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内蒙古睿图预报系统的低分辨率版本和WRFDA-FSO诊断工具,评估2021年7月现有探空和地面观测对内蒙古睿图预报系统预报的影响。该方法计算代价相对低廉,并允许根据观测变量、观测类型、气压层次、地理区域等观测的子集对观测影响进行划分。代价函数为以干总能量为度量的背景场和分析场的预报误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观测影响的总体总和为负,观测对预报起正贡献作用。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贡献最大的观测来自探空观测的动力变量(U、V风分量)。而单时次单位数量平均观测影响,探空观测的贡献约为地面观测的1/2。探空观测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从近地面层至模式层顶均保持正贡献作用,并在对流层中低层和对流层高空急流层存在两个极大值区域;地面观测在850 hPa以下低层正贡献占比明显。探空观测在被同化系统同化时均总体具有有利的影响,也反映出探空观测数据稳定、质量较高的特征;地面观测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起正贡献作用次数最多的区域在河套地区尤为显著。同时,探讨了需进一步提高地面观测资料同化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用测井、岩性、沉积旋回等理论方法对轮南油田夹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分析,将轮南油田夹层分为三类:Ⅰ、Ⅱ、Ⅲ型。通过油组纵向、平面对比分析,找到夹层平面、纵向分布规律性,建立轮南油田Ⅲ油组夹层分布模型。这些夹层有以下作用:有利于控制底水上升速度和含水上升,可延长无水采油期;降低井底附近的压力梯度和流动速度,增大水驱波及系数;可以局部改变油水运动规律,因而形成底水托进上升区、油水绕流汇集区和流体经向流动区。  相似文献   
23.
24.
黑龙江省胜利水库冰盖生消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永刚 《冰川冻土》1992,14(2):168-173
  相似文献   
25.
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太古宙怀安杂岩以南发育一条花岗岩带,和怀安杂岩以高压麻粒岩混杂岩带相隔,是该区一个单独的岩石构造单元,规模较大,宽20多km。从山西繁峙白马石经天镇南部向北东一直到宣化西葛峪和二道岭,断续相连。北东东向延伸近200km,延伸方向与区域片麻理和主构造线方向一致。该花岗岩带由众多中小规模花岗岩侵入体和其间残留体组成。大部分花岗岩呈肉红色,以富钾质和含有高压基性麻粒岩包体为特征,许多花岗岩发育片麻构造。岩石学研究表明,大多数花岗岩经历了变质作用,一些花岗岩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具有麻粒岩相矿物组合Q+Per+Pl±Gt+Bi(棕)±Hb+Mt,石榴石、黑云母等矿物的成分显示出麻粒岩相变质的特征。大部分花岗岩都是近低熔花岗岩的组分,并显示某些钙碱性岩系的演化趋势。微量元素组成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多数花岗岩富K,Rb,Ba,贫Zr,Y,Yb,部分样品还亏损Th,Ta和Nb,稀土元素从低到高有4种不同的配分型式。这些花岗岩由许多不同类型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具有与碰撞型花岗岩相似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锆石U-Pb一致线年龄为2370Ma,指示出这些花岗岩形成于太古宙末期。这条花岗岩带有可能是  相似文献   
26.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对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在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和北部相对湿润的小麦种植区域,辐射量降低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降低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和哈尔滨市,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西北部的北安、五大连池、克山和克东4县,辐射量增加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黑龙江省小麦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百分率的平均值为-1.57%/10a.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索BP网络的参数调整特性,进行了参数α、β的选取对BP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模型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通过BP网络用于气象预测建模的参数调整个例分析表明:参数α、β的取值对BP模型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参数值的调整尤其是β值的调整对建模的收敛速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THETHEORETICALSTUDYONTHELAWSOFDRAGREDUCTIONBYAERATIONINOPENCHANNEL1ZHENGYonggang2,FANGDuo3andLIGuifen4ABSTRACTThelawsofdragre...  相似文献   
29.
海水盐度对沉降泥沙固结过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每年输送上亿吨泥沙入海,其中80%以上沉积在河口附近水下三角洲。受黄河入海径流量、气候及海洋动力条件影响,黄河口海域海水盐度变化显著。目前,不同盐度海水环境下入海泥沙沉降形成的海床土,固结过程有何差异尚不清楚。本文在黄河水下三角洲潮坪配制不同盐度的流态沉积物,模拟不同沉积环境下新沉积土的固结过程,利用轻型贯入测试、十字板剪切测试等现场原位试验,实时观测沉积环境盐度对沉降泥沙固结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海水盐度增加,沉积物固结强度增大,沉积环境盐度每增高1‰,沉积物固结后强度可增加0.15倍;海水盐度对沉积物固结速率的影响,在初始阶段表现不明显,在沉积物固结后期,盐度每增高1‰,固结速率可增长1.23倍;海水盐度的增高,还加剧了沉积物固结强度的空间非均匀性。本研究的发现,促进了对河口区海底工程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30.
Given the advances in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multibeam bathymetry, benthic terrain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digital bathymetric models (DBMs)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mapping of benthic topographies. For instance, cobalt-rich crusts (CRCs) are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found on seamounts and guyo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ick, plate-like CRCs are known to form on the summit and slopes of seamounts at the 1 000–3 000 m depth,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mount topograph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Cs remains unclear. The benthic terrain classification of seamounts can solve this problem,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rapid exploration of seamount CRCs. Our study used an EM122 multibeam echosounder to retrieve high-resolution bathymetry data in the CRCs contract license area of China, i.e., the Jiaxie Guyots in 2015 and 2016. Based on the DBM construted by bathymetirc data, broad- and fine-scale bathymetric position indices were utilized for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errain units of the Jiaxie Guyots on multiple scales. The classification revealed four first-order terrain units (e.g., flat, crest, slope, and depression) and eleven second-order terrain units (e.g., local crests, depressions on crests, gentle slopes, crests on slopes, and local depressions, etc.). Furthermor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errain and geolog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Weijia Guyot has a large flat summit, with local crests at the southern summit, whereas most of the guyot flanks were covered by gentle slopes. “Radial” mountain ridges have developed on the eastern side, while large-scale gravitational landslides have developed on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flanks. Additionally, landslide masses can be observed at the bottom of these slopes. The coverage of local crests on the seamount is ~1 000 km2, and the local crests on the peak and flanks of the guyots may be the areas where thick and continuous plate-like CRCs are likely to occ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