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449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将混沌遗传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简称CGA)引入高层结构的风振控制优化中,对采用黏弹性阻尼器来控制风振响应的高层结构进行参数优化;用Matlab语言编制了均布法、迭代法、简单遗传算法(Simple Genetic Algorithm,简称SGA)和混沌遗传算法的风振控制优化分析程序;对9个高层结构进行风振控制优化,对比了算法程序的计算效率以及无控、均布、迭代、SGA和CGA工况下的结构风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混沌遗传算法可以应用于高层结构风振控制优化之中;混沌遗传算法的计算效率比简单遗传算法最高提升了29%;经混沌遗传算法优化后,黏弹性阻尼器附加给结构的附加阻尼比与均布和迭代相比最高分别提高了61%和22%,CGA工况的顶层加速度响应与均布和迭代法相比最高分别减小了14%和12%。为高层结构风振控制优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2.
基底隔震已经大量应用于一般民用建筑中,被认为是在剧烈地震中保护建筑物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但对于核电站这类特殊的建筑物应用较少,且研究比较薄弱。介绍了核电站水平及三维隔震装置的研发及性能测试,概述了核电站隔震系统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和核电站隔震设计规范,指出了在核电站中应用隔震技术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核电站隔震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3.
张玉军  杨朝帅  徐刚 《岩土力学》2014,35(5):1461-1469
在自主研制的孔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有限元程序中引入Taron等提出的颗粒聚集体的压力溶解模型,针对一个假设的实验室尺度且位于非饱和石英颗粒聚集岩体中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模型,拟定两种计算工况:(1)孔隙率和渗透系数是压力溶解的函数;(2)孔隙率和渗透系数均为常数,进行4 a处置时段的数值模拟,考察了岩体中的温度、颗粒界面水膜及孔隙中的溶质浓度、迁移和沉淀质量、孔隙率及渗透系数、孔隙水压力、地下水流速和应力的变化、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工况1计算终了时,压力溶解使得孔隙率和渗透系数分别下降到初始值的43%~54%、4.4%~9.1%。在核废料释热温度场的作用下,工况1、2中的负孔隙水压力分别为初始值的1.00~1.25倍、1.00~1.10倍,前者表现了压力溶解的明显影响;两种工况的岩体中的应力量值及分布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4.
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南京细砂累积变形预测公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礼伟  庄海洋  陈磊  李浩 《岩土力学》2014,35(11):3170-3176
列车振动荷载引起的路基长期沉降问题一直是影响列车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首先,采用GDS空心圆柱扭剪仪对新近沉积的南京细砂重塑样进行循环三轴试验研究。在该基础上,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累积变形模型公式,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已有多种公式应用于南京细砂动力累积变形的预测时的可行性,给出了相关预测公式的模型参数参考值。根据试验结果,考虑试验围压对土体累积变形的影响规律,对部分公式进行了初步修正,扩大了相关预测公式的使用范围。研究成果对长江中下游轨道交通路基的长期沉降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5.
依托中国“大洋一号”第20和第21调查航次,分析测定了东、西赤道太平洋4个站位的颗粒态生物硅浓度及其粒级结构。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采样站各层位颗粒态生物硅(PBSi)总浓度分布范围为5~65 nmol/dm3,东赤道太平洋的调查站位颗粒态生物硅的总浓度平均值达46 nmol/dm3,是西赤道太平洋的近3倍。PBSi的粒径结果显示在东赤道太平洋调查站位0.8~20 μm粒径颗粒是PBSi的主要来源,其平均贡献率高达64%;而在西赤道太平洋2种粒径的生物硅贡献率相当。营养盐分布对PBSi的浓度及粒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硅质泵”的组成结构,是控制大洋生物泵运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6.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发的《全国土壤碳储量及各类元素(氧化物)储量实测计算暂行要求》,以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单元(4 km2)为计算单位,对哈尔滨-绥化地区表层土壤(0~20 cm)氮储量进行计算.研究了不同生态系统和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氮储量、氮密度的差异,研究了20年来土壤氮储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氮储量略微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对土壤的固氮效果显著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7.
鲁西孟家屯一种细粒斜长角闪岩的锆石SHRIMP年代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鲁西孟家屯地区一种细粒斜长角闪岩变质侵入体的矿物岩相学和锆石微区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锆石离子探针测定获得了2604±11Ma的变质作用年龄。结合孟家屯岩组的年龄资料和鲁西地区的岩浆活动时代特征,认为鲁西地区在2.65~2.6Ga时期是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与同时期华北地台其他地区的构造活动有很大的差异,具有其独特的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8.
本文描述了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情况,有助于读者对中国资源环境科学数据的发展增加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9.
陈亮  刘春莲  庄畅  车晓光  吴洁 《沉积学报》2009,27(6):1155-1162
通过分析三水盆地古近系下部岩心的稀土元素丰度和分布模式,并结合其它地球化学指标(Fe/Mn, Mg/Ca),重建了古近纪早期的古气候条件。岩心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于7.06~230.01 μg /g之间,平均值为142.32 μg/g。接近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成分(UCC),略低于北美页岩。沉积物显示轻稀土相对富集、右倾斜型、Eu中度亏损以及Ce异常不明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岩心各深度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非常相似,且与UCC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基本一致。表明沉积物具有较为一致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理,而且源区具有大陆上地壳性质。岩心沉积时期古气候变化经历了较为干燥—温湿—温湿与干旱气候交替出现—以温湿气候条件为主的四个阶段。总体上显示明显的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140.
分析了市级电视气象节目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走"小、灵、快"的道路,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贴近观众,贴近生活,深入挖潜出新,以满足城市观众日益提高的收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