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00篇
  免费   26693篇
  国内免费   52187篇
测绘学   11850篇
大气科学   24909篇
地球物理   19416篇
地质学   58702篇
海洋学   22518篇
天文学   1448篇
综合类   7567篇
自然地理   9570篇
  2024年   518篇
  2023年   1382篇
  2022年   3531篇
  2021年   4430篇
  2020年   4458篇
  2019年   7593篇
  2018年   7224篇
  2017年   6844篇
  2016年   6875篇
  2015年   7174篇
  2014年   6519篇
  2013年   7914篇
  2012年   8233篇
  2011年   8170篇
  2010年   8187篇
  2009年   7187篇
  2008年   6722篇
  2007年   6562篇
  2006年   5991篇
  2005年   5188篇
  2004年   4745篇
  2003年   3841篇
  2002年   3649篇
  2001年   3246篇
  2000年   2731篇
  1999年   1990篇
  1998年   1789篇
  1997年   1837篇
  1996年   1413篇
  1995年   1342篇
  1994年   1200篇
  1993年   1161篇
  1992年   1014篇
  1991年   737篇
  1990年   727篇
  1989年   585篇
  1988年   500篇
  1987年   415篇
  1986年   331篇
  1985年   258篇
  1984年   296篇
  1983年   174篇
  1982年   231篇
  1981年   163篇
  1980年   125篇
  1979年   138篇
  1978年   56篇
  1977年   48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文章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学方法,对湖北徐家山锑矿床成矿期的石英、重晶石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些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纯液体包裹体和液体包裹体(气相 液相)2类,其液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为H2O±CO2±N2;石英、重晶石和方解石的均一温度分别为134~258℃、154~259℃和145~230℃,主要集中于150~200℃;流体的盐度w(NaCleq)和密度分别集中于3%~6%和0.90~0.96g/cm3。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出该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锑矿床,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热液。结合H、O、Sr、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进一步推断该成矿热液主要是经深部循环演化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72.
湘中奥陶纪沉积锰矿带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桃江县、宁乡县境内,呈近EW向展布,矿带内锰矿以质量好而著称。该成矿带的成锰沉积盆地受控于加里东期张性断裂系统,为一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一组NW向同沉积断裂,形成了一系列断陷槽,控制了沉积岩相的分布。锰矿主要产于盆地中心亚相的黑色页岩夹碳酸锰矿微相内。据矿带中锰矿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微量元素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笔者认为,该锰矿属于热水沉积成因。综合对比表明,该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值得注意的资源潜力,有可能发展为大型锰成矿带。  相似文献   
173.
云南官房铜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EPMA)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方法,首次对官房铜矿的矿物组合和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矿石矿物为中-低温热液成因,并受火山机构及断裂构造的控制;银矿物主要为碲银矿和辉银矿。矿石中银与铜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方铅矿中不含银。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含铜矿物或黄铁矿中;银的独立矿物含量低,且多呈包裹体的形式存在于黄铜矿、斑铜矿及黄铁矿中,或以微细粒状赋存于矿物颗粒间和斑铜矿的表面。  相似文献   
174.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在分析浅水三角洲形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按照供源体系、湖水深度及三角洲前缘倾斜坡度将湖盆三角洲分为9种成因结构类型;②建立了毯式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指出末端分流河道及末端决口扇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微相类型;③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砂体大面积分布的形成条件,指出敞流湖盆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④湖盆中心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流及密度底流砂体等牵引流成因砂体,也发育洪水浊积扇及滑塌浊积扇等重力流成因砂体;⑤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界面对岩性(成岩)圈闭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三角洲平原带层序界面上覆叠置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本文研究成果希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5.
湖南雪峰山地区沈家垭金矿成矿学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富文  戴平云  梅玉萍  李华芹  王登红  蔡红 《地质学报》2008,82(7):906-2008-01-30
湘西沈家垭大型金矿是雪峰山地区颇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介绍,矿体分布于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第四岩性段中,矿化作用严格受北东东向沃溪和香草湾等深大断裂和唐浒坪复式背斜的联合控制。本次研究获得该矿床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90.6±3.2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白垩世,成矿作用可能与燕山期区域性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  相似文献   
176.
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李华芹  王登红  梅玉萍  梁婷  陈振宇  郭春丽  应立娟 《地质学报》2008,82(7):912-2008-01-30
本文对广西大厂矿田拉么矿区内出露的酸性侵入岩和矿石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龙箱盖含斑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原位SHRIMP UPb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94±4Ma(95%可信度)和98.6±1.9Ma(95%可信度),矽卡岩成矿期锌铜矿石中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98.6±6Ma(95%可信度)。上述测定结果表明,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相关岩体的成岩年龄接近,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77.
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是世界著名的黑钨矿床集中区,本文选择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柯树岭和漂塘矿床)和锡钨石英脉型(仙鹅塘矿床)3个矿床石英中的白云母开展40Ar/39Ar年代学研究,测得坪年龄分别是: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是 158.9 ± 1.4 Ma(漂塘)、158.8 ± 1.2 Ma(柯树岭);钨锡石英脉型的是231.4 ± 2.4 Ma(仙鹅塘),在反等时线图上,其对应的截距年龄分别是158.8 ± 1.6 Ma、158.7 ± 1.9Ma和232.5 ± 2.4 Ma。由此表明,在崇余犹矿集区内存在两个不同成矿时期,即以黑钨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集中于160~150Ma之间,与南岭地区钨锡矿床的主成矿期是一致的;而以锡石为主的,并含有大量白钨矿的石英脉型矿床可形成于印支期  相似文献   
178.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Ms 8.0级地震(图1)。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这次地震造成约7万人死亡,1.7万人失踪,38多万人受伤,令人震撼。重灾区14个县(市)主要公路全部瘫痪,主要铁路、水库和城镇遭受重大破坏,特别是北川县城和映秀镇成为一片废墟,这次地震是继唐山地震之后我国又一个死亡和损失巨大的毁灭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资料,汶川地震的震中位于映秀镇西南2~3 km处,滑动面西倾,倾角40~59°,属于逆冲断裂型地震。主震之后一月时间内,记录了51次≥5级的余震,沿整个龙门山中段和北段分布。根据远程地震台站资料的反演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产生的破裂带长度超过300 km,震源深度在16~19 km,属于典型的大陆浅源地震,地震类型为单震—余震型,地震破裂属于单向扩展型,从西南震中区向北东方向快速扩展(图2)。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传统上称为映秀-北川断裂),是这条断裂向东逆冲运动的结果,从更大的大陆动力学尺度上考虑,这次地震破裂事件是印度/欧亚大陆持续汇聚作用下青藏高原向东扩展的表现(图3)。众所周知,龙门山构造带横亘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间,主体由三条主边界断裂组成,从西到东分别命名为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安县-灌县断裂。这些断裂主体形成于三叠纪印支运动时期,在中新生代多次活动。晚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向东构造挤出,龙门山构造带中、南段强烈挤压复活和基底拆离,形成青藏东缘宏伟的逆冲推覆构造和飞来峰群,其东缘映秀断裂向东逆冲运动,使彭-灌杂岩体推覆在龙门山前陆带中生界地层之上,推覆距离在几公里以上。野外调查和震后航空照片解译结果初步分析表明,汶川地震不仅使映秀-北川断裂发生破裂,摧毁了沿断裂带建设的所有城镇与乡村,最大地震烈度达到XI级,同时也使龙门山山前断裂带(灌县-安县断裂带)发生破裂。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构造表现为地表拱曲、挤压脊、地震鼓包、张裂隙等。地表破裂构造几何特征指示断层由西向东逆冲运动,同震垂向位移量在2.5~3 m,北川以北伴有明显的右旋走滑分量。两个地点在这次地震中受到特别关注:一个汶川县映秀镇,另一个是北川县城。映秀镇靠近震中很近,映秀断裂恰好经过该镇,从而成为断裂的命名地点。它坐落在岷江及其支流的交汇处,其中发育至少三级河流阶地。汶川地震使该镇毁灭(图版Ⅰ)。北川县城远离震中150 km之遥,但整个县城完全被地震毁灭,是汶川地震中破坏程度最大、人员伤亡最多的县城。北川县城是北川断裂的命名地点,该断裂切过县城所在的峡谷地带,呈NE-SW向延伸。这次强震产生的动能不仅使北川县城产生毁灭性破坏,同时由于地震动触发的崩滑等山地灾害,导致人员的重大伤亡(图版Ⅱ)。汶川地震带给科学家带来诸多新的思考。历史地震记录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7级地震,中小地震数量也少。而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以北的岷山构造带和以南的川滇断裂带,在历史上均发生过震级≧7级的强震,如1933年叠溪7.5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图4),说明龙门山构造带长期处于构造应力能量的累积过程中。全球定位系统(GPS)重复测量结果也显示,横穿该带现今地壳近东西向缩短率很小,数量级在1~2 mm/a,与青藏高原其他边缘相比相对较弱。这种小应变构造区孕育大地震,在世界其它大陆地区很少见,其机理和破裂过程需要科学家深入的研究和持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9.
guochunli 《地质学报》2008,82(1):1274-1284
赣南崇义县淘锡坑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属于以黑钨矿石英脉型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石英矿脉受一组北西向断裂控制,穿切新元古界。本文在淘锡坑钨矿区3个揭露到花岗岩体顶部的中段(206、106、56中段)采集到岩体顶部云英岩样品,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测得云英岩中的白云母的坪年龄分别为152.7 ± 1.5 Ma(206中段),153.4 ± 1.3 Ma(106中段),155.0 ± 1.4 Ma(56中段)。与前人用其他方法测定的花岗岩成岩和成矿年龄几乎一致。花岗岩和云英岩全岩稀土元素均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和强烈的Eu亏损特征,反映出花岗质岩浆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及其岩体结晶晚期流体/熔体相互作用。综合前人在南岭地区同类矿床的研究资料,可知南岭地区160~150Ma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东段,可能为大陆边缘弧后岩石圈伸展的构造动力学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0.
陈萌  罗哲西 《地质学报》2008,82(2):155-164
尖吻兽(Akidolestes)是新近在中国辽宁省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发现的对齿兽动物,保存了非常完整的头后骨骼。其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鼹兽超科(Spalacotheroidea)中的鼹兽科动物(Spalacotheriidae),该科是以臼齿齿尖呈对称三角形排列、上下臼齿反转咬合为特征的单系类群,是现生兽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的近亲,拥有许多兽类骨骼的原始特征。尖吻兽区别于张和兽科的特征是具有更宽大的下颌冠状突和臼齿齿尖呈更小的锐角排列。对尖吻兽的骨骼解剖学和比较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尖吻兽演化模式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