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516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市为研究对象 ,利用由于城市扩大而受到影响的昆明气象站室内外气温资料和未受城市影响的太华山气象站气温资料 ,以及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资料 ,通过比较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昆明地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年平均气温约升高 0 .5℃ /3 0a ;由于城市面积扩大导致昆明的室内外气温均升高 ,其中室内气温升高幅度大于室外气温 ,干季大于雨季 ;不论是干季还是雨季 ,城市增温效应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对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 ;而城市人口增加对平均室内气温的影响较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每增加 1km2 ,年平均室内气温将升高 0 .0 0 5 4℃ ;年平均气温升高 0 .0 12℃。而城市人口增加 1万人 ,年平均室内气温升高 0 .0 2 5 9℃ ;年平均气温升高 0 .0 0 98℃。以上结果有助于深入探讨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机制 ,为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兰坪盆地侏罗纪陆相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 (尤其是陆棚海盆地 )的沉积充填具有着不同的主控因素 ,构造的控制作用在陆相盆地中尤为重要。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划分依据为构造作用的转化面划分为构造层序 ,构造层序内部依据沉积充填样式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出层序。兰坪盆地的侏罗系共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和 3个层序  相似文献   
993.
用黄土地层学方法研究丁村组的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的宏观研究、室内的化学、磁化率分析及年代测定 ,认为“丁村组”上覆黄土层的堆积大约从 7万年前才开始 ,“丁村组”的堆积时代在距今 14— 7万年之间 ,与 S1 古土壤的发育期一致  相似文献   
994.
大庆电场地震实验资料的面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电场作用下的地震面波特征的研究,发现电场对地震面波的影响比对地震反射波的影响要大,这对进一步研究电场地震的机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黄骅坳陷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黄骅坳陷地处埕宁隆起和沧县隆起之间,北与燕山褶皱带相连。区内奥陶系厚600~800m,主要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下奥陶统分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中奥陶统分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上奥陶统缺失。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又分别分下段和上段。早奥陶世冶里期和亮甲山期,本区以局限海环境为主,其内散布着一些潮坪和滩。中奥陶世,本区岩相古地理显示出明显的沉积旋回,早马家沟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以局限海为主;晚马家沟期早期又是潮坪广布,晚期以开阔海为主;峰峰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又以开阔海为主。在奥陶纪,本区经历了4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其中晚马家沟期晚期是本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台的最大海侵期。  相似文献   
996.
河北省沉积岩磁化率特征及古温度意义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我国黄土磁化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成果,根据河北省沉积岩地层的磁化率数据,初步建立了自晚元古代以来河北地区的古温度变化序列,但认为这种古温度序列的精度较差;提出了建立自晚元古代以来各地史时期高精度古温度变化序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河北省侵入岩成因类型分布与边缘成矿的岩石物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境内40多个已知成因类型侵入岩体的岩石物理性质与判别成因的地球化学指标统计分析,证明岩石物理性质能够反映侵入岩的成因类型;同时,发现岩石磁性反应的I型与S型侵入岩没有明显界线,所存在的过渡带是边缘成矿的良好地质环境;通过岩石密度、磁化率的空间分布数据,讨论了河北省侵入岩体成因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8.
英国Philip J Potts博士来华学术交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报道了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地球科学系Philip John Potts博士来华学术交流活动;重点介绍了Potts博士讲座的三个主题--地质分析技术发展和前景,便携式X射线荧光(PXRF)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国际地球化学分析实验室熟练度测试计划(Geo-PT)的成果与进展。  相似文献   
999.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该区中新生代形成了伸展构造、扭动构造、逆冲-褶皱构造等构造样式。早、中侏罗世形成的正断层组合构造样式,可形成一些小规模油气藏。老第三纪形成的压扭性构造对油气的聚集有重要控制作用。而新第三纪-第四纪形成的塑冲-褶皱构造的含油气性差异很大,在早期断层基础上发育的逆冲-褶皱构造有利于油气分布,而新形成的逆冲-褶皱构造,通常不利于油气聚集,构造应力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有重要影响,构造应力变化速率引起的应力驱动,是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的主要动力,在断层附近应力值适中、岩石扩容量较大、微裂缝发育的区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00.
桐柏山高压变质带及其区域构造型式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桐柏山是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近的构造学和岩石学详细研究表明,该区广泛分布有大量的、大小不一的榴辉岩及退变质榴辉岩块体,构成一个延展长约200km和宽约40km的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或退变质榴辉岩、遭受过高压变质作用的沉积和火山岩、由榴辉岩退变质而成的片麻岩和片岩,以及面理化的含榴或不含榴的花岗岩组成的高压变质单位(HP),在组成及变质演化特征方面,均与大别-苏鲁地区的高压单位类似。构造上,显示一典型的西北美型变质核杂岩。分隔开由桐柏杂岩组成的核部杂岩单位(CC)及上覆的高压单位的km尺度的伸展拆离带,具有下和中伸展拆离带的复合性质,是在高压变质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形成的。桐柏山高压变质带是与大别山地区的高压变质带相联接的,据其岩石学、构造学及相关的主要构造边界展布特征,推测该高压变质带穿过南襄盆地有继续向东秦岭延伸的趋势。桐柏山高压变质带是东秦岭造山带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间的构造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