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375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A gamma-ray burst (GRB) optical photometric follow-up system at the Xinglong Observatory of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hina (NAOC) has been constructed. It uses the 0.8-m Tsinghua-NAOC Telescope (TNT) and the 1-m EST telescope, and can au-tomatically respond to GRB Coordinates Network (GCN) alerts. Both telescopes slew rela-tively fast, being able to point to a new target field within ~ 1 min upon a request. Whenever available, the 2.16-m NAOC telescope is also used. In 2006 the system responded to 15 GRBs and detected seven early afterglows. In 2007 six GRBs have been detected among 18 follow-up observations. TNT observations of the second most distant GRB 060927 (z = 5.5) are shown, which started as early as 91 s after the GRB trigger. The afterglow was detected in the combined image of the first 19 × 20 s unfiltered exposures. This GRB follow-up system has joined the East-Asia GRB Follow-up Observation Network (EAFON).  相似文献   
122.
湿地既是"碳汇"也是"碳源",研究发现,碳可以被长久稳定地封存在植硅体内,不同植物的植硅体封存碳的能力有明显差异。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芦苇群落、短叶茳芏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及交错带为研究对象,研究这3种植物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Carbon,简称PhytOC)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PhytOC含量在纯群落和交错带的差异,为研究植物竞争和碳循环过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受水文条件、植物生长和空间扩展等影响,闽江河口湿地植物PhytOC含量整体表现为近岸区高于近海区,PhytOC储量表现为纯群落高于交错带。PhytOC含量依次表现为芦苇纯群落(4.14 mg/g) > 交错带芦苇(3.67 mg/g) > 与芦苇交错的短叶茳芏(3.08 mg/g) > 互花米草纯群落(2.70 mg/g) > 与互花米草交错的短叶茳芏(1.96 mg/g) > 交错带互花米草(1.86 mg/g) > 短叶茳芏纯群落(1.75 mg/g)。短叶茳芏与芦苇相互扩展中短叶茳芏植物整体及各器官PhytOC含量均升高,而与互花米草相互扩展时短叶茳芏除了根系、茎以外各器官PhytOC含量均下降。3种植物各器官在交错带中PhytOC储量分配比明显不同于纯群落,根系PhytOC储量的分配比上升,提高了根系竞争力。芦苇、短叶茳芏、互花米草通过植硅体封存的碳储量分别占植物碳储量的0.27%、0.15%和0.07%,但植物间的扩展过程影响了植物的PhytOC储量,其中短叶茳芏与互花米草形成的交错带中短叶茳芏下降幅度最高(56.29%),互花米草下降幅度最低(26.15%)。由此可见,植物的空间扩展对植物PhytOC含量、储量以及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比都有一定的影响,短叶茳芏在与芦苇和互花米草竞争时分别采取不同的PhytOC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23.
陈涛  宋静  翟超 《岩土工程技术》2019,(3):149-153,F0003
以天津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对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工况下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支护桩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竖向位移、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变化规律,对其所受到的时空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施工对支护桩及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影响,位移主要发生在土方开挖阶段,尤其是土方开挖阶段第三步,位移增量较大,变化速率较快,在基坑底板施工完成后,位移逐渐趋于稳定;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呈现出"鼓肚"状变化趋势,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开挖面附近;周边地表位移最大值点出现在距离基坑边6 m(即0.51H)位置处,位移变化曲线呈盆状,至基坑地下结构施工完成时,最大位移出现在DB2-3监测点,位移值为-22.7 mm,约为0.19H%;提出建议在基坑南侧和西侧采用桩锚支护结构取代原设计支护形式的优化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Being a key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and production base for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the balance between grassland forage supply and livestock-carrying pressure in North China directly affects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thereby impacting grassland ecosystem servic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grassland vegetation coverage,forage supply,and the balance between grassland forage supply and livestock-carrying pressure from 2000 to 2015 in North China.We then discus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under the impact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and livestock-carrying pressure.Over the last 16 years,the total grassland area in North China decreased by about 16,000 km2,with vegetation coverage degraded by 6.7% of the grasslands but significantly restored by another 5.4% of grasslands.The provisioning of forage by natural grassland mainly increased over time,with an annual growth rate of approximately 0.3 kg/ha,but livestock-carrying pressure also increased continuously.The livestock-carrying pressure index without any supplementary feeding reached as high as 3.8.Apart from the potential livestock-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most regions in North China are currently overloaded.Considering the actual supplementary feeding during the cold season,the livestock-carrying pressure index is about 3.1,with the livestock-carrying pressure mitigated in central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Assuming full supplementary feeding in the cold season,livestock-carrying pressure index will fall to 1.9,with the livestock-carrying pressure alleviated significantly in Inner Mongolia and on the Tibetan Plateau.Finally,we propose different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balance grassl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protected areas,pastoral areas,farming-pastoral ecotone,and farming areas,according to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patterns.  相似文献   
125.
经济聚集与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作者单位三>=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从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现阶段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随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阶段,拥挤效应还不明显.同时,集聚程度的不同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大小存在差异,资本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就业密度和人口规模,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推动的.② 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其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城市土地产出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城市就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6.
Qin  Jin  Bai  Hongying  Su  Kai  Liu  Rongjuan  Zhai  Danping  Wang  Jun  Li  Shuheng  Zhou  Qi  Li  Bi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18,133(1-2):633-645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Previous dendroclimatical studies have been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 growth and instrumental climate data recorded at lower land meteorological...  相似文献   
127.
张慧  翟宇梅 《气象科技》2017,45(4):750-755
利用我国近海多年的风、浪及温湿资料,采用DB指标和最大距离法相结合的优化K-means聚类算法,对冬季我国近海进行气候区划,避免了传统K-means算法中确定聚类数目和初始聚类中心的主观性。结果表明,冬季我国近海可被划分为3个区域:1区主要包括28°N以北的海域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狭长区域,2区主要包括台湾周边海域、台湾海峡、巴士海峡以及自越南东南部起由西南部向东北部的南海大部分海域,3区则主要包括台湾岛西南部海域、北部湾、广东沿海以及南海东南部。根据给出的区划指标,分析各分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海上舰船航行和出海人员的影响,判定1区为基本适宜区,2区为不适宜区,3区为适宜区。  相似文献   
128.
利用2011—2015年安徽省高速公路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的能见度资料,分析了安徽省低能见度年、日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降雨影响,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部分站点低能见度出现频率最高时段在汛期(5—9月),其他地区主要出现在10月和11月。低能见度出现时间存在明显日变化,夜间出现频率高于白天,19:00以后开始逐渐增多,日出前后达到最大,之后迅速减少。7—8月的13:00—17:00出现与降水相关的低能见度频率较高。不同季节里,各站低能见度出现最多的时间和频率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和秋季最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日出前后,冬季主要出现在夜间到日出之前,夏季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主要出现在日出前后,江淮之间南部到江南在一天各时间段内出现频率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29.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地理科学》2016,36(10):1522-1530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度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效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结论如下:调查区域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仅为0.612,效率值总体不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规模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二者呈现“U型”变化趋势。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种植结构调整虽然能够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但不利于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对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消减了正面影响。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能够提升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但无论是集体土地产权还是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户间非正式的土地流转产权关系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0.
塔里木地块上石炭统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柯坪地区的3条上石炭统康克林组剖面进行了古地磁研究。95个定向岩心样品的逐步热退磁和交变退磁揭示出3个磁性组分,第一个是具有低解阻温度谱或低矫顽力谱在现代地磁场作用下形成的粘滞剩磁A(D=10°;I=56°,α95=4°);第二个是红色石英砂岩的具有反极性的高温组分B(D=217°,I=-43°,λ=56°,Φ=184°E;A25=6°详细研究表明,该分量受附近晚二叠世脉岩侵入的重磁化;第三个是灰岩高矫顽力谱的反极性组分C(D=241°、I=-51°,λ=41°N,Φ=160°E,A(?)=4°)。这一分量通讨倾斜检验,在95%概率水平上明显不同于塔里木地块目前已有的石炭纪以后的古地磁方向,它代表了原生剩磁。研究结果表明:(1)晚石炭世塔里木地块已和哈萨克斯坦地块、苏联西天山地块以及西伯利亚地块发生碰撞:(2)苏联西天山地块相对塔里木地块曾逆时针旋转了70°(欧拉极位置λ=8°N,Φ=69°E),而塔里木地块则相对西伯利亚地块逆时计旋转了21°(欧拉极位置λ=20°N,Φ=34°E)。从该区已有的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占地磁数据看,这些地块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发生于早三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