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2篇
  免费   3390篇
  国内免费   5293篇
测绘学   2516篇
大气科学   2300篇
地球物理   2348篇
地质学   9127篇
海洋学   2292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1079篇
自然地理   2101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868篇
  2021年   980篇
  2020年   909篇
  2019年   984篇
  2018年   911篇
  2017年   831篇
  2016年   810篇
  2015年   1026篇
  2014年   919篇
  2013年   1159篇
  2012年   1256篇
  2011年   1240篇
  2010年   1191篇
  2009年   1163篇
  2008年   1148篇
  2007年   1091篇
  2006年   1127篇
  2005年   887篇
  2004年   608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A series of element concentrations sampled from four drill cores with a length about 1000 m into different skarn-type deposi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Shizishan orefield, central Tongling, southeastern part of Anhui Province. Using the multifractal method,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re analyzed. The multifractal spectrum of the major elements is left-skewed, whereas the spectrum of the trace elements is right-skewed, which show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karn formation, the trace elements were enriched only locally, and major elements transported within a much larger rang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ultifractal parameters Aa (width of the multifractal spectrum) of the four drill cores are relatively low, bu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ultifractal parameters R (spectrum symmetry parameter) and Af are relatively higher, indicating that although the non-homogeneous intens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s inconsistent, their spatial accumulation patterns are almost the same during the ore-forming process. The statistics of the mnltifractal parameters of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different locations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element migration pattern in the Shizishan orefield are consistent, and that the migr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and major elements exhibit som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92.
祁阳山字型构造质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及构造变形特征,对祁阳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传统山字型构造机制难以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诸多特征,且前人认为变形动力来源于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也与印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实为NWW向的构造背景不符,因此祁阳弧形构造并不属典型山字型构造。基于研究区构造活动的客观实际,提出祁阳弧形构造的可能形成机制:NW向基底隐伏断裂和NNE-NE向主干断裂分别于印支期和燕山期产生强烈左旋走滑活动,从而使区域NNE向构造线在中段产生左旋偏转成为NNW向,从而形成S形的祁阳弧形构造。这一机制可较好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若干特征,如关帝庙穹窿呈NWW走向、北反射弧构造形迹不显著、北弧弧顶脱位及内弧曲率大于外弧、南弧弧顶脱位、紫云-中田-高峰串珠状穹窿的形成等。上述认识对华南地区弧形构造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除山字型构造作用和砥柱作用外,还应注意断裂走滑等其他构造活动对弧形构造的制约,以及多次构造活动叠加对构造形迹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3.
传统的机械式电位器控制电路难以满足高精度的信号调节要求,而且具有调节不方便、体积大、重复性差等弱点;为此,利用USB即插即用的优点,设计了基于USB的DCP控制电路;这里详细介绍了USB设计模块、DCP控制模块、固件程序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是成功的,在输入1 V的正弦信号情况下,输出信号的调节精度可达1 mV,实现了输出信号的高精度调节,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4.
新疆坎儿井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新疆坎儿井的构成、特点、研究意义,分析了坎儿井衰退状况及其原因,列举了已进行的坎儿井保护工作,提出了坎儿井于枯断流的综合治理对策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5.
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复合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构造运动时期先后的问题,而且在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本文以山东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为例,通过区域构造、Ⅶ—支构造断裂特征、闪长玢岩构造特征、矿体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Ⅶ—支构造的新老构造体系、同一构造体系复合现象突出,多表现为构造形迹的归并。其中成矿断裂的多期活动、构造性质的多次变化、成矿作用的多次叠加是矿体形成的关键因素;在NEE向Ⅶ—支构造与近SN向脉岩截接部位形成矿体,低级序的NNE、NE、NEE向构造成为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96.
"5.12"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立即采用"赛斯纳"高空遥感飞机,携带高清晰彩色数码相机及先进的POS系统,迅速获取了重灾区的航摄图像数据。本文以震中附近的映秀镇地区为例,简要介绍了以该高质量航摄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快速进行震后重灾区灾情及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7.
由TIN模型自动生成等高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TIN模型及其数据结构,主要从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角度,研究基于TIN模型(不规则三角网)的等高线的自动绘制问题。同时,用VB设计程序,通过实验证明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8.
199.
现代地图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符号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了其符号本身,应当把它当作一种语言来研究,即地图语言。地图语言使人们使用地图进行空间认识更加贴近现实,使地理空间信息的传输更加准确、生动和形象。文中主要对现代地图语言的形成,现代地图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即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触觉符号,以及地图语言的本质即视觉变量、听觉变量和触觉变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GI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GEOXT的出现正是符合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物。GEOXT这一款仪器将GPS与GIS结合在一起,利用GPS技术得出GIS的成果。文中在说明天宝GEOXT数据采集系统配置及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总结了数据采集的3种模式:单机码相位测距、后差分改正和实时差分改正数据采集,并对数据采集的技术流程、点位精度、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不同采集时间间隔对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