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6篇
  免费   1702篇
  国内免费   2642篇
测绘学   1268篇
大气科学   1390篇
地球物理   1374篇
地质学   4463篇
海洋学   1416篇
天文学   175篇
综合类   694篇
自然地理   1070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699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586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和模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由来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和模拟进展。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是描述全球气候以及生态和环境系统的整体耦合演变的数学表达。利用他作大规模数值模拟,以便认识和预测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有效应对防灾减灾和规划可持续发展等。目前国内外尚未完全研制出可供实用的地球系统模式,还须二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952.
曾培林 《云南地质》2010,29(3):283-285,282
矿体产于印支期黑云角闪花岗闪长岩与寒武系(未分,∈?)变质岩接触带,F1压扭性断裂控制矿体的形态和展布。成因类型为热液接触交代一矽卡岩型铁锌矿。  相似文献   
953.
孙广周  曾茂青  王蓓  王世涛  王德英 《云南地质》2010,29(1):102-104,101
在较佳人浸粒度(-20ram)及适宜的喷淋制度条件下,经5天浸出周期柱浸后,可获得金浸出率91.31%、NaCN耗量142.3g/t的技术经济指标,表明该金矿适合用本堆浸工艺提金。  相似文献   
954.
曾培林 《云南地质》2010,29(2):135-137
矿体产于平掌组变质绿片岩中,NW向F3断裂破碎带控矿。边缘向中央品位增高。研究构造延伸和矿源可扩大远景。  相似文献   
955.
大型、特大型岩质滑坡,因其体积大,范围大,且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区,用勘探方法虽能较准确的查明滑带的位置、形态,但因极恶劣的地形条件,绝大部分在初步研究阶段,由于缺少勘探资料而不能确定滑面位置,因而也难以获得滑面的强度参数。本文从大型岩质滑坡形成的初始环境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地貌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河流形态,斜坡坡体结构和变形破坏特征,结合滑坡形成后的形态特征,以反馈研究的方式,分析确定大型岩质滑坡滑面的位置及形态特征,在获得滑坡滑面位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滑面上覆岩体重量在滑面上产生的正应力(压应力);在获取部分滑带土的基础上,用滑坡体重力在滑面上产生的正应力,以重力压密原理在室内开展相匹配的试验,进而获得各地段相应的物理指标,在室内开展相匹配的强度试验,获得强度参数,建立滑带土孔隙比、含水量与摩擦系数、内聚力的关系,用试验获得的关系式,结合重力压密试验得到的不同部位的含水量,去分析、研究滑面的强度参数,采用传递系数法、摩根斯坦法开展相应的稳定性分析,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2,与滑坡当前的变形动态较吻合。  相似文献   
956.
江西城门山铜矿含矿斑岩体风化作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城门山铜矿露天采坑系统地研究了含矿斑岩体风化作用过程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含矿斑岩体具有2个明显的风化旋回,风化作用过程主要表现为铝硅酸盐矿物的水解、水化作用,斑岩体中Ca、Mg、Na、K等元素大量淋失,Ca、Mg、Na淋失量可达80%以上,而Si、Al、Ti、Fe残留在风化层中.城门山铜矿含矿斑岩体具低Ti、Nb、Ta、Zr、Hf和低稀土元素含量(ΣREE=77.69×10-6~104×10-6),具有较稳定的Nb/Ta和Zr/Hf比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较缓的右倾模式,无明显的铕异常(δEu>0.73),ΣCe/ΣY比值为3~8.这些特征可作为评价城门山铜矿含矿中酸性岩体主要的地球化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57.
应用岩石热解数据S2-TOC相关图进行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岩石热解数据评价烃源岩的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矿物基质的吸附或“死碳”的影响,有机质类型的“范氏图解”往往夸大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非均质性。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不同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烃动力学特征,说明尽管有机质丰度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但其有效源岩类型(区别于应用范氏图划分的有机质类型)是一致的。这些烃源岩的岩石裂解烃(S2)与有机质丰度(TOC)的相关系数很高,与生烃动力学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应用S2-TOC相关图划分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烃源岩的有效源岩类型,S2-TOC相关图是评价烃源岩有效源岩类型的有效手段。过去岩石热解数据用于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的主要指标是tmax,tmax对于偏Ⅱ/Ⅲ型的烃源岩比较适用,而对于Ⅰ型烃源岩,由于生油窗内变化不明显,tmax不能完全反映有机质的成熟过程;而且tmax也受运移油等其他因素影响。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的S2-TOC图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S2-TOC的回归斜率和TOC逐渐减小;利用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建立的S2-TOC图可用于评价烃源岩的成熟度。松辽盆地不同沉积相中烃源岩的S2-TOC相关图的特征表明。只要有有利的有机质保存条件,各沉积相下均可发育优质的烃源岩;S2-TOC相关图可以反映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958.
铅炉子过铝质花岗岩带发育于中天山岛弧带南缘的星星峡缝合带内,为一长条形的二云母花岗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是高Si、Al和K,低Mg、Fe的组份,全碱含量中等,σ=1.74~1.9,K_2ONa_2O,A/CNK1.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类(SP)。岩体的CaO/Na_2O和Al_2O_3/TiO_2比值都相对较低,分别为(0.06~0.07)和(48.9~55.3);REE、Nb、Y含量和Rb/Sr、Rb/Ba比值相对较高;Rb、Th和LREE相对富集,Ba、Si、Eu、Ti、P和HREE相对亏损;ε_(HF)(t)=-2.3~+1.6表明岩体还具有较高的锆石同位素特征,T_(2DM)变化范围为1573~1329 Ma。这些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铅炉子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中,是在高温、中低压条件下发生重熔形成的,其源岩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和年轻的增生物质通过物理风化作用形成泥质岩。本文通过测年获得二云母花岗岩锆石LA-ICPMS年龄为444.5±2.2 Ma,表明铅炉子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是中天山岛弧带和公婆泉岛弧带的碰撞时间的上限,它也是中天山岛弧带与公婆泉岛弧带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增生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59.
近百年来东平湖沉积通量变化与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10Pb、137Cs法建立的东平湖现代沉积年代序列,结合沉积物粒度与烧失量变化特征以及黄河变迁与流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分析探讨了1889年以来东平湖沉积通量的变化。研究表明,百年来东平湖沉积环境不稳定,沉积通量变化较大:1889~1938年,沉积通量较高且基本稳定,1938~1965年,沉积通量逐年下降,1965~2000年,沉积通量整体较低且基本稳定,2000年以来,沉积通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的高沉积通量与东平湖作为黄河自然滞蓄洪区有关,后期由于人类活动(湖区治理、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等)控制了黄河水的自然倒灌,导致了沉积通量的下降并趋于稳定,近期沉积通量的上升是湖区经济活动增强的反映。  相似文献   
960.
车户沟钼-铜矿床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拉沐伦钼矿带上典型的斑岩型Mo-Cu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断裂南侧。矿床赋存于成矿母岩花岗斑岩及其围岩中,矿化类型以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还存在隐爆角砾岩型矿化和石英脉型矿化。根据脉体类型和矿物组合将车户沟钼-铜矿床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分别为(1)辉钼矿-黄铁矿-石英阶段、(2)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石英阶段、(3)黄铁矿+石英阶段、(4)石英+碳酸盐±萤石阶段。成矿流体寄主矿物石英中发育Ⅰ型含CO2三相包裹体(LCO2+VCO2+LH2O)、Ⅱ型含子晶三相(V-L+S)包裹体、Ⅲ型富气相(V-L)包裹体、Ⅳ型富液相(L-V)包裹体、Ⅴ型纯气相(V)包裹体和Ⅵ型纯液相(L)六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类型从早到晚具有规律性演化特征,表现为阶段(1)、(2)以发育Ⅰ型含CO2三相包裹体(LCO2+VCO2+LH2O)和Ⅱ型含子晶三相(V-L+S)包裹体为特征,成矿晚期阶段(3)、(4)以发育Ⅲ型富气相(V-L)包裹体、Ⅳ型富液相(L-V)水溶液包裹体为特征。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温度及盐度具有规律性演化特征。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270~400℃、230~370℃、160~290℃、120~230℃,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流体盐度,阶段(1)流体盐度分两组:3.39%~14.25%NaCleqv和31.01%~66.75%NaCleqv、阶段(2)流体盐度分两组:1.23%~12.85%NaCleqv和31.14%~64.33%NaCleqv、阶段(3)、(4)盐度分别介于1.05%~21.47%NaCleqv和2.07%~10.73%NaCleqv,盐度逐渐降低。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流体体系成分以H2O、CO2、Cl-、SO42-、Na+为主,贫F-、Ca2+、Mg2+为特征,特征离子比值暗示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包裹体测温表明,流体由早期的高温、高盐度、含二氧化碳NaCl-H2O-CO2体系岩浆流体在主成矿阶段(1)、(2)发生流体包裹体的沸腾作用和相分离,伴随流体沸腾、CO2逸失、温度降低等过程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晚期阶段(3)、(4),成矿体系趋于开放,流体存在大气降水混入演化为晚期中-低温、中-低盐度贫CO2的NaCl-H2O流体体系。成矿作用机制上沸腾作用是导致主成矿期辉钼矿、黄铜矿沉淀成矿的重要机制。成矿作用晚期阶段(3)、(4)流体混合作用成为成矿作用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