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土耳其卡赞天然碱矿水溶采卤对接井施工项目技术规范中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含水层多等原因,易出现直井易斜、岩心采取率低、固井质量差,水平对接井轨迹控制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前期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方案优选等手段,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钻井难题,优化了钻井工艺,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该项目钻井质量控制成果对于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2.
建筑物是城市环境中的主要地物类型,从高分影像等数据中自动提取建筑物对于提升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城市规划与土地执法等业务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现有建筑物提取方法存在的边界提取不精确的问题以及采用手工特征表达图像信息的局限性,融合LiDAR数据与高分影像两种数据源的特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SegNet语义模型的建筑物提取新方法。首先,对LiDAR数据预处理得到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地形模型(DTM)、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nDSM),利用高分影像NDVI值去除nDSM中部分树木点,得到结果影像nDSM_en;其次,分别获取LiDAR数据回波强度、表面曲率以及高分影像NDVI值 3个特征构建特征图像训练SegNet语义模型,利用训练得到的模型完成建筑物初始提取;最后,采用阈值法分割nDSM_en得到影像对象,利用影像对象约束建筑物初始提取结果,完成建筑物精提取。在以ISPRS 官方提供的标准数据集(数据采集的地理区域为德国Vaihingen,采集时间2008年7—8月)为样本的实验中,本文方法在像素层次的平均查全率、平均查准率和提取质量分别为96.4%、94.8%和91.7%;针对面积大于50 m 2的建筑物对象,上述3个指标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与实现的建筑物提取方法更好地利用了反映建筑物与非建筑物本质差异的特征信息,有效地实现了2种数据源的相对优势互补,提高了建筑物的检测与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73.
�봨Ms8.0����ǰ�ij�ϫ�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о???8.0???????????????仯??????????400 km?????9?????????α??????????????????????????й???????????????????????????????????????2????????????????????о???????????仯???????NS????????????????????  相似文献   
74.
牛安福  李旭东 《地震》1998,18(4):373-377
依据沿近于EW向的燕山断陷带附近的定点形变观测结果,讨论了异常区域分布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燕山北部块体上的EW向倾斜在震前1年时间尺度的内保持相对静止,而NS向则向南加速倾斜,震前0.5年在附近台站出现问题,(2)同一测点处二个方向倾斜的发散度在震前2年内出现相似的运动特征呈减弱趋势;(3)同一块何不 点处的异常强度AF值在震前3年间至少出现2次较显的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75.
硐体应变映震能力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搜集整理了我国硐体应变观测二十多年来已发表的观测成果,归纳出常用的硐体应变资料处理方法.通过统计在历次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硐体应变观测是否出现异常,得到了其异常与震中及震级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76.
地壳形变测量学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首先简述了当代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的形成和内涵。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开拓了现今地壳运动与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新领域,使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促进地球动力学等地学基础研究,证实地壳动力学的基本状态不是“SOC”而是“SO”,因而地震是可能预报的,有助于击破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从根本上推进地震预报。然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7项建议,包括:将地壳形变监测系统建设为真正的“四维”快速测地系统,加速推进形变和重力的结合,地表与深部研究的结合,推进地壳运动“暂态信号”和“暂态过程”研究,研制和发布“数字形变信息产品”,深化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速推进地震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等。最后提出了对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现今地壳运动、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报未来发展的预测。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正有力地推进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破关,激动人心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77.
在水利工程勘察中,利用PSJ系列数字测井仪测量自然伽马、长短源距人工伽马、视电阻率、井径、纵波速度等参数,并根据其相关曲线特征判定工程钻探中难以发现的软弱薄夹层、裂隙等地质隐患。其中裂隙在视电祖率和声波速度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尖峰异常;而岩层破碎的表现则为小波速值、小密度值、小电阻率及大孔径值;另外在视电阻率和密度值均小的风氧化带区,根据纵波速度还可区分强、弱风氧化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