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9篇
  免费   1129篇
  国内免费   1761篇
测绘学   662篇
大气科学   1255篇
地球物理   1411篇
地质学   3120篇
海洋学   993篇
天文学   154篇
综合类   557篇
自然地理   86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湿位涡守恒条件下西南涡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禾  邓北胜  吴洪 《气象学报》2002,60(3):343-351
运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 (HIRLAM)模拟了一次中国西南地区在多种活跃天气系统影响下 ,西南涡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东亚季风、青藏高压、地形等多种尺度与不同高低空环流形势配合以及在湿位涡守恒条件下对流发展时 ,潜热及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对中尺度涡旋和强对流发生发展的作用 ,探讨了西南涡和局地降水增强与消亡的成因与理论 ,并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2.
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环流动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王可丽  江灏  吴虹 《高原气象》2002,21(3):303-308
通过对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5次沙尘暴的高度场,涡度场,散度场和风场的分析,研究了沙尘暴强盛期的环流动力结构。结果表明,在5次沙尘暴强盛期有相似的环流动力结构特征。在沙尘暴强盛期的高度场上,蒙古国有深厚的低值系统,乌拉尔高压发展,其间的强气压梯度是沙尘暴的动力源;低值系统有正涡度中心支持,外围是负涡度区,其间有强涡度梯度带;低值中心伴随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易于发生近地面大风和上升气流,有利于地面起沙上扬,形成沙尘暴,大风区与强涡度梯度带一致,强风带切变形成的涡度输送有利于加强低值系统,进而增强风场。  相似文献   
153.
风沙起电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型风沙物理风洞实验装置 ,模拟铺沙地面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对不同粒径的沙样和混合沙的起电电场、电位和荷质比作实验测量。结果表明 :存在风沙起电效应。风洞内电场多为负极性 ,最大电场达到 - 2 9kV·m- 1 ,导线电位可达 12 0mV。沙粒越细 ,起电越强 ,且随风速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4.
Near Wall Flow over Urban-like Roughness   总被引:3,自引:35,他引:3  
In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s over a number of urban-type surfaces with the same area density of 25% have been performed in a wind tunnel.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a free stream velocity of 10 m s-1 and the main instrumentation was 120 ° x-wire anemometry, but measurement accuracy was checked using laser Doppler anemometry.The results haveconfirmed the strong three-dimensionalityof the turbulent flow inthe roughness sublayer and the depths of the inertial sublayer (log-law region) and roughness sublayer for each surface have been determined. Spatial averaging has been used to remove the variability of the flow in the roughness sublayer due to individual obstacles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spatially averaged mean velocity in the inertial sublayer and roughness sublayer can,together, be described by a single log-law with a mean zero-plane displacement and roughness length for the surface, provided that the proper surface stress is known. The spatially averaged shear stresses in the inertial sublayer and roughness sublayer are compared with the surface stress deduced from form drag measurements on the roughness elements themselves.The dispersive stress arising from the spatial inhomogeneity in the mean flow profiles was deduced from the data and is shown to be negligible compared with the usual Reynolds stresses in the roughness sublayer. Comparisons have been made between a homogeneous (regular element array) surface and one consisting of random height elements of the same total volume. Although the upper limits of the inertial sublayer for both surfaces were almost identical at equivalent fetch, the roughness sublayer was much thicker for the random surface than for the uniform surface, the friction velocity and the roughness length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and the `roughness efficiency' was greater. It is argued that the inertial sublayer may not exist at all in some of the more extreme rough urban areas.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modelling urban air quality and forecasting urban wind climates.  相似文献   
155.
利用FY-1C连续两年的遥感资料,以敦煌辐射校正场为分析区,系统分析了FY-1C可见光、近红外通道的衰减特征,开展了通道衰减订正试验。分析结果表明,FY-1C除可见光通道1衰减强烈外,其它各可见光、近红外通道衰减性能稳定。利用统计分析法,可以建立定标系数衰减订正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订正后的定标系数与2000年辐射校正场外定标实验结果一致性很好。更新后的定标系数可以有效克服通道衰减带来的通道反射率测值误差,提高FY-1C可见光、近红外通道遥感资料定量应用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6.
本专题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之第2课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技术研究"的第2专题(2001BA513B02-2).专题旨在针对目前农业气象服务中面向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和常规书面报告的服务形式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政府、农民对农业生产气象信息需求的状况,研制基于WebGIS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技术,开发全国农业气象信息网络化服务系统,使农业气象信息能直接、迅速、便捷、有效地传输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7.
在对河南油田双河矿区油田污水进行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污水中Fe^2 ,S^2-,溶解氧(DO)及污水的pH值对有机交联体系聚丙烯酰胺(HPAM)-酚醛胶态分散凝胶(CDG)成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2 ,S^2-,DO及污水的pH值对HPAM-酚醛体系的成胶性能都有影响当ρ(Fe^2 )=1.6mg/L,ρ(S^2-)=0.1mg/L,ρ(DO)=1.6mg/L,HPAM-酚醛体系就不能成胶;随着污水pH值的增大,CDG强度变弱。  相似文献   
158.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论证我国西南某水电站拱肩槽高边坡的稳定性。重点对左岸拱肩槽边坡在自然状态下和施工开挖过程中以及开挖后的应力、应变场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并据此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9.
钉土相互作用的剪滞力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贾洪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2):156-159
在深基坝支护设计中 ,对钉土作用机理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为此 ,本文在一定假设条件下 ,建立了钉土相互作用的剪滞力模型 ;结合实例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并对钉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差异较大,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发育规模、丰度及有效性方面都存在显差异,次生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是最重要的有效孔隙类型。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半对数相关关系。通过设置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界线,对储层储集性能进行评价,将侏罗系储层的孔渗性能划分为5个级别,可与当前流行的砂岩储层孔渗性能分级相对应。通过对大量压汞参数样本的聚类分析,将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类型。通过各类参数统计及曲线形态对比,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定量结合定性的优劣评价。最后,结合孔渗性能级别、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岩性等特征,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