐射传输及其他大气成分对O_3和HCl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太赫兹波段,O_3与HCl分别在切高大于8 km与大于10 km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以探测O_3与HCl垂直廓线;(2)太赫兹临边探测对于探测目标O_3和HCl,在10 km及以下高度,对目标的浓度变化不敏感,而在中高空则很敏感;温度与水汽的变化对O_3与HCl的探测影响不大,而传感器的天线半带宽及光谱分辨率对于O_3与HCl的探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7.
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架构设计技术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是依托天气雷达数据共享平台工程项目建成的国省统一数据环境,实现各类气象数据的规范管理,直接支撑气象业务应用。该文介绍了CIMISS架构设计及核心内容,结合业务应用效果的实例分析,阐述架构设计如何有效提升数据和应用的集约高效。借鉴企业架构(EA)方法,建立了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和标准规范体系。采用一系列架构优化设计,包括实现元数据统一管理同步、数据质量控制、统一业务监控、异构数据库统一数据服务、优化信息流程、分层设计和集群技术应用等,满足CIMISS标准性、扩展性、稳定性等需求,获得良好的全流程数据服务时效,核心资料接收入库总耗时均小于3 min,数据访问效率较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提升2~5倍。继承现有CIMISS架构设计成果,正在设计中的气象大数据平台整体技术架构将向云平台、分布式存储等新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398.
近年来,无人机针对不同类型自然灾害应急救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快速获取灾情现场信息,满足第一张图应急测绘需求的机载航测系统尚未成型,无法保障应急救灾的时效性.因此,本文依据轻小型一体化多载荷集成设计,构建了基于中大型无人机飞行平台的航测相机、轻小型SAR、集成座架及定位定姿系统(POS)信号共享的一体化集成新型机载航测系...  相似文献   
399.
作为中国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不足,不能有效揭示宏观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难以合理解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进行研究,利用经历权重法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结束前后不同农户群体土地利用策略的变化;利用构建的农户群体土地利用决策模型,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示还耕和撂荒两种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空间配置,能揭示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微观机理,为分析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探讨农业政策与农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0.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结构合理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部分经验公式,推导出了一种计算粮食气候产量评价模式,用以估测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该模式,根据1981—2010年闽东地区逐年气温降水推算粮食产量,运用聚类分析、概率函数拟合等统计学方法对粮食产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东粮食产量与气温相关不显著,而与降水量显著相关。降水的增加有利于产量的增加。气温升高,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产量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温升高,却可能造成产量的降低。聚类分析闽东粮食产量年型可分为歉收年、正常略少年、正常略多年和丰产年,闽东粮食产量主要年份为正常略少或略多,大多数年份粮食产量较为稳定,粮食产量评价结果与历史实况较为一致。本文推算的粮食产量评价模式能够反映出不同气候年景对产量的变化影响,是一种较为便捷和实用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