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基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软弱夹层的微观结构与工程性质 ,变形机理的数值与相似材料模拟及变形监测与预测预报分析等几个方面 ,对一大型倾斜楔体滑坡进行了长期全面深入的研究 ,对保证矿山安全运营及防灾减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2.
The305Geotransectionsurveysonstratigraphy,deposition,structurology,petrographyandexplorestogeophysicsfieldcharacterinthecrustanduppermantle.Thelithosphericevolutionanddynamicprocess,andtheirrelationshipwithmineralformationandpetroleumreservoirinwestern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werestudied(Wu,etal,1990).The305GeotransectionisfromBurqintoMazar.Weworkedinthenorthernsegmentof305Geotransection.ThesegmentpassesthroughthewesternedgeofJunggarBasintotheNorthernTianshanMountainfrontwiththelengt…  相似文献   
203.
4种填料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甘村水库是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的一座典型高产渔业水库,为了解该水库枯水期的轮虫群落动态特征,于2006—2007年的三个枯水期时段对该水库每进行了周一次的高频率采样.分析水库中轮虫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及相关生态因子间关系.共采集到轮虫32种,主要丰度优势种为热带亚热带水体常见的臂尾轮属种类:尾突臂尾轮虫和裂痕龟纹轮虫.由于受鱼类捕食压力影响,甘村水库轮虫优势种具有个体小、有被甲的特征三阶段枯水期之间轮虫丰度变化范围为170—2152ind./L,三个枯水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枯水期Ⅰ的轮虫丰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枯水期,枯水期Ⅱ的轮虫丰度最低,枯水期Ⅱ轮虫丰度低的原因是由于刚经历了夏季丰水期,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减少,轮虫的食物减少和鱼类捕食压力增加导致丰度降低.采样期间轮虫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0.6—677.5μg/L,三个枯水期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364).轮虫的丰度变化主要与水体中鱼类捕食、叶绿素a浓度(食物)等因子有关,由于水体中生物量主要贡献者——大个体轮虫较少但稳定,甘村水库轮虫的生物量变化不明显.对三个枯水期轮虫种类的聚类分析表明轮虫的种类组成在丰水期前后的两个枯水期时段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前8个优势种的丰度贡献率看,甘村水库枯水期轮虫群落组成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4.
本文利用贵州省金沙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成果,分析了耕地土壤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土壤整体表现出富硒特征,土壤硒主要继承于母岩,在同一成土母岩环境下,硒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质地关系表现为黏土>壤土>砂土,表明土壤中与有机质相关的硒占总硒的主要部分,硒可能赋存于腐殖质与黏土中。稻谷中硒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其根系土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p<001),推测研究区水稻土中有机硒主要以胡敏酸硒形式存在,且占了土壤总硒含量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5.
为探明珠江口黑鲷海捕苗种与人工繁殖苗种间的形态差异,作者采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采集自珠江口两岸的海捕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i)苗种与2个繁殖场的人工繁殖苗种进行形态差异比较,比较了不同样品组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可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项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9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汕头苗场(ST)样品组与另外3个样品组距离最远,判别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以对该样品组判别准确率最高;可数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组间背鳍鳍条数、鳃耙数、椎骨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样品组间的形态差异,各分析方法获得结论基本类似,相互印证。该研究结果显示,采集自不同繁殖场的黑鲷苗种与珠江口海域野生苗种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但没有证据显示这种差异已导致黑鲷野生和养殖群体间明显的形态分化。  相似文献   
206.
采用2002—2016年6—9月Aqua/MODIS叶绿素a产品分析珠江冲淡水在南海北部生态效应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6月来自陆源的营养物质在西南季风作用下向河口以东陆架区输运, 浮游植物增殖, 叶绿素a含量增大; 7月河口以东高浓度叶绿素a覆盖面积达到最大; 8月在减弱的珠江径流和环境风场共同影响下, 口门外海高浓度叶绿素a覆盖面积明显减小; 9月北部陆架区处于东北季风影响之下, 河口以西覆盖面积逐渐增大。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知, 珠江径流量是口门外海高浓度叶绿素a覆盖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 且这种影响有一个月左右的滞后效应。显著大于(小于)多年平均的珠江径流量和环境风场等因素共同作用, 导致2008(2004)年表现为高浓度叶绿素a覆盖面积的极大值(极小值)年份。叶绿素a在南海北部陆架区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受冲淡水过程影响, 订正过的卫星叶绿素a产品可以用来讨论珠江冲淡水的季节及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207.
水产动物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可用于评价其种群遗传。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辽河(LH)、黄河(HH)、长江(YZ)、瓯江(OJ)、闽江(MJ)和南流江(NLJ)水系野生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一步分析了6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在6水系群体中检测出26种脂肪酸,其中C20:5n3、C18:1n9、C22:6n3、C16:0、C20:4n6、C18:2n6和C18:0为主要种类,其总和占总脂肪酸的74%以上;(2)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8种判别贡献较大的脂肪酸,分别是C17:0、C18:0、C20:0、C22:1n9、C18:3n3、C18:3n6、C20:2n6和C22:5n3,据此分别建立判别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8.33%;(3)聚类分析显示:OJ与MJ群体的欧氏距离最小, HH与YZ群体的欧氏距离比OJ与MJ群体的要大,NLJ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的欧氏距离相对最大;(4)6群体间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2.99%—30.00%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在3.2732—3.3204之间。综上,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表明6水系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脂肪酸可以有效鉴别6水系野生绒螯蟹种群,整体上南流江群体和其余5群体间相距最远;本研究结果可为绒螯蟹种质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8.
水母类在自然海区的食物组成是摄食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管花萨氏水母(Sarsia tubulosa)和八斑芮氏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的现场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管花萨氏水母和八斑芮氏水母现场摄食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管花萨氏水母摄食食物31种,八斑芮氏水母29种;两种水母从食物组成上看,属于杂食性生物,其食物包括浮游动物、真菌、浮游植物、陆地植物碎屑等;管花萨氏水母和八斑芮氏水母二者互为捕食对象;二者摄食的食物类群具有相似性,主要来源于节肢动物门和颚足纲,均以太平真宽水蚤为摄食优势种,分别贡献两者食物总量的45.14%和42.42%。高通量测序技术是深入探究水母现场食物组成新的技术手段,两种水母的现场食物组成结果为水母摄食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9.
通过在野外观测基地和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开展的前散式和透射式能见度仪对比观测试验,获取了能见度和其他气象与环境要素的同步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大气环境条件下能见度测量值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在能见度环境模拟舱内,两种能见度仪的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自然环境中,两种能见度仪的测量值差异随能见度上升而快速增大。在不同天气现象出现时,前向散射仪与大气透射仪的测量值比值(VIS_(FS)/VIS_(T))规律性变化明显,总体呈现随能见度上升而增大的趋势。无降水时,低湿情况下大气颗粒物吸收作用明显,透射能见度仪测量值远小于前散能见度仪测量值,两者均随PM_(2.5)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其差异也随之减小;高湿情况下大气颗粒物的散射作用在大气消光中占绝对优势,两种能见度仪测量值趋近。  相似文献   
210.
基于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GPS探空观测数据,分析了东南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经向断面大气垂直结构的基本特征、季节变化和纬向差异.不同断面的大气垂向结构差异显著,但也具有共同特征,4000 m以下低空的气温和湿度明显高于高空,而低空风速明显小于高空风速,8000 m以上高空各个观测要素的垂直变化较小,整个断面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