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蔡荣辉  姚蓉  黄小玉  唐明晖  王青霞  彭洁 《气象》2017,43(5):560-572
文章选取2013-2015年洞庭湖区域的15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根据天气形势配置将其分为以下4类:低层暖平流强迫类、斜压锋生类、准正压类及高层冷平流强迫类。其中低层暖平流强迫类根据中低层切变线北侧冷平流的强弱又可以分为:强冷暖平流强迫类、强暖平流强迫类和中间类。总结归纳各类雷暴大风过程开始前、影响阶段及过程结束的天气形势配置、雷达回波特征与预报着眼点,为短期、短时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一个精细粒度实时计算资源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彬  宗翔  魏敏 《应用气象学报》2008,19(4):507-512
由于相应业务系统软件的缺乏,国家级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的资源管理措施落后于能力建设的发展。对此,该文提出了一个精细粒度实时计算资源管理系统。系统设计紧密围绕着目前竞争最为激烈的计算资源,采用资源虚拟单元GCU作为资源使用的计量单位,屏蔽了不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差异,实现了计算资源细粒度的统一量化统计。系统可分为用户接口层、资源管理层、HPC系统层等3个层次,根据与网格平台软件不同结合方式以两种方式运行。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完成了系统的研发、部署和试验运行,根据试验运行的部分数据进行了用户单位和用户个人的计算资源使用的统计分析。目前,计算资源管理系统成果已成功应用到国家级气象高性能计算机计算资源的业务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93.
94.
宁波  宗锋  曲永苋 《山东气象》2008,28(3):42-43
许多使用现代化电子信息设备的设备机房因受各种条件限制被设计在智能建筑物顶层,依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建筑物顶层中机房内的电磁环境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此环境下机房内设备的电磁危险度和设备摆放的安全距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95.
ENSO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特征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根据1951~2007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和Niño 3区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 采用滑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 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Niño 3区海温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年际变化关系的长期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东北和西北地区相关的不稳定性比东部地区大, 与预测经验吻合。同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 1951~2007年据滑动相关系数序列可分成1962~1977年、 1978~1992年和1993~至今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平均约为16年。它们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时间很短, 是以气候跃变的形式来完成的。近50多年来在1960年代初、 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共发生了3次明显的跃变过程。跃变前后某些地区滑动相关系数的符号或强度都有显著的差异。研究还表明, 不同时期, 尽管同样是El Niño事件, 它们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1962~1977年时间的相关模型有两条多雨带: 一条位于华北、 东北平原和内蒙古东部一线, 另一条在长江中游地区。秦岭[CD*2]大巴山区和江淮流域降水偏少。1978~1992年时期只有一条多雨带, 位于秦岭-大巴山区、 长江中游和下游一线。黄淮地区及华北至东北南部降水偏少。目前我们所处的时期 (1993~至今) 雨带分布与1962~1977年时期的模型基本相似, 也为南、 北两条多雨带, 但其北支雨带南移, 位于从川渝地区经黄淮地区、 黄河下游至东北平原一带, 湖北北部和长江下游降水偏少。呈现北方降水偏多、 南方降水相对偏少的分布。所以, 利用ENSO事件做我国汛期降水预报, 不能只考虑其平均情况的年际变化关系, 还应注意它们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6.
The date and location of the adoption of rice cultivation by foraging cultures in China are of considerable current interest but its understanding is hampered by lack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its palaeoenvironmental context. We present detailed multi-proxy palaeoecological research at the earliest-dated site of rice cultivation in the coastal littoral of east China which has revealed the precise environmental setting of this early Neolithic settlement and its incipient cultivation at ca 7750 cal BP. Regional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governed the character of the site and the duration of human activity. After an episode of marine conditions, natural hydrological succession and terrestrialisation of the site preceded fire clearance of marsh fen-carr alder scrub that prepared the ground for cultivation and then maintained a reedswamp-type wet grassland in which rice was grown. Cropping of Typha stands may have formed part of the subsistence base before the site was overwhelmed by marine inundation ca 7200 cal BP, after which rice cultivation spread to Neolithic sites of Hemudu type elsewhere in the coastal lowlands. We suggest that integrated multi-proxy palaeoecological studies are vitally important for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such key wetland archaeological sites.  相似文献   
97.
地质流体自然类型与成矿流体类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水是地球上特征的地质流体 ,大部分矿床是在水热流体参与下形成的 ,但并不是所有流体都参与成矿。根据水的主要存在环境把水分为地质流体和成矿流体类型。各种环境广泛存在的水所构成的地质流体 ,又可细分为大气降水、盆地建造水、海水、岩浆水和变质水各种类型。研究认为成矿流体的形成主要与地质作用有关 ,是地质流体在特定环境特定演化阶段形成的特征产物。成矿流体则可划分为高温硅钾卤水、中温碳酸盐卤水及低温硫酸盐卤水。高温硅钾卤水中硅钾组分含量与温度、盐度成正相关关系 ,并且其中富含F-、B2 O3组分。这些特征与成矿作用中的高温钾化、硅化、萤石化及电气石化蚀变及热水沉积特征是一致的 ,高温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依次可以演变为中温或低温成矿流体。中温成矿流体以碳酸盐型流体为主 ,以富含Mn2 +,Fe2 +,Mg2 +的碳酸盐化合物为特征。低温成矿流体一般为硫酸盐型卤水 ,主要是Ba2 +,Sr2 +,Ca2 +的硫酸盐化合物 ,在海陆相各环境中广泛存在。大洋底部成矿流体是特殊环境下的地质流体类型 ,具有更广泛的温度区间 ,可以是从高温到中低温的系列流体类型 ,并且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组成。一般形成高温硅钾卤水与岩浆作用或变质作用有关 ,由于充分的水岩交代作用 ,可以获得较高的温度及足够的溶质组分 ;  相似文献   
98.
辽宁五龙金矿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铁矿是五龙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之一,热电性以P型为主,占总数的90.8%,变化范围为4.3-392.0uV/℃,N型占9.2%,变化范围为-28.6--177.1uV/℃;不同世代黄铁矿热电性不同,第一世代为P型,第二、三世代为P、N混合型;横向上从矿体到围岩;热电系数由小变大,As使其呈P型,而C0、Ni使其呈N型。  相似文献   
99.
北京天文台1 .02 .0GHz 太阳射电频谱仪从1994 年开始观测至1998 年9 月记录到太阳射电爆发171 个,2 .63 .8GHz 太阳射电频谱仪1996 年9 月投入观测至1998 年9 月,记录到146 个太阳射电爆发。1998 年4 月15 日太阳射电爆发同时在这两台频谱仪上记录到。这个事件在时间和频率上显示了丰富的幅度和结构的变化。发现了微波Ⅲ型爆发对群,并存在着丰富的快速活动现象。取得了高时间分辨率、高质量的动态谱资料,为研究耀斑各种尺度的时间及空间演化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0.
积云对流加热作用下赤道波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从ECMWF引进的中期数值预报准业务模式(T42L9),在对其中的云-辐射过程改进的基础上,以1979年6月14日12GMT的FGGE-Ⅲb资料为初始场.对1979年6月14日至19日期间南亚高压北跳过程中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以及云-辐射作用的贡献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分别在有地形非绝热、有地形绝热、无地形绝热以及不考虑云-辐射反馈情形下进行了五天数值预报试验.模拟结果指出,青藏高原南侧的热力作用是这次北跳加强过程的主要原因,而大地形的动力作用不利于南亚高压的北跳加强(两者共同作用造成南亚高压的中期振荡)。云-辐射相互作用有利于南亚高压的北跳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