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板块构造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8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就板块划分与板块运动学研究,大洋中脊与板块的扩张,活动边缘与板块的俯冲,板块再造和造山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展示板块构造的许多概念已更趋复杂化,板块构造理论变得更加成熟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全站仪极坐标测量变形监测网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坐标转换修正法进行稳定基准点组的检验方法,实现了变形监测网稳定基准点组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The Langdu skarn copper deposit in the Zhongdian area, Yunnan Province, China, has an average Cu grade of 6.49 %. The deposit is related to a porphyry intrusion(*216 Ma), which was emplaced in the Upper Triassic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Tumugou and Qugasi Formations.At the Langdu skarn copper deposit,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ratios of fresh limestones(d18O = 3.0–5.6 % relative to V-SMOW; d13 C = 24.5–25.7 % relative to PDB)and partly altered limestones(d18O = 27–7.2 to-1.9 %;d13C = 11.8–15.2 %) indicated that the deposit was a typical marine carbonate source.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 values for calcites formed at different hydrothermal stages are-9.1 to 0.2 and 10.1–16.3 %, respectively. Moreover,the carbon–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an ore-forming fluid(d18O = 5.0–9.5 %, d13 C =-7.3 to-5.3 %) suggested the presence of magmatic water, which most likely came from the differentiation or melting of a homologous magma chamber. The deposition of Calcite I may arise from metasomatism in an open system with a progressively decreasing temperature.Later, the minerals chalcopyrite, pyrrhotite, quartz and Calcite II were precipitated due to immiscibility. Water–rock interaction could potentially be responsible for Calcite III precipitation in the post-ore stage.  相似文献   
14.
15.
为进一步探明岗讲斑岩铜-钼矿床蚀变和矿化结构,有效指导下一步勘查工作,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矿床内典型剖面上的4个钻孔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共检测到绢云母类、高岭石类、绿泥石类、硫酸盐类和碳酸盐类等蚀变矿物,其中尤以绢云母类矿物最为发育.对绢云母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显示:在靠近矿体的位置,有较大的伊利石结晶度(≥1.5)和较小的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2 205 nm);而在远离矿体的位置伊利石结晶度和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分别为0.8~1.2和2 207~2 209 nm.同时,铁氧化物强度值与氧化矿体的出现具有同步性.表明短波红外光谱的这些特征参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岗讲斑岩铜-钼矿床蚀变和矿化结构,有效识别成矿流体性质,有潜力成为该矿区及其他类似矿区有效的找矿指标.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taking the finely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southwestern Guizhou and northwestern Guangxi as examples,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primary ores and that of oxidized ores, analyzes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in terms of crystallochemistry and geochemistry, and especially studies the chemical model for supergene leaching transformation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two types of or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idea for dressing and smelting technology for primary gold ores.  相似文献   
17.
边缘海盆地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中国东南地质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虽然有关边缘海的成因解释有“捕获机制”、弧后扩张(被动、主动)机制、陆内应力传播机制等,但迄今尚未有一种机制能统一解释所有边缘海的成因。边缘
海的成因不仅是经典的沟-弧-盆二维剖面问题,而应是一个包括平面图上大陆板块的变形在内的三维问题。边缘海的研究能给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南地区地质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它包括:慎重鉴别古岛弧、对变质带、古洋壳及洋盆规模;充分注意小块体之间的碰撞,古转换断层在本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大陆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盆地内的沉积物记录着丰富的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岗讲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之中,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储量在大型以上的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体为复式岩体,其中铜、钼矿化主要产于黑云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之中。热液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局部泥化,从岩体中心向外主要发育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钾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叠加部位,矿区次生氧化富集带也比较发育。文中利用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对主要含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黑云石英二长岩和流纹-英安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4.73±0.13)Ma(MSWD=1.3,N=16)和(12.01±0.29)Ma(MSWD=2.3,N=8),与尼木矿田其他斑岩铜(钼)矿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岗讲铜-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鉴于矿区缺失青磐岩化带,且钾化带主体已出露地表,因此该区的剥蚀深度至少应该在2~3 km,这与结合青藏高原的剥蚀速率(0.13~0.23mm/a)估算的剥蚀深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浪都矿床夕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主量和稀土元素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榴子石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成分变化于Ad_(87)Gr_(13)-Ad_(92)Gr_8之间,以钙铁榴石为主。与世界上很多夕卡岩矿床中石榴子石REE配分模式截然不同,研究区石榴子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且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研究显示,浪都矿床钙铁榴石是在水/岩比值较高的环境下快速形成,其与流体之间并没有完全达到REE平衡。岩浆热液中REE的配分模式、表面吸附可能为制约石榴子石REE含量及配分模式的主要因素。Eu~(2+)(r=1.25 A)与其他REE~(3+)相比具有更大的离子半径,更容易被吸附在石榴子石晶体表面,可能是形成浪都矿床中石榴子石Eu正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发表的是用北京天文台6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进行发射线星系物端棱镜巡天结果的第四篇文章。文中的表1包括100个发射线天体,其中的96个是发射线星系;其余的对象有3个行星状星云,1个发射线星。在这些发射线星系中,属于s,sd型的有69个,d,ds型的有27个,分别占72%和28%。除了4个已知的Seyfert星系之外,至少还有5个也可能是Seyfert星系。这些发射线天体中的23个是IRAS源,它们都与具有强发射的现象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