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通过对黄河中游北洛河的野外考察,在宜君基岩峡谷全新世风成黄土-土壤剖面中发现三层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分析,证明它们是北洛河特大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沉积物.这些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夹在全新世中期古土壤之内,其每一层记录了一期特大洪水事件.利用古水文学方法恢复了古洪水洪峰水位和流量,确定...  相似文献   
502.
新疆哈尔里克山口门子韧性剪切带作为东天山地区重要的构造记录之一,其变形期次及年代学研究对认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乃至整个东天山的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宏观与微观变形特征、变形温压条件、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厘定了两期(脆)?韧性变形,分别是早期韧性逆冲变形和晚期左旋脆?韧性走滑变形。卷入早期韧性逆冲变形的花岗岩、火山岩年代学分析表明,该期变形发生于440.1±3.2 Ma之后;未卷入该期变形的花岗闪长岩脉和辉绿岩脉年代学分析表明,早期韧性逆冲变形发生于298.1±1.0 Ma之前。结合泥盆纪?早石炭世哈尔里克山地区呈现为稳定构造环境以及存在早、晚石炭世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推断早期韧性逆冲变形形成于早、晚石炭世之交,与石炭纪陆内裂谷的闭合有关。晚期左旋脆?韧性走滑变形叠加使早期糜棱岩面理发生褶皱,结合前人获得的259±1 Ma的变质绢云母^40Ar-^39Ar年龄,认为该期变形是晚二叠世受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推挤的陆内转换压缩变形产物。  相似文献   
503.
山西梨园金矿是近年华北克拉通内部金矿找矿的新进展,其矿化样式多,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梨园金矿赋存于太古宙阜平群片麻岩和混合岩化花岗岩中,受区内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主要由爆破角砾岩型的1号矿体和石英脉型的2号矿体组成。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钾长石等,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δ34S值为0.9‰~4.3‰,平均值为3.0‰,说明硫源主要来自岩浆;方铅矿δ34S值为-12.8‰~1.4‰,平均值为-4.2‰,pH值升高可能是造成方铅矿高负δ34S值的原因。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206Pb/204Pb为16.697~16.890,207Pb/204Pb为15.239~15.267,208Pb/204Pb为42.186~45.334,均落入下地壳演化线附近,表明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可能淋滤了富Th的下地壳物质。黄铁矿的3He/4He为0.27~1.04 Ra,40Ar/36Ar为1 194.61~5 488.80,38Ar/36Ar为0.204~0.218,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壳,部分来源于地幔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的岩浆流体特点。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黄铁矿具有岩浆热液型黄铁矿的特点,辉绿岩脉和石英斑岩的部分物质可能加入了成矿过程。文章认为梨园金矿为与浅成岩浆侵入作用相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爆破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矿体不同的沉淀机制和矿物结晶过程是导致二者REE含量、S-Pb-He-Ar同位素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梨园金矿深部具有寻找细脉浸染型矿体的可能,其成矿作用是太行山中部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04.
对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开发二、三、四碱基重复类型的微卫星引物共105对(重复次数≥6),其中可稳定扩增的引物有50对(47.6%),通过多态性分析,发现有38个微卫星位点表现出多态性,从中随机选取三种重复类型微卫星各10对对北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各6对对澜沧江大刺鳅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在大刺鳅中二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筛选效率为50%,而三、四碱基重复的筛选效率分别为31.1%、35%。(2)北江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9,比澜沧江群体(0.572)高,30个微卫星位点在北江群体中共检到235个等位基因,且93.3%的引物表现为高度多态水平,18个微卫星位点在澜沧江群体中共检到120个等位基因,66.7%的引物表现为高度多态水平。(3)二碱基重复的微卫星标记在两个野生群体检出的五项多态性指标高于三、四碱基重复。结果表明,二碱基重复的微卫星比三四碱基重复的微卫星具有更高的筛选效率和多态性,北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澜沧江群体高,本研究所筛选的引物可以应用于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亲缘关系的鉴定等方面,为大刺鳅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奠定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05.
船用X波段雷达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表面波观测和研究。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从船用X波段雷达图像中确定主波传播方向的方法。X波段雷达图像中的海浪信号具有明显的尺度性和方向性。同时,curvelet变换作为一种同时具备尺度分辨率和方向分辨率的数学变换,能够对一幅雷达图像在不同尺度、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上进行分析。对一幅雷达图像进行curvelet分解并获得curvelet系数后,波浪信号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尺度和方向的curvelet系数中,从而我们可以获得带有 方向模糊的波传播方向。进而,通过计算几幅连续采集图像的互相关系数可以消除 方向模糊。同步观测的雷达图像和浮标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6.
为分析ENSO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影响,选用1951~2016年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统计数据,分析与ENSO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于粤西沿海,特别是湛江东部沿海区域;厄尔尼诺年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数(2.74次)低于拉尼娜年热带气旋数(4.50次),但登陆的热带气旋强度相对较高;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与Nino3.4海洋表面温度距平值( SSTA )、海洋尼诺指数( ONI )和南方涛动指数( SOI )等ENSO特征值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07.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基山砂体地震作用成因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剑萍  查明  牟雪梅  王辉 《沉积学报》2006,24(4):488-495
通过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对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基山砂体成因进行了研究,笔者首次提出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基山砂体沉积动力学机制为地震作用而非洪水沉积。基山砂体主要由原地震积岩(原地地震扰动层)、“似海啸岩”(准原地)、及震浊积岩(异地)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地震沉积序列和震积作用模式。地震扰动层对识别基山砂体的地震成因十分关键,震浊积岩构成基山砂体的主体,两者之间为一规模不等的震积不整合面。研究结果表明,基山砂体与超浅成侵入岩共生,地震是由深部岩浆的上拱引起,中央隆起带地震事件与岩浆侵入事件具有同时间和同空间性。  相似文献   
508.
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丹霞地貌是一重要的旅游资源。将GIS技术引入丹霞地貌研究领域,用以对江西省丹霞地貌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GIS组件式技术和ADO数据访问技术设计完成了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以更直接、系统、直观的方式实现了全省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的宏观管理。文中详细介绍了本系统的整体结构、数据结构、数据库及数据流程等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09.
The tafoni that develop in sandstone cliffs have attracted the interest of both scientis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 necklace-like tafone system, referred to here as beaded tafoni, has developed in the prominent cliffs of the Danxia landscapes within the Longhushan Global Geopark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of South 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odel of the formation of this system of extraordinary beaded tafoni. The cliffs of the Danxia landscapes of the study area are composed of an alluvial conglomerate (i.e., red beds). These Danxia landscapes have subrounded summits that are covered by vegetation and experience a nearly vertical water flow induced by gravity. Erosion and collapse of the outsized gravels and concentrated pebbles in the red beds give rise to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the beaded tafoni. The tafoni then become rounded and beaded as a result of reworking and decay by fluvial outwash. During storms, intense water flows run vertically down the cliffs and generate a whirling motion in the tafoni. Consequently, the inside walls of the tafoni gradually become wider and smoother. During the late development stage, the beaded tafoni tend to become indistinct or disappear because of the interconnection of the tafoni and subsequent merging with the bedding-controlled cavities.  相似文献   
510.
前兆性地震平静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重要的强震前兆现象, 地震平静有可能提供关于地震位置、时间和大小的有用信息,在地震预测中将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地震平静这一极具希望的前兆现象,本文将详细地阐述地震平静的定义、研究方法、存在规律、模型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