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9篇
  免费   1482篇
  国内免费   1868篇
测绘学   974篇
大气科学   1256篇
地球物理   1602篇
地质学   3806篇
海洋学   1190篇
天文学   265篇
综合类   699篇
自然地理   92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526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在对唐古拉山口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资料和TL、^10B-^26Al-^21Ne及^14C测年数据,对区内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二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更新世中一晚期的末次冰期)和二次全新世冰进(即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但在唐古拉山口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的冰川遗迹,由于高原隆升的滞后性和冰川发育的延滞效应及“亚洲干极”的耦合,推测仍只发育局部冰川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古今雪线由高原边缘向腹地升高,唐古拉山地区高出边缘1500m左右,生动表现了“亚洲干极”的作用;广泛分布的湖群说明羌塘地区是一个大江大河尚未伸入的内流地区,意味着青藏高原是个年青的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对高原腹地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地减小。  相似文献   
122.
在对北京城近郊区主要类型土壤(潮土和褐土)中Cd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pH与土壤中Cd的释放量及其形态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土和褐土中Cd的释放量曲线都呈下凹的弧形,在pH=6~7之间释放量最低。pH对土壤中Cd释放的影响,其本质是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发生了变化,各形态间的转化以水溶态为中介体。所有的形态转化中,pH对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影响最大,且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对生物有效量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根据北京城近郊区土壤中生物有效Cd的分布状况,结合北京市近12年监测的大气pH值,对北京城近郊区土壤Cd污染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23.
盾构法施工的要点是需要在井下布设高精度的控制支导线,当我们根据盾构推进进度对导线接测时,由于观测条件、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基本相同,但观测、的成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我们无法直接判断成果的正确与否,此时,采用测量平差中的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分析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4.
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程扬  龙毅  柳青  张亮 《现代测绘》2005,28(4):9-12
电子地图是集地图表达、数据处理、地图分析为一体的新型地图产品,其数据组织形式直接关系到电子地图的质量与性能。本文对几种数据结构和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探讨了它们在电子地图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5.
利用DXF文件进行测量数据辅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文  潘苏成 《现代测绘》2005,28(6):45-46,48
DXF文件是AUTOCAD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之间的接口文件,在测量工作中,充分利用DXF文件对测量数据进行辅助处理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6.
For precise real time or near real time differential GPS positioning in a wide or global area, precise GPS orbits or, alternatively, precise orbital corrections with respect to a reference orbit, such as GPS broadcast ephemerides, must be used. This work tests orbit interpol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represent the GPS orbits and orbital corrections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for these and other GPS applications. For precise GPS orbits given in the SP3 format at the 15 min interval, numerical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Lagrange and Chebyshev as well as trigonometric polynomial functions. The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19- or 20-term trigonometric function is apparently the most efficient interpolator for a 12 h GPS orbital arc, achieving 1 cm level 3D interpolation accuracy tha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st precise applications. The test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9-term trigonometric function always yields optimal interpolation for a 2 h GPS orbit arc, in terms of interpolation errors,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when using a different number of terms for the same function or one of the other tested polynomial functions. This is evident from the minimal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when using the 9-term trigonometric function to interpolate near or at the end of a data interval. By limiting interpolation to the center 15 min to 1.5 h of a 2 h orbit arc,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need to interpolate near the ends of that interval, users can opt for more terms (11 and 13) or different interpolators to further improve interpolation accuracy. When interpolating the orbital correc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GPS broadcast ephemeris, all the tested interpolation functions of 3- to 9-term yield the same suitably accurate results. Therefore, a 3- to 5-term trigonometric function is arguably sufficiently accurate and more efficient for GPS orbital correction messaging in wide area and real time 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127.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00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28.
杨祎  安祥 《贵州气象》2005,29(6):40-41
对江口县1981~2000年的大气观测资料与农业气象田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找出影响江口县杂交稻空壳率的相关因子,并确定其相关因子的指标值。  相似文献   
129.
乾安地区盐碱地显热通量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给出了用大孔径闪烁仪在 2 0 0 0年生长季观测到的盐碱地区显热通量的主要结果 ,并初步计算了当地的水热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乾安盐碱地区显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百分比在干旱、非生长季达到 6 5 % ,在多雨、植被生长季仅为 11% ;显热通量因降水而明显降低 ,幅度与降水强度有关 ,反映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征。文中还把LAS的测量结果与传统的梯度法作了比较 ,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0.
平凉地区对流风暴地闪活动与环境层结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997年和1998年6-8月间在甘肃平凉地区的3站闪电定位系统所取得的地闪资料与当天早晨探空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对流风暴中地闪活动与环境层结因子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不稳定度、余额不稳定度5℃处的环境温度、温度层结中(中层)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对流风暴中地闪活动的重要因子,对流风暴的地闪活动可通过这些因子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