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3篇
  1937年   3篇
  1935年   12篇
  1934年   4篇
  1925年   7篇
  192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对弹性半空间中的几个含有不连续断层系的三维弹性连续介质模型,在沿单元垂直走滑断层发生的滑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的几何形状和所使用的边界条件大致与圣安德烈斯断层中部的情形相符合,数值模拟综合考虑了脆性形变和蠕动变形,断层带的总形变率为蠕变和摩擦滑动率之和。脆性断层的性质由破裂段(数值单元)的不同地震应力降的分布来给定。所假设的分布描述了两种理想化的情形,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断层滑动的极限状态:(1)以大尺度范围为特征的强无序状态,表示不成熟的断层带及扩展空间域。(2)相对有序的状态,以小尺度范围为特征,表示成熟的完全滑动断层。假定断层的蠕变特性在所有的情形中都相同。并且是用蠕滑速率与应力的幂次律关系来刻画的。利用这种脆性蠕变过程和模型参数可以得到一个在12.5km深度含有“脆性-延性”过渡带的应力-深度剖面,以及一个在1857年地震破裂西北65km处存在有“脆性-蠕变”过渡带的沿走向的应力剖面。模拟的震源空间分布在统计意义上与观测数据相类似,结果表明,断层强烈不均匀性的特征尺度范围会在断层系统的地球地震响应中显著表现出来,若尺度范围小,则会使震级-频率分布接近于特征地震分布,在时间上会层致如地震空区说所预言的大地震的准周期分布,而大尺度范围的地震活动性符合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大地震的随机或是成簇的时间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各种形式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地震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都可以通过表征断层带不均匀性的尺度范围统一起来,这可以通过借助一个给定的断层带或是岩石层的结构特征给出一个清晰的物理解释,并且得到地震及断层观测资料的支持。在一些模拟中,小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曲线明显低于自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曲线。这说明在构造加载过程中,小地震通过平滑应力的长波成分,为大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一过程是通过与小地震的大量断裂有关的短波应力的消失过程来完成的,大地震的大尺度破裂的发生正好导致与上述长,短波应力的平滑与消失变化相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日本东北部官城县境内1962年官城北部M6.5地震的孕震区大地电阻率结构,我们进行了大地电磁测量。二维反演表明,在该地区的地壳上部存在一个深的导电层,其上覆盖有高电阻带。该高电阻带之上还被认出有一个正航磁异常存在,人们把它解释为一个北上山地地下深成花岗岩岩体。通过与地震活动性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微震只发生在深导电层上方和高阻带里,并且几个S波反射体正好位于深导电区上方。由于S波反射体表明其下有流体存在,深导电层可以被解释为是一个充满流体的区带。而且我们认为,流体从导电性的充满流体的区带向高阻的深成花岗岩岩体的渗流可成为一种触发地震。  相似文献   
23.
3.4 模型检验模型检验即检查选用模型的特征与实际样本特征是否一致。选择模型与检验模型采用不相交的数据集较为理想。在做不到这一点的地方,检验需要考虑到模型已被调整到尽可能与数据密切拟合的事实,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如此。  相似文献   
24.
1 INTRODUCTION Agricultural use of pesticide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non-point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world, and the pesticide application to agricultural lands has led to large amounts of residues discharged into surface water through runoff (Leonard, 1990). There have been growing concerns about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pesticides in agricultural lands, due to the associated adverse impacts on water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Agassi et al., 1995; Ng and Clegg…  相似文献   
25.
随着近年来航空重力的发展,航空重力数据的精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其精度可达1 mGal,分辨率可达10km,这使得用航空重力数据计算精密大地水准面成为可能。本研究介绍利用满足一定条件的稳定、精确的航空重力数据计算大地水准面的一种新途径。它根据布隆公式,分离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把航空重力观测值转换为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位,从而确定大地水准面。其具体步骤如下: 1.对重力扰动观测数据进行低通滤波,除去高频观测噪声; 2.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从低通滤波的重力  相似文献   
26.
模拟结果证明,在机载雷达的技术参数下,多重解析多普勒(MANDOP)方法能够提供误差可以接受的三维风场反演。 1991年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举行的CaPE现场实验中首次应用了机载双束多普勒雷达,并获取了珍贵的雷达实测资料。用MANDOP方法分析1991年8月9日观测到的一个飑线,取得类似于以往用地基雷达资料得到飑线内部大气环流结构。另外,机载雷达资料与 地基雷达资料联合反演的结果与纯粹用机载雷达资料反演的结果之间很好的相关性证明了机载雷达资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7.
火星演化模型表明,可能有大量的水以底冰的形式存在地下之下,这些位于中纬度可能1-2km深的永冻层,构成比温暖干层更易使无线电波穿透的介质,GPR系统按计划集成了火星96气球的地表拖曳导绳中,用来探测这种永冻层,估计其深度和所存在的水量。我们开发了在试验导绳中了GPR系统。它涉及测探工作所采用技术与工艺,能满足适应于火星96飞行计划对重昨和体积的限制,以及对低温和抗冲击的要求。这项工作还为电磁相容性  相似文献   
28.
I.Y. Malchikova 《冰川冻土》2004,26(Z1):206-209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 Transbaikalye mineral resources (e. g. the Chiney deposit of iron titanium-vanadium-magnetite ores and Udokan copper deposits) is impossible with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al an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one component of which are linea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drive railways, by-line auto roads, platform passages, protecting constructions, and others). However,on condition of spreading permafrost rocks this is conjugated with certain ecological risk just as from the transport network objects so for the objects themselves. A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in the paper to considering of problems of projecting and constructing railways on the Udokan ridge.  相似文献   
29.
名为WP-2的新井下地震观测站由ODP Leg191成功地布设在西北太平洋海盆的ODP1179E钻孔。为了研究地球构造,WP-2台站被安置在一个独特的点位。两套宽频带地震仪用水泥固定在玄武岩层内,通过ROV号潜艇来驱动系统并检查系统的工作状态。ROV也用于回收初始数据。WP-2台站的地震噪声水平对地震观测而言是足够低的。  相似文献   
30.
Cryogenic structure (patterns made by ice inclusions) in seasonally frozen and permafrost-af-fected soils result from ice formation during freezing. Analysis of cryogenic structures in soils is essenti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ryogenic processes in soils and to formulating land use management interpretations. When soils freeze, the freezing front moves downward and attracts water moving upward resulting in mainly horizontal lenticular ice formation. Platy and lenticular soil structures form between ice lenses in upper active layer. The reticular soil structure usually forms above the permafrost table caused by freeze-back of the permafrost. The upward freeze-back resulted in platy soil structure and the volume changes following the annual freeze-thaw cycle resulted in vertical cracks. The combined result is an ice-net formation with mineral soils embedded in the ice net. The upper permafrost layer that used to be a part of the active layer has an ice content exceeding 50% due to repeated freeze-thaw cycles over time. The mineral soils appear in blocks embedded in an ice matrix. The permafrost layer that never experienced the freeze-thaw cycle often consists of alternate layers of thin ice lens and frozen soils with extreme hard consistence and has relatively lower ice content than the ice-rich layer of the upper permafrost. Ice contents and thaw settling potentials associated with each cryogenic struct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engineering and land use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