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8篇
  免费   3375篇
  国内免费   5344篇
测绘学   2628篇
大气科学   2119篇
地球物理   2499篇
地质学   9462篇
海洋学   2707篇
天文学   192篇
综合类   1297篇
自然地理   2213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871篇
  2021年   1084篇
  2020年   799篇
  2019年   1053篇
  2018年   929篇
  2017年   841篇
  2016年   847篇
  2015年   1020篇
  2014年   964篇
  2013年   1219篇
  2012年   1259篇
  2011年   1260篇
  2010年   1158篇
  2009年   1151篇
  2008年   1186篇
  2007年   1149篇
  2006年   1122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755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522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 2 2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在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灾害时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及 32个二级分区 ,确定了地质环境、气候气象和人为活动因素三大类致灾主控因子 ;构造了三种地质灾害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框架 ,建立了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42.
四川平武稀有金属花岗岩与绿柱石的成矿属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四川平武稀有金属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阐述该区花岗岩与绿柱石的成矿关系。研究表明:平武花岗岩体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钠长石、钾长石和白云母;岩石化学成分铝过饱和、富钠、富碱性,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富含Be,W,Sn,Li,Ta,Rb等稀有元素;属花岗岩浆高度分异演化晚期阶段的产物;由岩浆期后的云英岩化形成气成-热液型绿柱石宝石矿床。  相似文献   
943.
绿柱石的辐照赋色与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电子加速器为辐照源,对四川,新疆等产的无色绿柱石进行了辐照改色处理。在改色实验中,对辐照源的输出功率,电子能量,扫描面积,扫描速度,辐照剂量等参数,及辐照后样品的辐照效应,环境适应性,时效考验等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并拟定出一套适合不同成因的无色绿柱石辐照改色的优选方案,对绿柱石的辐照机制和应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4.
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种判断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储层样品中有机抽提的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合油层物性,地层测试和试油资料编制织识别油、水,干层的图版,提出判别油、水、干层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确定油层的地球化学参数的下限,并运用此方法对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主要油层分布段的油、水、干层进行判别。根据试油资料验证表明,地球化学判断结果比传统的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判断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45.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performance in seismic design instead of the strength of structures.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the structure deformation (displacement) can describe the damage more properly and directly than the strength (force). The displacement design spectra need to be constructed within more wide range of the period and the damping for the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相似文献   
946.
947.
Samples of mylonite, ultramylonite and phyllonite were collected from 5 localities in the Anhui par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for40Ar/39Ar chronological studies. Among them 4 samples from 3 localities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yielded40Ar/39Ar plateau ages of 128 —132 Ma; and 2 samples from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Zhangbalin uplift and eastern margin of the Bengbu uplift gave the same40Ar/39Ar plateau ages of 120 Ma. Isochron analyses and other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 that the data are reliable. The data are interpreted as cooling ages of sinistral strike-slip deformation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younger ages from the north might be related to slower strike-slip rising.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rge-scale left-lateral displacement in the Tan-Lu fault zone took place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rather than in Late Triassic (Indosinian) as proposed by some geologists. Therefore, this fault zone is an intracontinental wrench fault rather than a transform fault or suture line developed during formatio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948.
长春市地下水开发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彩霞 《吉林地质》2001,20(1):53-56,60
本文根据近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赋存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述了长春市由于不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而产生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削减、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49.
边界条件对土层粘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汉龙  高玉峰  朱伟  费康 《岩土力学》2001,22(4):408-412
边界条件是土层粘弹性地震反应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地表面,一般作为自由边界,而对于地下深处基岩面,边界条件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静止边界,二是非静止边界的。首先给出了在时间域内单层地基一维土层粘弹性地震反应封闭解析解,然后从理论上分析边界条件对土层粘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认为采用静止边界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得到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符合天然地震记录形式,而采用非静止边界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得到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初始阶段出现较大幅度的振荡现象,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这种振荡现象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当土层阻尼较小或剪切波速增长时,振荡现象加剧;当土层阻尼比较大或剪切波速减小时,振荡现象减弱。此外,采用非静止边界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表现出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层对基岩输入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逐步转化为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950.
铜陵花树坡铜矿床伴生金以矿物态为主,分散态极少;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金矿物粒度较细,全部以包体金存在;金的理想回收率为5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