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559篇
地质学   766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5篇
  1935年   12篇
  1925年   7篇
  192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重点简述中国近20a在高温作用下和高温作用后岩石力学特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国内学者在高温作用下和高温作用后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而开展高温作用下岩石的拉伸断裂试验和蠕变试验等相对偏少。国内学者主要基于统计损伤力学建立了高温下和高温后岩石的力学模型,但有些模型还存在不足,并未通过实际工程进行验证模型是否适用。  相似文献   
92.
以网格为评价单元,对生态重要性、灾害易损性、水环境容量、可建设用地比例、交通可达性、人口与经济集聚度6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距离分析、密度分析和坡度分析;利用Delphi法进行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适宜性指数并分级,将新沂市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划分为低适宜性、较低适宜性、中适宜性、较高适宜性和高适宜性5种类型,从而进行更为合理、更具计划性的规划,以促进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3.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是该缝合带出露面积最大的蛇绿岩。为查明岩体成因,在丁青东岩体中实施了一口165.19m的钻孔。除最顶部有约0.5m厚的第四系残坡积物外,其余均为地幔橄榄岩。结合显微镜鉴定将岩心划分出17个岩性单元层,岩性主要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夹少量纯橄岩和含铬铁矿纯橄岩。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Fo变化于88.79~93.73,铬尖晶石的Cr#变化于44.33~81.66,揭示丁青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过约20%~40%的中高度部分熔融作用;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富镁(MgO=45.98%~49.45%)、贫铝(Al2O3=0.19%~1.37%)和贫钙(CaO=0.28%~0.70%)的特点,属于熔融程度较高的地幔残余物质。岩石具有明显不同于阿尔卑斯蛇绿岩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指示区内地幔橄榄岩先经历了较强程度的部分熔融,后经历了俯冲消减过程中的流体交代。利用地幔橄榄岩中的铬尖晶石成分计算母熔体Al2O3含量对应的FeO/MgO值,与不同构造环境原始岩浆成分相比较,发现丁青地幔橄榄岩母熔体大多处于玻安岩中。纯橄岩氧逸度估算FMQ=-3.05~-0.71,方辉橄榄岩氧逸度FMQ=-3.89~+1.47,显示丁青地幔橄榄岩有俯冲作用的参与。通过丁青钻孔岩心的研究,提出丁青东岩体可能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弧前环境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4.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South China blocks have an affinity with continental Gondwana due to a lack of direct Pan-African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features.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U-Pb geochronological and Lu-Hf isotopic analyses for detrital zircons from a sandstone of the Chang’an Formation of the Nanhua Group in the Longsheng region of northern Guangxi, with the aim of constraining the timing of sedi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as to its source, as well as seeking evidence for Pan-African events in the South China bloc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es of detrital zircons peaked at 654.7 ± 6.2 Ma, 773.2 ± 4.1 Ma and 821.9 ± 6.5 Ma, with some at 920–870 Ma; the youngest age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the Pan-African thermal event. The εHf(t) and TDM2 values demonstrate that the study are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crustal growth at 3.0–2.4 Ga, 2.1–1.5 Ga and 1.3–0.9 Ga. With intensively distributed Neoproterozoic mafic-ultramafic and granitic plutons emplaced at 830–810 Ma along the southwestern section of the Jiangnan Orogenic Belt and positive εHf(t) values from a large group of zircon grain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ediments of the Chang’an Formation (of Nanhua Group) were largely sourced from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Comparison with the zircon age spectra of the Cathaysian block shows that about 79% of the Pan-African aged detrital zircon grains that have TDM2 = 1352–1031 Ma and εHf(t) = 3.68–8.79, were sourced from the recycled Grenvillian crust of the Cathaysian block, suggesting that the Cathaysian block had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Gondwana.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中子活化分析测定岩石中13个稀土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素京  高月英 《岩矿测试》1989,8(4):276-279
本文报道了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岩石中13个稀土元素。试样经混酸溶解后通过TBP萃淋树脂住分离铀、钪和铁等干扰元素,富集的稀土元素经中子辐射后再用P_(507)萃取色谱柱将稀土分成La—Tb和Ho—Lu两组。最后使用SCOIRPI—3000多道计算机Ge(Li)γ谱仪系统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99.
台湾岛是欧亚大陆架和属菲律宾海板块的吕宋岛弧向北延伸形成的弧形列岛间少有的活动碰撞产物。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碰撞的演化和近代构造,我们从台湾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50000个原始记录中挑选了1260个好的地震记录,用于决定该岛下的一维和三维P与S波速度结构。速度结构和地震再定位的结果指出,该岛在构造上分为三个不同的地带。在东部,菲律宾海板块正俯冲于欧亚板块的东部,其北西向边界由地震活动和高速度区圈定。在南部,欧亚大陆板块正俯冲于菲律宾海板块,在大约23°N的东西向边界的南端,它可由壳下地震活动性和相当低的速度区很好地圈定。消减大陆的倾角很小,在吕宋岛弧东边,距主要岛屿50 km内都是这样。在该岛23°N以北的主要部分的结构指出,中央山脉的西部25 km的深度以上有一低速度缓倾带,而在那个深度以下,至少到50 km,呈现窄而陡的倾斜。由窄地震活动带勾画出该低速区的倾向,并延伸到100 km。这个地震带处于速度的鞍部,在24°N的中部低速区呈现明显的断错。因而,欧亚大陆消减带在台湾的证据在该岛下处处存在,地幔低速区证实,但未必需要,在大陆下地壳约6—16 km的消减带至少已达50 km的深度。在23°N速度结构和地震活动性的明显变化及在24°N低速范围的水平断错表明,在通过这些纬度时,消减带特性有突然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是吕宋岛弧和消减大陆架相互作用引起,它类似于表面的相互影响。最后,消减的菲律宾海板块的速度结构指出,在70 km深度以下,地震不在板块的高速区内发生,但有可能处于板块的上缘附近。地震位置和速度结构也指出,消减板块是分段的,而且消减作用当今正在22°N的南部发生。  相似文献   
100.
前言 1985年12月5~14日,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召开了矿床成矿模式座谈会(Symposium on Mineral Deposit Modelling),会议由菲律宾矿山、地球科学局(BMG)、菲律宾地质学会、IUGS(UNESCO)共同主持召开。与会学者来自20个国家共121名(其中来自菲律宾以外的学者35名,日本有石原舜三、小西英二和井沢英二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