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growth of central Tibet remains elusory, albeit important in evaluating different topographic growth models accounting for the Tibetan Plateau development. Thermochronological records in the northern Qiangtang terrane (QT)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nvestigating the cooling and exhumation history in central Tibet. New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a, assisted by inverse thermal modelling, reveal two stages of accelerated cooling. The Early Cretaceous cooling is related with refrigeration of the QT and exhumation probably induced by crustal shortening. The Eocene‐Oligocene renewed cooling reflects the far‐field contraction after the onset of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and Cenozoic crustal shortening deformation in the QT, coupled with thermal relaxation and transient lithospheric removal. Our data support models indicating that Cretaceous crustal shortening produced a thickened crust in the QT, whereas the present‐day elevation was established during Eocene‐Oligocene due to crustal shortening, continental subduction and lithospheric delamination.  相似文献   
32.
李乐意  常宏  关冲  陶亚玲  沈俊杰  权春艳  秦秀玲  常小红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17-67030017
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生长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中,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隆升过程与亚洲内陆干旱化之间的联系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从那曲到格尔木沿109国道现代地理要素和景观变化的证据以及大量器测数据和模拟结果讨论了青藏高原具体区域对亚洲内陆干旱化形成演化的重要影响,结果指出东昆仑山对印度季风继续深入内陆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水汽屏障。同时本文结合东昆仑山晚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隆升事件与亚洲内陆干旱化关键时间点的高度契合,进一步指出东昆仑山晚渐新世以来的构造隆升对亚洲内陆或者至少柴达木盆地的干旱化事件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3.6 Ma之后,北半球冰期对内陆盆地的干旱化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3.
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生长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中,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隆升过程与亚洲内陆干旱化之间的联系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从那曲到格尔木沿109国道现代地理要素和景观变化的证据以及大量器测数据和模拟结果讨论了青藏高原具体区域对亚洲内陆干旱化形成演化的重要影响,结果指出东昆仑山对印度季风继续深入内陆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水汽屏障。同时本文结合东昆仑山晚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隆升事件与亚洲内陆干旱化关键时间点的高度契合,进一步指出东昆仑山晚渐新世以来的构造隆升对亚洲内陆或者至少柴达木盆地的干旱化事件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3.6 Ma之后,北半球冰期对内陆盆地的干旱化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4.
35.
The latest Qiangtang Terran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outh-north-trending graben formed during the eastwestward extensional processes. The Shuanghu graben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nearly parallel NE to NNE-trending normal faults. Studies on fault geometry, kinematics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fault-controlled basin suggest that the faults activated periodically and their early activities began in the Pliocene, which caused the unconformable contact between the Pliocene and the subjacent Shuanghu Formation, as well as between the Pliocene and the overlying Quaternary. The movement rates of the faults had been strikingly increased since Quaternary when the faults activated intensively. The graben resulted from the gravitational spreading after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ollapse has been on setting in plateau hinterland.  相似文献   
36.
用卡尔曼滤波制作河南省冬春季沙尘天气短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梁钰  布亚林  贺哲  朱业玉 《气象》2006,32(1):62-67
在分析河南省冬春季沙尘天气气候特征的基础上,筛选出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与风速和能见度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分站建立了河南省冬、春季的风速和能见度短期预报方程,并利用相应的沙尘天气分级量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河南省冬、春季沙尘天气的短期分站、分级预报。业务运行时,又增加了两条判别指标进行后处理,有效地消除了液滴对能见度预报的影响,提高了沙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7.
西藏北部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唐古拉山的隆起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地区新生代发育一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带走向与唐古拉山脉延伸方向一致,主体呈NW-SE向展布,由北部乌兰乌拉湖—巴庆构造带(锋带)、雀莫错—改纳构造带(中带)和南部各拉丹东—鄂碎玛构造带(根带)构成,构造样式上由根带到锋带表现为:高角度叠瓦逆冲构造、褶皱—逆冲构造和中低角度叠瓦逆冲构造,逆冲推覆运动方向由南西向北东,并在推覆构造带北侧发育新生代沱沱河前陆盆地。同构造岩浆侵入体同位素年代学和前陆盆地沉积充填序列演化表明,推覆构造形成时限为67.1~23.8Ma。推覆构造形成演化受控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和其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动力学体制,并造成唐古拉山地区地壳在始新世—渐新世的强烈缩短、增厚和唐古拉山脉的隆起。  相似文献   
38.
岩石孔隙流体对纵横波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用MTS的超声波测试系统研究了地表岩样饱和水及孔隙压力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分别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量了干燥岩石和完全饱水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并在模拟地层条件下,测量了岩石纵横波速度随孔隙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1)岩石完全饱和水后,与干燥时相比,纵波速度将明显增加,最大可增加30%,且岩石在干燥时的纵波速度越低速度增大的比例越大,但纵波速度增大的比例与孔隙度无明显关系。饱水前后横波速度几乎保持不变。(2)在模拟地层的温压条件下,当孔隙压力由低到高,纵横波速度均将线性减小,且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下降的比例更大。据此,得到了识别地层异常高压和地层含气的地震速度标志。  相似文献   
39.
在丽江7.0级地震中,丽江县城大研镇遭受到8度地震破坏,死亡77人,死亡率为万分之十二点五,房屋破坏,室内财产和生命线工程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为7.86亿元,相当于丽江全县近两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在县城中,按8度抗震设防的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经受住了这次七级地震的考验,大多为基本完好和轻微损坏,而大量民族形式的穿斗木构架土坯围护墙房屋破坏较为严重,在重建家园中应采取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40.
提出了一种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地震的地点预测。震例的空间扫描异常区的对比表明,该方法比单项地震预报方法圈出的异常区不仅范围小,而且包围或接近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