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282篇
地质学   575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4 毫秒
991.
将现代重要的统计信号处理理论--高阶累积量理论引入到地震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互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地震信号初至自动拾取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算法.该方法利用地震信号横向波形的相似性以及互四阶累积量对高斯色噪声不敏感的特点,实现地震信号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理论模型计算表明,在强高斯色噪声干扰下...  相似文献   
992.
对西氏鲍、皱纹盘鲍及其正反杂交F1代样本的含肉率、基本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矿物质含量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正反杂交F1代样本和皱纹盘鲍的含肉率均显著高于西氏鲍(p〈0.05);西氏鲍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63.65%),粗脂肪含量最低(3.37%),2种杂交F1代样本的肌肉蛋白质含量都高于皱纹盘鲍;亲本及其正反杂交F1代样本内脏中的Fe、Mn、K、Ca、Zn、P、Cd、Pb、Cr含量均高于其足部肌肉,但4种鲍足部肌肉的各种元素含量差别不大.实验测定皱纹盘鲍♀×西氏鲍♂杂交的F1代样本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总量和牛磺酸含量高于其他3种鲍;西氏鲍♀×皱纹盘鲍♂杂交的F1代样本的氨基酸总量(56.50%)、必需氨基酸含量(17.26%)、必需氨基酸指数(93.47)及鲜味氨基酸总量(24.51%)均高于其他三者.以上实验数据说明,通过种间杂交,亲本某些遗传性状缺陷在子代中得以改良,并且获得的正反杂交F1代样本都有部分性状优于双亲.  相似文献   
993.
温度对杂色鲍不同群体生长率与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6、20、24和28℃这4个设定的水温下,以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日本群体、台湾群体、越南群体和“东优1号”为材料,进行为期40d的养殖试验,对4个杂色鲍群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壳长日增长率(LGR)和体重日增长率(WGR)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优l号”杂色鲍群体在28℃时的LGR和WGR值分别达到162.23±15.79lxm/d和46.52±6.89mg/d,在4个温度下的LGR和WGR值都优于其他3个群体,台湾群体在较高温度(24和28℃)条件下的LGR和WGR值要高于日本群体,而日本群体在较低温度(16和20℃)时的值则高于台湾群体.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温度对杂色鲍不同群体的生长率指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权重调整的BP神经网络在Nino区海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BP神经网络在训练完之后,其权重是固定不变的,加上神经网络的样本的标准化处理,将使得网络不易描绘样本峰值.因此,本文考虑变权的方法,以调节训练后的BP网络权重,基于变权次数,建立不同网络模型,并利用不同网络输出值与相应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变权BP网络预报效果有较大提升,同时,降低了对因子相关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5.
China has some of the most abundant wetland resources in the world. Cold region wetlands cover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natural wetlands in China and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global climate regulation, water holding, uptake and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Because cold region wetlands are sensitive to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t is important fo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se specific ecosystem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ocus of present studies on the typical cold region wetlands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and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 from several aspects as follows: types and distribution, responses of permafrost to climatic changes, uptake and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 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 Our conclusions are: global warming has a long-term and serious impact on cold region permafrost;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has great temporal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hygrophytes in the cold region wetlands have been generally replaced by xerophytes, although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the vegetation diversity index has increased or decreased. Based on this review, some key topics for future study are recommended as follows: (1) the response of degeneration of cold region permafrost at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2) prediction of wetland degeneration tendency by coupling weather, soil, and hydrological models; (3) evaluation of carbon storage; (4) the actual response mechanisms of greenhouse gases to climatic changes; and (5) development of water requirement calculation methods tailored to the unique ecosystems of cold region wetlands.  相似文献   
996.
从我国自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现有问题出发,论述了解说在自然资源管理和游客管理之间所起的关键性桥梁作用,指出了重构我国自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必要性.在实地调研了中、美、澳等多个自然遗产类旅游目的地后,以较多的实例比照了中外解说系统建设上的差异,从解说信息、解说项目、解说媒介、解说渠道、解说手段和解说技术等方面探索了我国自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重构路径,着重阐述了解说系统在发挥自然遗产地教育和启智功能方面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拉萨夏季大气热源10~20 d的振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逐日大气热源资料分析1950-2006年拉萨夏季大气热源的气候及其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拉萨夏季大气热源的气候平均值为88 W·m-2,明显低于亚洲季风槽区夏季热源的气候平均值,是一般强度的大气热源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拉萨夏季大气热源趋于减弱,21世纪初其值接近于0。2)拉萨夏季57 a大气热源10~20 d振荡强度约为季节内振荡平均强度的2倍,显著年数(33 a)占总年数的57.6%,因此10~20 d振荡是拉萨夏季大气热源季节内振荡的重要分量。3)拉萨夏季大气热源10~20 d振荡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7月上旬前后振荡最强)和明显的年代际差异(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80-90年代前期是两个强振荡阶段)。  相似文献   
998.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水沙时空变化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量评价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流域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为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变化范围法分析了长江干流5个水文站的流量、含沙量日均数据,定量评估了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中游水沙变化度最大的江段和水文指标类别,及其对应的生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后,下游河道含沙量的变化度远大于流量,除城陵矶站外,含沙量较蓄水前有了大幅度下降,宜昌站的含沙量下降幅度达到了一个数量级,洞庭湖对长江干流含沙量有明显的调蓄作用。流量的变化度随着与大坝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且在7~11月流量下降幅度明显。这些水文节律的变化将影响下游鱼类产卵栖息地以及滞洪区水生生物与周边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利用淮北地区108个气象站逐月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 K突变检验等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年、季)和干旱程度(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分析了淮北地区1961—2015年干旱频率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淮北地区1961—2015年总体呈干旱略加强趋势,其中1998—2001年干旱发生最频繁,干旱强度、极端干旱及中等干旱的频次均呈增加趋势。2011年淮北地区干旱程度发生了突变性增强;20世纪90年代起淮北地区夏季经历了先湿后干的转变,2013年是夏季转向干旱化的突变点。秋冬两季是淮北地区发生干旱频率较高的季节。秋季干旱分布广、旱情最为严重,淮北地区北部是秋季干旱的高发区;冬季发生中旱以上干旱的地区分布较广,主要位于淮北地区内的安徽片西部和江苏片中部。春夏季发生高频率干旱的区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00.
蔺林林  郭会荣  郝璇  黄忆琦 《地球科学》2014,39(11):1584-1592
乙烷和甲烷是深部天然气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确测量其扩散系数对于正确理解深部页岩储层中的烃类气体的分布运移及其分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乙烷在水中的扩散系数数据局限在低压和283~333K温度范围内, 缺少天然气储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数据.本研究利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 在高压透明毛细管中原位观测了20MPa下273~393K温度范围内乙烷在纯水中的扩散, 测定了各温度下的扩散系数, 并用Speedy-Angell指数方程拟合出乙烷扩散系数D(乙烷)(m2/s)与温度T(K)之间的关系式: D(C2H6)=D0[(T/Ts)-1]γ, 式中: D0=13.8055×10-9m2/s, Ts=237.4K, γ=1.7397.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 测得的乙烷的扩散系数小于甲烷的扩散系数.据此计算了2种气体通过低渗透盖层的扩散量的差异, 发现甲烷和乙烷溶解扩散的分异程度随盖层厚度、扩散时间而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