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477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487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国际火山学及地内化学会议以古老火山作用和现代类比为主题,对地幔化学演化、火山作用模型、火山岩含矿潜力和火山灾害防治等15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展示了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研究古老火山和现代火山所取得的新进展,提供了火山学家、岩石学家、经济地质学家和环境地质学家相互合作的机会。将火山学研究与岩石圈深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相结合,以期建立较完整的有关岩石圈四维演化的总体认识。对大陆板内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活动给予更多关注。对洋底火山作用有新的认识。有关火山岩成矿的交流侧重在金刚石、镍和铂族元素。强调对构造、火山和成矿三者的统一研究。对火山灾害的防治有了更多的技术和装备。会议还讨论了火山学和岩石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2.
西昌盆地晚三叠世三角洲的发现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湾组(T_3b)河湖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三角洲沉积体系之所以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因为它具有自身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993.
华南地区燕山期两种不同矿化花岗岩类中锆石的标型特征有较明显区别。第一类花岗岩锆石的比重、硬度、红外光谱频率均低于第二类花岗岩锆石,而晶胞常数正相反,第一类花岗岩锆石较富含W、sn、Be、Nb、U、Th REE,第二类则富含Cu、Pb;第一类花岗岩锆石表面微结构特征有熔蚀坑、裂纹呈网状、附生物形态不定,第二类则表面无熔蚀坑,裂纹和附生物均较规则等。本中探讨了锆石标型特征控制因素和形成规律。为锆石及母岩的成因物质来源、成岩成矿提供矿物学标志和信息。  相似文献   
994.
根据钻孔崩落资料确定剑川地区应力场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钻孔崩落的力学机制、产生环境及其与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关系,介绍了超声波井下电视的测井原理、操作技术和钻孔崩落测井资料分析方法。根据一口800米深钻孔的超声波井下电视测井获得的崩落资料,确定剑川地震活动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20°E。这与近两年来在该区采用水压致裂法测定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N15°E是十分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根据地图要素的形态分离结果,通过相互间几何关系与拓扑关系的建立,以图论为基础,重点论述了水深符号的识别、等深线值的自动标注和形态分离与识别结果的推理验证。  相似文献   
996.
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翟国庆  高坤  俞樟孝 《大气科学》1995,19(4):475-480
本文利用美国PSU/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1991年7月4—5日浙西皖南山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尺度地形对强降水区的分布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强降水中心位于山地附近;地形的动力及屏障作用对气流有明显影响;山区的水汽和热量对静力不稳定亦具有相当作用。  相似文献   
997.
Petrological analysis, zircon trace element analysis and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of retrogressed eclogite and garnet granulite from Bibong, Hongseong area, SW Gyeonggi Massif, South Korea provide compelling evidence for Triassic (231.4 ± 3.3 Ma) high-pressure (HP) eclogite facies (M1) metamorphisms at a peak pressure–temperature (PT) of ca. 16.5–20.0 kb and 775–850 °C. This was followed by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ITD), with a sharp decrease in pressure from 20 to 10 kb and a slight temperature rise from eclogite facies (M1) to granulite facies (M2), followed by uplift and cooling. Granitic orthogneiss surrounding the Baekdong garnet granulite and the ophiolite-related ultramafic lenticular body near Bibong records evidence for a later Silurian (418 ± 8 Ma) intermediate high-pressure (IHP)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 prograde PT path with peak PT conditions of ca. 13.5 kb and 800 °C. K–Ar ages of biotite from garnet granulites, amphibolites, and granitic orthogneisses in and around the Bibong metabasite lenticular body are 208–219 Ma, recording cooling to about 310 °C after the Early Triassic metamorphic peak. Neoproterozoic zircon cores in the retrogressed eclogite and granitic orthogneis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protoliths of these rocks were  800 and  900 Ma old, respectively, similar to the ages of tectonic episodes in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of China. This, and the evidence for Triassic HP/UHP metamorphism in both China and Korea, is consistent with a regional tectonic link within Northeast Asia from the time of Rodinia amalgamation to Triassic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and with an eastward extension of the Dabie–Sulu suture zone into the Hongseong area of South Korea.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冷原子光学的发展尤其是原子干涉技术的发展,在测量重力场和定位定向等方面产生了新的方法手段,这将对大地测量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首先论述了原子干涉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而阐述了原子重力梯度仪和原子干涉陀螺仪的设计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在卫星重力梯度测量和惯性导航中的应用,指出利用原子干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在上述方面的精度和可靠性。最后论述了现有原子干涉测量技术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9.
翟庆国  李才  黄小鹏 《地质通报》2006,25(12):1419-1427
西藏羌塘中部角木日地区出露有大量的二叠纪玄武岩,岩石由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组成,SiO2含量在43.87%~54.25%之间,K2O含量较高,平均为0.58%,TiO2含量中等偏高,平均为1.60%,P2O5含量也较高,平均为0.48%,Zr/Y比值平均为6.04,Zr/Nb比值平均为9.88,明显具有富集地幔的特征;∑REE平均为147.5×10-6,轻稀土轻微富集,LaN/SmN比值平均为1.98。这些特征和三江地区的准洋脊型玄武岩一致。综合玄武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二叠纪玄武岩可能形成于准洋中脊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聚煤盆地的形成及其含煤性是在一定地质历史条件下,构造和沉积作用的结果。深入的研究区域内一些具代表性的聚煤盆地,掌握其构造和沉积规律,对于预测新的煤田有重要意义。根据松辽盆地南部(两拉木伦河一西辽河以南约8万km^2范围内)一些已知含煤盆地的地质分析,总结了三种聚煤盆地沉积类型。以辽河断裂为界,东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西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以东西向断裂分各北分区、南分区,北分区属山前浅水湖泊沉积类型,南分区属深水湖盆边缘沉积类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构造的关系。对于该区寻找新的含煤盆地,以及在一些含煤盆地内预测可采煤层地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