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477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487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我国饮水安全与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及《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中的调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总体分布特征及 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按照中部、东部和西部划分,饮水不安全人口在数量上中部多东部少,中部为1.4 亿人,东部为0.7 亿人;在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上,西部多东部少,西部为40%,东部为27%。饮用高氟、苦咸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以及水量缺乏等不同类型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特点各不相同,高氟水主要在华北地区,在天津饮用高 氟水人口占不安全人口的70%;饮用污染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青海西藏以东大部分区域。进一步分析讨论了不同饮水安全问题(高氟、高砷、污染水、水量缺乏等) 的成因及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严格防治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加 强雨水集蓄利用以及制定应急机制和预案等一系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的 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2.
为进一步探明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依据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6—2018年大田控水试验数据以及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8年气象数据,验证农业生产系统模拟(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ion,APSIM)模型模拟不同...  相似文献   
93.
赵玉衡  王悦颖  陈丽娟  龚振淞 《气象》2024,50(4):499-51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和中国2400个站的气候观测数据,对2023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2023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但空间分布不均且季节内变化明显。秋季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造成我国气温显著偏高;9月呈“两脊一槽”型,巴尔喀什湖低槽活动导致西北地区降水增多;10月呈“两槽一脊”型,导致北方地区偏暖加强;11月呈“西高东低”型,东路冷空气增强,东北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较常年偏强、偏西,脊线9月异常偏北、10月偏南、11月接近常年。印缅槽9月显著偏强,10—11月接近常年。9月印缅槽偏强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共同导致了长江中下游以北至黄河下游地区多雨;10—11月东部地区水汽条件整体偏差。9—10月近海台风频繁活动,造成华南地区降水偏多。2023年秋季我国气候受到大气季节内变化的显著作用,热带海温异常的影响不典型。  相似文献   
94.
对于点苍山-石鼓变质带区域划分的意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翟明国  从柏林 《岩石学报》1993,9(3):227-239
在以往的研究中,点苍山和哀牢山被认为是同一个变质带。对石鼓带的划分也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认为点苍山和石鼓变质带同为扬子基底的一部分,应属于滇东变质区。它们是在元谋-大红山群之上发育的一套中晚元古变质岩带,具陆内地台型火山-沉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怀安蔓菁沟高压麻粒岩混杂岩带产在太古宙怀安杂岩南缘与花岗岩带交界处,由高压基性麻粒岩、辉长质麻粒岩、英云闪长质麻粒岩和少量夕线石榴片麻岩相间排列的席状岩层构成,岩层间被高应变带或剪切带分隔。高压基性麻粒岩是石榴辉石麻粒岩。据石榴石斑晶内包裹的早期矿物(Cpx+Q)估算的早期高压变质作用条件:T=800℃,P>1.4GPa。环绕斑晶的后成合晶反应边矿物组合(P1+Opx+Hb+Cpx)的变质条件为:T=820℃,P为0.7~0.9GPa。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2.65Ga,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1.82Ga,锆石U-Pb一致线年龄1.83Ga。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原岩代表晚太古代陆壳的最下部,大约在2.7Ga从上地幔分异出来,可能经壳下垫托作用加在早期陆壳底部,随后经历高压变质作用。早元古代晚期,由于地壳规模的大型逆冲作用,使其上升,并经受褶皱形变、剪切推覆和退变质等作用的改造,形成高压麻粒岩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96.
田明中  曹伯勋 《现代地质》1993,7(4):421-427
本文对周口店新发现距今11~1.9万年的东岭子洞穴堆积物进行了成因研究,认为该套堆积物并非全属岩溶堆积物,其中也有风成黄土沉积。应用古地磁、热发光及铀系法等年代学方法测定,认为这套堆积为距今11~1.9万年间沉积,弥补了周口店地区近5万年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空缺,是一个含有丰富地质事件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97.
长江流域旱涝典型年大气水汽输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125个探空站一日两次自地面至100hpa共11个层次上的观测资料,对长江流域典型夏涝年(1980年)和夏旱年(1985年)我国大气中水汽总输送场、涡动输送场及散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汽总输送场从西北、西南和东南三支气流携带的水汽交汇于长江流域,且整个水汽输送场稳定持久,则在水汽辐合带附近导致大量降水,形成洪涝;反之,当三支气流微弱不稳定,不能形成水汽辐合带条件,则形成干旱。涡动输送亦反映出类似的特征。稳定且强盛的西南气流水汽输送是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和原因。  相似文献   
98.
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计算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海面地形的研究现状,并根据几何水准求得了中国近海的海平面倾斜及其精度.给出应用水文资料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公式及其计算结果.探讨了由球函数模型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理论和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
Cong  Bolin  Wang  Qingchen  Zhai  Mingguo  Zhang  Ruyuan  Zhao  Zhongyan Ye  Kai 《Island Arc》1994,3(3):135-150
Abstract Based on petrological, structural, geo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research, the authors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rock study since 1989 by Chinese geoscientists and foreign geoscientists in the Dabie-Su-Lu region. The authors introduce and discuss a two-stage exhumation process for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that have various lithologies; eclogite, ultramafics, jadeitic quartzite, gneiss, schist and marble. The metamorphic history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at is, the pre-eclogite stage, coesite eclogite stage, and retrograde stage. Prior to UHP metamorphism, the ultramafics had a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assemblage of mantle and others had blueschist facies assemblages. The granulite facies assemblages, which have recorded a temperature increase event with decompression, have developed locally in the Weihai basaltic rocks. Isotopic ages show a long range from > 700 Ma to 200 Ma. The diversity in protoliths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may be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of isotopic ages older than 400 Ma. The Sm-Nd dating of ~ 220 Ma could reflect the initial exhumation stage after the peak UHP metamorphism in relation to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blocks and subsequent events. Petrological and structural evidence imply a two-stage exhumation process. During the initial exhumation,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were sheared and squeezed up in a high P/T regime. In the second exhumation stage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were uplifted and eventually exposed with middle crustal rocks.  相似文献   
100.
用连续滴定量热法测定了四元体系Li_2B_4O_7—Li_2SO_4—LiCl—H_2O及其次级体系Li_2B_4O_7—Li_2SO_4—H_2O和Li_2B_4O_7—LiCl—H_2O 298.15K时的稀释热,并结合Debye-Hückel热焓极限公式研究了该体系的平均表观摩尔热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