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针对当前我国重污染天气实时的空气质量预报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PM2.5浓度实时预报方法。此方法结合了北京市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天气预报模式的气象预报数据及东亚地区污染物排放清单进行分析,在将高层大气状态及排放状况融入了预报模型的同时,利用LSTM模型模拟区域PM2.5浓度的时序连续变化特征,建立了0~72h的区域PM2.5浓度实时预报模型。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表征大气污染物变化的时序特征,从而进行更为精准的长时PM2.5浓度预报。同时,使用门限重复单元作为LSTM神经网络的核心,在保障模型精度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了模型训练时间,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2.
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 (TCP) accounts for 10%–40% of the boreal summer precipitation that occurs over Southeast China (SEC), causing flood disasters and...  相似文献   
83.
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993年辽宁沿海养殖对虾发生的爆发性、流行性病害,作了病情调查及病毒感染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造成养殖对虾爆发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对虾杆状病毒与细菌交叉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84.
华东地质学院校园植物含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华东地质学院校园植物叶片含硫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五个监点和一个对照点的五种不同种植物总含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初步说明了锅炉及食堂烟囱排放的SO2烟气对校园的污染作用。  相似文献   
85.
针对卫星激光测距(SLR)观测系统中目标卫星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套利用图像累加、线性运算等方法对样本图像进行降噪处理的方案,并用MATALB语言编程实现图像降噪的算法,最终得到被识别出的目标在微光电视CCD中的质心坐标值。结果表明:这套方案能有效识别SLR系统获取图像中的目标卫星。  相似文献   
86.
田亚杰  黄泓  王春明 《大气科学》2018,42(2):383-397
本文应用分段位涡反演方法和中尺度WRF模式研究了2016年01号台风“尼伯特”对一次梅雨锋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弱(增强)台风之后,降雨区的水汽通量增加7.34%(减少6.67%),动能增加7.78%(减少5.36%),对流有效位能增加6.66%(减少5.71%)。江淮地区降雨量出现累积降雨量增加10.21%(减少8.13%)。台风“尼伯特”在其加强、靠近中国大陆的过程中,迫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东撤,阻碍了沿副高边缘输送至江淮地区的水汽和热量,间接导致该地区降水显著减少至消失;此外台风增强过程中,本体环流对于水汽和能量的消耗增大,导致孟加拉湾输送至江淮降雨区的水汽和能量的减少,直接导致梅雨锋降水过程中止。  相似文献   
87.
Near-term climate projections are needed by policymakers; however, these projections are difficult because internally generated climate variations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temperature change scenarios in the near-term period 2017–35 are projected at global and regional scales based on a refined multi-model ensemble approach that considers both the secular trend (ST) and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MDV) in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 simulations. The ST and MDV components are adaptively extracted from each model simulation by using th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 filter, reconstructed via the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BMA) method for the historical period 1901–2005, and validated for 2006–16. In the simulations of the “medium”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scenario during 2017–35, the MDV-modulated temperature change projected via the refined approach displays an increase of 0.44°C (90% uncertainty range from 0.30 to 0.58°C) for global land, 0.48°C (90% uncertainty range from 0.29 to 0.67°C)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ic land (NL), and 0.29°C (90% uncertainty range from 0.23 to 0.35°C) for the Southern Hemispheric land (SL). These increases are smaller than those projected by the conventional arithmetic mean approach. The MDV enhances the ST in 13 of 21 regions across the world. The largest MDV-modulated warming effect (46%) exists in central America. In contrast, the MDV counteracts the ST in NL, SL, and eight other regions, with the largest cooling effect (220%) in Alaska.  相似文献   
88.
有效监测桉树林空间分布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有关部门的统筹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内首个提供红边波段的多光谱高分六号(GF-6)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广西鹿寨县为典型研究区域,结合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和红边特征,设计不同特征组合分类方案,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方法,对不同尺度层分别构建隶属度函数和CART决策树模型以进行分类提取桉树人工林信息。试验结果表明,红边特征在CART决策树模型构建中具有重要影响,融入GF-6红边特征能有效提高桉树人工林分类提取精度,总体精度达到91.75%,相比仅采用传统波段和植被指数的分类方案,精度提高了11.25%。本文研究结果在利用国产卫星红边波段识别提取桉树人工林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疫情数据成为民众关注的重点,涌现出了大量可视化图件,及时地向公众传达着疫情的数量信息和时空分布及变化,帮助大众快速了解疫情当前状况、推断发展趋势。本文从疫情数据可视化表达内容的维度出发,分析不同可视化的表达形式以及其对疫情数据的加工程度,结合示例把可视化分为“1阶”、“2阶”和“多阶”,并分析各自表达的数据类型、表达方式、设计特点和信息传递。同时,针对疫情可视化中的不足,探讨了数据统计中制图单元多级选择、数据分类中的极值处理问题,以及疫情可视化手段中不同颜色的内涵、质底法地图中区域面积和统计单元的影响、符号地图中符号压盖处理、热力图中比例尺的影响、统计图表和标注信息等在疫情可视化中的设计问题,指出疫情可视化设计中的视觉效果误用、设计过于复杂的误区,最后指出疫情信息可视化应具备讲故事的能力、问题针对性的特点,以图面简洁、高效信息传递为根本,为制图者合理设计图表和用户理性阅读疫情地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内蒙古核桃坝地区流纹斑岩体与该区铀成矿有着密切关系,为了寻求找矿突破,通过地球化学和岩浆与构造演化等方法,着重讨论流纹斑岩和构造与铀富集的关系。该流纹斑岩体位于多伦火山盆地榛子山破火山口南部,岩石富硅(w(SiO2)= 7015%~7858%),富碱(w(Na2O+K2O)=749%~1082%),属钾质(w(K2O)=528%~930%);A/CNK的值在084~128之间,在火山岩TAS分类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亚碱性流纹岩范围内,属于亚碱性系列流纹岩类;稀土总量高(∑REE=25447×10-6~49999×10-6),其中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特别是U含量(666×10-6~96600×10-6)异常富集,部分数据极高,而Sr和Eu明显亏损。岩石岩浆物质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侵位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属于A2型花岗岩类型。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富铀流纹斑岩侵位、后期促进铀运移富集的成矿构造及富铀热液随构造上移并进一步萃取等多种事件共同作用,最终促成了核桃坝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