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40篇
  免费   7164篇
  国内免费   9957篇
测绘学   4106篇
大气科学   5750篇
地球物理   8043篇
地质学   19202篇
海洋学   5091篇
天文学   1017篇
综合类   3077篇
自然地理   4475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642篇
  2022年   1756篇
  2021年   2149篇
  2020年   1665篇
  2019年   1907篇
  2018年   1887篇
  2017年   1795篇
  2016年   1909篇
  2015年   2010篇
  2014年   2081篇
  2013年   2467篇
  2012年   2486篇
  2011年   2510篇
  2010年   2542篇
  2009年   2334篇
  2008年   2220篇
  2007年   2194篇
  2006年   1945篇
  2005年   1656篇
  2004年   1206篇
  2003年   1043篇
  2002年   1037篇
  2001年   956篇
  2000年   987篇
  1999年   1071篇
  1998年   811篇
  1997年   796篇
  1996年   751篇
  1995年   655篇
  1994年   582篇
  1993年   496篇
  1992年   422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186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17篇
  1974年   9篇
  1958年   16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21.
22.
IntroductionThe radiance leaving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which can be sensed by a satellite borne ra-diometer is the sum of radiation emission fromtheearth surface and each atmospheric level that aretransmittedto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The radia-tion emissionfromthe earthsurface andthe radianceof each atmospheric level can be separated fromtheradiance at the top the atmospheric level a satellitemeasured.Thus,the earth surface parameters willbe retrieved from the surface radiance after a…  相似文献   
23.
The possible response of life zones in China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response of natural vege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s of global concern. In this research, an aggregated Holdridge Life Zone System was used to study the possible response of life zones in China under doubl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with the input climatic parameters at 0.5×0.5° resolution of longitude and latitude from NCAR regional climate model 2 (RegCM2) coupled with the CSIRO global climate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life zones would become irregular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climate change. In particular, new life zones, such as subtropical desert (SD), tropical desert (TDE) and tropical thorn woodland (TTW), would appear.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EBF), tropical rainforest and monsoon forest (TRF), SD, TDE and TTW zones would appear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Cool-temperat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CMC) and warm-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WDBF) zones would appear at latitudes 25–35°N. The temperate desert (TD) in the western China would become Tibetan high-cold plateau (THP), SEBF, WDBF and temperate steppe (TS), and a large part of THP would be replaced by TRF, TDE, SEBF, TS and TTW. The relative area (distribution area/total terrestrial area) of CMC, TRF, TDE and TTW zone would increase about 3%, 21%, 3% and 6%,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relative area of SEBF, TS, TD and THP would decrease about 5%, 3%, 19% and 4%, respectively. In all, the relative area of forests (CCF, CMC, WDBF, SEBF, TRF) would increase about 15%, but the relative area of desert (TD, SD, TDE, and TTW) and THP would decrease about 9% and 4%, respectively. Therefore, responses of different life zones in China to climate change would be dramatic, and nationwide corrid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ing species under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24.
银晕中天琴RR变星金属丰度的测定对于研究银河系晕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高分辨光谱的方法难以测量银晕中较暗的天琴RR变星的金属丰度.高分辨光谱测定金属丰度的方法对恒星大气模型的依赖性较高,而恒星脉动引起的复杂大气状况对于建立正确的大气模型本身就是挑战.△S光谱方法、Caby测光方法和光变曲线的参数方法则弥补了高分辨光谱方法的不足,将能测量更远距离上的天琴RR变星的金属丰度.着重介绍了这3种方法发展的历史、具体的观测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比较这3种方法的优劣,为实际观测时方法的选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讨论了彗星中尘埃粒子的充电机制 ,带电特性和平衡电势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彗星尘埃的破碎特性和临界半径 ,得出了很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 ,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 ,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 ,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 ,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 ,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 ,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 ,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 ,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 ,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 ,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 ,进而达到扩大视场和提高归算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长期以来对德尔尼铜矿的成因存在着不同认识。从矿石组成和结构、构造来看,应属典型的块状硫化物矿石,矿床亦应属于含铜黄铁矿型矿床。但从其地质产状来看又与一般的黄铁矿型矿床大不相同,与一般的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也有较多差异。这就是本矿床类型独特之处。近年来通过工作又取得一些新资料,特别是超基性岩和矿石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本文在综合新老资料基础上,提出新看法,认为该矿床形成于上地幔,再就位于地壳浅部。其成因类型暂定为:“深部熔离—构造侵位矿床”。鉴于本矿床与一般块状硫化物矿床相比有其独特性,建议命名为“德尔尼型”。  相似文献   
28.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9.
四川石棉大水沟独立碲矿床堪称世界首例,其矿体两侧的围岩蚀变较窄,且蚀变带与矿脉及未蚀变岩呈清楚而截然的接触关系。主要围岩蚀变为白云石化、白(绢)云母化、云英岩化及电气石化等。这些蚀变作用分别发生于177.7~165.1Ma和91.71~80.19Ma。蚀变作用过程中SiO2大量析出,Al2O3、TiO2、CaO、MgO、K2O、H2O、CO2、Fe2O3、MnO则有不同程度地带入。与此同时,REE在此过程中包集体迁出,Te、Bi、AS等元素的含量则决定于蚀变作用及其强度,而与原岩无关。  相似文献   
30.
三峡重庆库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三峡重庆库区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并为之提供基础资料,为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在已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从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实测地震测线资料的再解释.采用新的处理技术方法,对本区的东西向主剖面和南北向支测线的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Pg波成像;选用场分离技术、位移数字成像技术重新处理了重力和航磁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建立深部二维构造剖面,对剖面所揭示的基底构造特征和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以及莫霍面的起伏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和细致研究.从地球物理平面场特征出发建立了岩石圈构造三维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研究思路准确、方法得当.结论可靠;沿该剖面,把可解译的断裂分为Ⅲ级:Ⅰ级为超岩石圈断裂;Ⅱ级为壳断裂;Ⅲ级为盖层断裂。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准确揭示了库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