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3篇
  免费   2569篇
  国内免费   4215篇
测绘学   2315篇
大气科学   1503篇
地球物理   1753篇
地质学   7338篇
海洋学   2019篇
天文学   200篇
综合类   917篇
自然地理   1712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664篇
  2021年   829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823篇
  2018年   652篇
  2017年   601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791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977篇
  2012年   1010篇
  2011年   1001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919篇
  2008年   979篇
  2007年   943篇
  2006年   945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天然热释光技术在海洋油气田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沉积物热释光能有效地反映海洋环境下深部油气田引起的微弱放射性异常。热释光在不同的测试粒级、不同的岩性中的丰度不同,结果为粗粒级>细粒级、砂岩>粉砂质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热释光也与部分金属元素含量有关,Ti、Ba、Zn、Fe^3 /Fe^2 与热释光呈正相关关系。热释光与烃类也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不同采用深度热释光测量结果表明,热释光剂量随沉积物的沉积深度和沉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深层样的热释光对油气藏的指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2.
应用TG-D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N’-双(2-氨丙基)草酰胺合铜(Ⅱ)单核配合物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行为;分别用微分法(Achar法)和积分法(Coats-Redfen法)对其非等温TG数据进行了解析。通过对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该配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根据TG曲线计算出了E,lnA和S^*,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E与ln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93.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94.
黄东海海区总悬浮物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黄东海水体散射特性非常复杂,这是造成该海域水色区划特点显著的原因之一。文中利用2003年4月黄东海试验数据(HD200304)对总悬浮物(TSM,Total Suspended Matter)的后向散射概率~bbs和单位散射系数bs*进行研究。基于对现场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开发了总悬浮物后向散射概率模型,通过相对偏差分析表明,有近90%的样品反演相对偏差控制在±30%之内。对总悬浮物单位散射系数研究时,选择555 nm为参考波段,开发了不同波段间总悬浮物单位散射系数关系模型,通过相对偏差分析表明,有近94%的样品反演相对偏差在±10%之内,反演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95.
朱刚  杜月中 《海洋工程》2007,25(4):15-20
对三维潜标拖缆在规则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集中质量法给出了缆绳在规则波作用下的控制方程,然后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由端边界条件:质点型和艇型自由端边界条件,前者把拖体视为作三个自由度线运动的质点,而后者把拖体视为作六自由度运动的艇体,最后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潜标拖缆在规则波的作用下,不仅作近似的简谐振动,还会在横向、垂向产生一个偏移量,该偏移量的大小随浪向角的变化而变化,另外受遭遇频率的影响,振动的幅值也随浪向角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
2003年8月,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浮游植物色素进行分类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的叶绿素类以叶绿素a和b为主,叶绿素a浓度最高;光合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极少,浓度很低;光保护色素种类较多,浓度较高,其中以Zea,Diadino,β.β-Car和Viola为主。  相似文献   
97.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具有成像清晰、获得三维图像、进行多标记观察等优势。本文扼要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和特点,着重阐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海洋动物配子发生;受精过程中细胞内Ca~(2 )变化、肌动蛋白转移和蛋白激酶变化;胚胎和幼体发育的三维成像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LSCM在DNA含量、RNA含量等领域的定量、定性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8.
ARGO剖面浮标数据质量控制过程剖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ARGO计划的观测目标是能取得精度分别为0.5℃和0.01PSU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然而,由于目前海水盐度是采用海水电导率间接导出的,而测量海水电导率的传感器很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必须对获得的ARGO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文章详细介绍了ARGO剖面浮标资料实时质量控制模式和延时质量控制模式及其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等。  相似文献   
99.
北极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多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气候系统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海冰面积和厚度的减小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楚科奇海是海冰面积变化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文章利用积累了9a的高分辨率海冰分布数据研究海冰面积的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年的冰情有显著的季节内变化,海冰面积距平曲线体现了不同时期海冰面积变化的动态过程.在1997~2005年间,楚科奇海海冰面积经历了轻(1997年)-重(2000~2001年)-轻(2002~2005年)的变化过程.9a的数据总体上体现了海冰面积减小的趋势,2005年的冰情呈现了历史新低.每年融冰期的长短与冰情轻重有密切的关系,冰轻年份融冰开始时间早,冻结结束时间晚.各年海冰面积最小值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各个年份海冰最小面积差别很大.有的年份只有4%,而重冰年可以大于50%.文章采用4个重要参数表达海冰多年变化.其中海冰面积指数反映了当年总体平均的海冰面积距平;海冰最小面积反映了融冰期海冰的极限情况;上一个冬季的气温积温也与翌年海冰面积有良好的关联;分析了风场对海冰的影响,表明风场在融冰期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海冰的覆盖面积.  相似文献   
100.
渤、黄、东海陆架底质的形成分布与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海侵密切相关。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以来 ,潮流是渤、黄、东海陆架上的永久性主导作用应力。为从长期沉积动力演变过程的角度 ,探讨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形成分布的有关成因问题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 ,再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 6个时期渤、黄、东海陆架潮流作用下海底的冲淤格局及底质分布。结果表明 ,扬子浅滩南侧东海外陆架的砂质沉积基本上是自 - 80 m海面以来形成的。扬子浅滩形成于 -5 2 m海面之后 ,至 - 3 0 m海面时已有一定规模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 ,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扬子浅滩。南黄海中部泥自 - 5 2 m海面时就已开始形成 ,- 3 0 m海面时范围很大 ,侵入北黄海 ,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 ,逐渐调整到现在的范围。渤海中央泥、北黄海西部泥、浙闽岸外泥、辽东半岛西侧与北侧的砂质沉积、西朝鲜湾与江华湾中的砂质沉积以及苏北浅滩是自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逐渐形成的。海州湾中砂质沉积形成的盛期在公元 8世纪之后。济洲岛西南泥、南黄海东部泥很可能分别形成于 - 3 0 m海面、- 5 2 m海面以来。全新世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 2个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前为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宏观格局的形成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至今为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